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電視劇《我的阿勒泰》再次放出預告片內容。25日,這部電視劇會在北京國際電影節放映。早前,該劇曾入圍戛納電視劇節。與此同時,這部電視劇傳出了檔期訊息,會在5月上旬,登陸央視一套,正式首播,和全國觀衆見面。

入圍戛納電視劇節這事兒,沒啥大驚小怪。戛納電視劇節和戛納電影節的區別,更像是我跟吳京的區別。老編我也會一些花拳繡腿,能和馬保國切磋一下子,但打吳京,肯定不行。戛納電視劇節,好像誰都能去,都能放映一下子,是個交流的平台,也不設置什么獎項。所以,入圍戛納電視劇節這事兒,我覺得更像是《我的阿勒泰》的出口轉內銷。

電視劇《我的阿勒泰》是根據同名散文集改編而來的,由周依然、馬伊琍、於適等演員主演。目前,它的劇情梗概是這樣的:

生長在阿勒泰的漢族少女李文秀(周依然飾)一心在大城市中追求文學夢想,卻屢屢碰壁被迫回到老家與开小賣部的母親(馬伊琍飾)相依爲命。在結識哈薩克少年巴太(於適飾)之後,文秀漸漸發現了當地之美。

看到這個劇情梗概,我比較擔心這部電視劇會被改編成爲愛情劇。李娟老師的同名散文集當中,當然有一部分內容,是她和當地一位小夥子的事兒。但是,這些事兒,也僅限於大家拿來开玩笑的程度上,沒啥實質性的內容。散文集《我的阿勒泰》當中,最有趣的事情,是圍繞大山展开的各種活動,遊牧的,或者上山搞採集的等等。

展开全文

李娟《我的阿勒泰》最可貴的地方是真實。這位散文創作者,就是阿勒泰生活的,又是接受過漢語寫作訓練的人,所以,她寫自己的家鄉,得心應手。咱們好多散文家、小說家,都善於寫自己的家鄉。莫言寫高密,劉震雲寫延津,這不奇怪。阿勒泰這個地方,離內地比較遠,所以,內地讀者讀《我的阿勒泰》,會覺得“沒見過,好厲害”。

其實,類似李娟《我的阿勒泰》這類的地域文學性質濃鬱的內容,咱們中國有不少呢。比如說,大家可能不經常注意的石舒清,他寫過不少關於西海固的散文和小說,《清水裏的刀子》出過一個合集。西海固這個地方,也是大西北,很多讀者也不熟悉。所以,這部《清水裏的刀子》,給讀者的衝撞力,和《我的阿勒泰》相似。當然,石舒清的文學功底,要遠在李娟之上,那是類似我跟莫言老師的差別。

更早一些的,像韓少功老師的《馬橋詞典》,講的是湖南深山老林當中的傳統內容。這也是偏遠的,大家不容易注意的地方,也出了很多震撼人的事兒和風俗。類似的,遲子建老師的《額爾古納河右岸》,也是偏遠地區的,大家不常見,所以肯定會覺得新奇。《額爾古納河右岸》這書,結合着李娟的《我的阿勒泰》一起看,會有神奇的效果。這兩部,講的都是遊牧生活。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當然,李娟的《我的阿勒泰》不太好改編成爲影視劇作品。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得有故事线。這部散文,是沒有故事线的。當然,部分篇章,也有故事线,比如說,上山搞採集,下山來收取這事兒,收山貨的那批人,如何雞賊等等。但是,這么搞,這部電視劇就容易成爲非常“文藝片”的作品了。觀衆們更不看了。

即便是現在這個樣子,讓周依然和於適在《我的阿勒泰》當中真搞對象,演這種愛情戲,這部電視劇的調性,其實也是爲難了很多普通觀衆的。它很文藝。文藝這東西,你要是沒審美基礎,你就是看不下去。看玄幻劇,看偶像劇,因爲爛俗,所以,不需要觀衆有審美基礎。看《我的阿勒泰》,真不行。

李娟在《我的阿勒泰》之後,有個“來稿”任務,寫了個名爲《冬牧場》的書,說是小說也行,說是散文也行。這個《冬牧場》,講的是女主人公跟着放牧的鄰居出發,去冬牧場放牧的故事。尤其是地窩子的內容,可能內地讀者會覺得非常新奇。其實,地窩子這東西,在祖國的大西北,常見。

比之於《我的阿勒泰》,《冬牧場》的敘事线更清晰,更適合改編成爲影視劇作品。當然,李娟的《冬牧場》水平,就離《我的阿勒泰》差很多了。李娟,應該是一位水平相對有限的地域作家。阿勒泰這個地方,真正的西邊邊陲了,李娟又是真正的當地人,所以,有地域優勢。

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真正的社會學價值是什么呢?它和《塵埃落定》啊,《額爾古納河右岸》等等作品是相同的社會學價值。有這些作品在,證明這些地域,都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我曾經在批評《何以中國》這部紀錄片的時候說,要講“大中國”的概念,不能把中原、西域、草原和高原這四大中國板塊對立起來。像《我的阿勒泰》這樣的作品,其實就是講西域,也是中國的一部分。

這是我們當下,很應該做的事情。(文/馬慶雲)



標題:網曝《我的阿勒泰》定檔央一,周依然馬伊琍主演,或恐會成愛情劇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01831.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