興證策略:保持多頭思維,布局政策窗口
一、保持多頭思維,布局政策窗口
前期擾動市場的各類因素,近期已在逐步緩解。興業證券在11月17日的報告《抓住主要矛盾,保持多頭思維》中已經提出,近期市場出現波動,一方面是特朗普2.0交易導致市場風險偏好回落,另一方面是海內外一系列重要事件落地後市場短期存在一定的預期兌現壓力。進而提示投資者抓住主要矛盾,保持多頭思維,因爲一則特朗普交易對全球大類資產的衝擊將逐漸被消化,更重要的,則是市場邏輯已經反轉,內部積極因素增多才是當前市場的主要矛盾。近期這一觀點已在逐步驗證:
一方面,隨着特朗普新內閣人選基本敲定,疊加美聯儲寬松預期升溫,近期美元、美債利率顯著回落,帶動全球風險偏好修復。
1)前期市場對美國計入過多再通脹和放緩降息的預期。而近期隨着各項數據發布,市場的悲觀預期开始修正:美國三季度核心PCE超預期下修至2.1%,且10月核心PCE也符合市場預期。與此同時,美聯儲11月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對通脹正在緩解、勞動力市場強勁表示了信心,從而允許進一步降息。近期又有多位聯儲官員爲12月降息發聲,帶動美聯儲降息預期回升。目前市場預期美聯儲12月降息25bp的可能性已提升至66%。
2)11月24日,特朗普新內閣的15位部長人選全部塵埃落定,市場對於特朗普新任期的執政思路更加有跡可循,特朗普交易對全球大類資產的影響邊際減弱。因此即便11月25日特朗普威脅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徵25%關稅,對中國進一步加徵10%關稅,市場反應也較爲平淡。
另一方面,國內各類穩增長政策措施仍在密集加碼,並持續帶來經濟數據、市場預期的改善。中國股市、中國經濟正逐步進入良性循環。
宏觀經濟方面,11月PMI較上月繼續上升0.2個百分點至50.3%,連續3個月上升,且連續2個月運行在擴張區間。供需兩端均有回升,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爲52.4%和50.8%,比上月上升0.4和0.8個百分點。其中新訂單指數自今年5月份以來首次升至擴張區間,需求回暖跡象明顯。
穩增長政策方面,11月27-28日,全國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工作會議召开並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11月25日,中國國新和中國誠通兩家央企分別獲批發行2000億元和3000億元“穩增長擴投資專項債”,用於重點支持“兩重”、“兩新”項目投資。
貨幣政策方面,11月29日央行發布公告稱,爲加大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11月全月淨买入債券面值爲2000億元,並开展8000億元买斷式逆回購操作。在月末、年末以及地方專項債密集發行疊加的窗口,央行通過貨幣政策新工具進行大額投放,對市場流動性的呵護之心盡顯。
更重要的,隨着12月重要會議窗口臨近並陸續召开,有望再度修復風險偏好、凝聚市場共識。
一方面,參考歷史經驗,年底中央經濟會議前後市場大多有所表現。尤其是若會議召开前政策已出現明確的反轉信號,則穩增長預期升溫對行情的驅動效果更加顯著。本輪來看,隨着9月24日以來政策思路反轉明確,穩增長預期驅動的行情大概率不會缺席。
另一方面,11月中旬以來市場輪動速度明顯加快,興業證券編制的行業輪動強度指數也逼近年內高點,顯示市場再度進入到缺乏共識和主线方向的階段。而往後看,隨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來年經濟和產業發展作出更加明確的部署和定調,有望凝聚市場共識、指引主线方向。
因此,隨着外部不確定性減弱、內部穩增長預期升溫、共識重新凝聚,後續市場有望再度迎來修復窗口。
二、布局政策窗口,聚焦三大主线
2.1、關注以“新半軍”爲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方向
以“新半軍”爲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方向,在歲末年初這個注重預期交易、政策預期交易的時間窗口,有望成爲市場聚焦重要的主线。一方面,新質生產力作爲長期促進經濟動能切換和短期托底政策的發力結合點,仍將是本輪政策战略性聚焦的重點方向;另一方面,“新半軍”作爲供給出清較爲充分的重要方向,市場對其明年實現困境反轉的預期正在不斷強化,有望再次成爲市場最鮮明的景氣主线之一。
2.2、關注受益於內需政策加碼預期、具備盈利修復基礎的服務類消費
明年外需受潛在新增關稅擾動,經濟增長更需內需接力,擴內需有望成爲本輪政策組合拳發力重點,也將是明年穩增長的重要抓手。隨着重要會議臨近,內需板塊也有望成爲政策窗口期博弈的重點方向。
其中,服務類消費作爲符合消費高質量發展大趨勢的政策重點支持方向,疊加明年盈利改善居前,有望成爲內需板塊中高勝率的投資方向。一方面,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發展服務業體制機制”,7月政治局會議強調“把服務消費作爲消費擴容升級的重要抓手”,8月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服務消費作爲符合消費升級大趨勢的方向,已經成爲擴大消費的重要動力和主要增量來源,有望成爲擴內需政策重點支持的領域。另一方面,消費行業中,內需佔比高且明年預期盈利改善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服務類消費領域,且外需承壓期通常是內需政策發力的重要時間窗口,潛在增量政策加持下具備盈利修復基礎,可重點關注教育、餐飲、醫療、免稅等。
2.3、潛在的並購重組方向:政策盤活“沉睡”資產、提振股市、實現高質量化債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今年,在IPO繼續收緊的背景下,並購重組作爲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途徑,相關政策不斷完善、優化。從年初證監會召开支持並購重組的座談會、發布多項政策支持上市公司通過並購重組提升投資價值,到4月國務院發布資本市場新“國九條”進一步鼓勵並購重組,6月證監會發布的“科創板八條”,再到9月24日以來“並購十六條”、《重組辦法》徵求意見稿發布,且強調並購重組作爲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途徑,均可以看出國家高度重視並購重組對於高質量發展、資源配置和產業整合的重要作用。
而隨着政策持續優化,今年國內上市公司並購重組進度也明顯加快,尤其是下半年以來持續提速。結構上主要集中在機械、醫藥、電子、化工、新能源等新質生產力方向以及產業整合加速的方向。截至11月30日,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首次披露並購重組1259單,交易金額接近7000億元,下半年以來並購整合進度持續提速,目前交易金額遠超上半年。行業上看, 競买方主要集中在機械、醫藥、電子、化工、新能源等產業整合加速的行業,同時交易金額較大的行業有軍工、交運、非銀等。
另一方面,隨着並購重組向專業化、高質量化發展,並購重組市場呈現出以下兩點趨勢:1)國央企重組整合提速:國央企作爲競买方的交易金額佔比由2016年的47.2%提升至目前的74.3%;2)雙創、北交所並購數量佔比持續提升:雙創和北交所上市公司作爲競买方參與並購事件的數量佔比由2010年的6.4%提升至目前的38.9%。
因此,後續來看,新質生產力和產業整合有望成爲並購重組的兩大核心线索。在當前“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主线下,科技創新和產業調整將成爲並購重組的重要目標,關注包括國防軍工、TMT、生物醫藥、新能源車、先進制造業等爲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方向,以及央國企主導的券商、鋼鐵、有色、公用事業等潛在產業整合方向。
風險提示
經濟數據波動,政策寬松低於預期,美聯儲降息不及預期等。
注:文中報告節選興業證券2024年12月1日發布的《保持多頭思維,布局政策窗口——A股策略展望》,分析師:張啓堯 S0190521080005;胡思雨 S0190521110003;張勳 S0190520070004;吳峰 S0190510120002;楊震宇 S0190520120002
標題:興證策略:保持多頭思維,布局政策窗口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72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