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日刊|總第2367期

作爲Q2的开局,4月劇集市場在不溫不火中收官,依舊沒能逃離低迷“魔咒”。

據不完全統計,4月各大視頻平台开播長劇20部,短劇38部,與3月相比略有降低。市場風向有一定轉變趨勢,都市劇、諜战劇、職場劇的佔有份額攀升,古裝劇、偶像劇數量明顯減少。

從市場表現來看,台網劇略勝一籌。《承歡記》《城中之城》《哈爾濱一九四四》《群星閃耀時》《春色寄情人》等5部劇集接替霸佔熱度榜,帶熱市場整體人氣,但口碑並不理想,豆瓣最高开分7.4,離爆款終究還差了一口氣

網劇方面,除了《惜花芷》《又見逍遙》有些許討論熱度外,絕大多數劇集都是悄悄地來、靜靜地走;

短劇方面,《孔雀聖使請動心》《風月無邊》《難尋》《執筆》熱度值佔據高位,其中《執筆》豆瓣开分7.4、收官分账1800萬,有望刷新單部短劇分账天花板,這樣的口碑反饋和受衆影響力在短劇中並不多見,值得市場關注。

展开全文

此外,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韓劇《眼淚女王》《背着善宰跑》等小火出圈,可惜多以爛尾收場。

綜觀4月劇集市場,高調开播的所謂熱劇都難言出色,也暴露了故事內容、制作手法、演員表演上的一些“危險苗頭”,即爲了“現實”卻脫離現實,爲了“創新”卻遠離人心,爲了“轉型”卻用力過猛。這應該引起行業關注。

故事內容

爲了“現實”卻脫離現實

無論任何題材類型的劇集,故事內容都是核心。尤其對現實主義題材劇而言,由於其取材於現實,觀衆審看的眼光往往更爲挑剔。

4月劇集中,《承歡記》《城中之城》都是IP影視化改編而來的現實主義題材劇,不可否認,兩部劇的主創在場景、人設和情感上的確拼命向着“現實”努力,但也必須客觀承認:劇中營造的“現實”依舊過度戲劇化

改編自亦舒同名小說、由市場公認的90後扛劇花楊紫主演,《承歡記》從“自帶爆款體質”到“表現低於期待值”,拋开收視率和熱度值的不俗成績不談,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承歡記》原著在1996年出版,劇集的時間設定卻爲當下,這中間存在近30年的時間差。該劇的立意是試圖通過聚焦當代新型親子關系的重塑與融合,詮釋“中國式家庭”特有的親情羈絆。

但正所謂“月滿則虧”,當“被惡毒同事陷害險开除”“被頂頭上司當槍使”“被富二代男友欺騙三年”“被發癲母親欺騙訂婚”等狗血事件集於女主角麥承歡一身,讓觀衆又該如何相信以女主角這樣的智商和情商能夠實現事業、愛情、親情的三贏?

誠然,《承歡記》確曾切近過女性現實生活中面對的困境,但這種淺薄化的處理則使這種切近成爲了再度的遠離。

口碑遭遇兩極分化的還有《城中之城》。該劇改編自魯迅文學獎得主滕肖瀾的同名小說,演員由於和偉等一幹叔圈大佬領銜,劇情聚焦的是兩個城:事關造城的房地產業和金融業,城中人的人性之困。

客觀地講,把金融業拆解明白的行業劇並不多,這類題材也屬實有改編難度。但該劇也確實存在遺憾之處,這些所有爲“大劇”設置的定位,都無法彌補情節的流俗。比如:800萬,一個救命恩人,一個長得像前妻的女人,讓一個優秀的行長“淪陷”

當然,現實主義題材劇追求的“真實”,其實是個相對概念。觀衆並不需要導演拍一個紀錄片出來,吸引人的法寶依然是好看的故事,關鍵是如何在專業性和戲劇性之間達成一種平衡。

制作手法

爲了“創新”卻遠離人心

無論是對新題材的大膽开拓,還是對既有題材的新鮮加工,創新幾乎是每部高分劇集的標配。近幾年,把無限流這種超現實形式用在現實題材上的《开端》,用生活拓寬懸疑維度的《漫長的季節》等都收獲了市場和觀衆的認可。

4月劇集中,不乏《哈爾濱一九四四》《手術直播間》等“諜战+”“醫療+”的創新之作,但似乎並未抓牢人心。

毫無疑問,《哈爾濱一九四四》是帶有明顯創新意識的。

人物上,採取了諜战劇中的“雙生”設定,利用雙胞胎外貌上的相似性來迷惑敵人,爲完成任務創造條件;剪輯上,有意打亂時間线和敘事邏輯,多個場景、多起事件平行交叉;鏡頭上,使用大量的特寫鏡頭和偷窺視角,制造緊張感和沉浸感;情節上,設置你追我趕的貓鼠遊戲以及不斷反轉的細節伏筆。

但是這些技巧和技術疊加在一起,呈現出的觀感反而顯得太過刻意。尤其是正反派你來我往、程序化且刻板的一招一式,明顯弱化了諜战劇最吸引人的懸念感,劇情走向幾乎都印證了觀衆的預判,自然減弱了追劇的樂趣。

《手術直播間》罕見地對醫療類網文進行了改編,由21台疑難手術串聯起整個劇情,雙男主敘事的設定既滿足男頻文的爽感,也形成了女性向的“磕”點。這樣的創新足見主創的用心,但是隨着劇情的深入,一些原本吸引人的元素开始變得離奇,甚至荒誕。

原著中,男主鄭仁意外覺醒了神祕系統,成爲橫掃醫學界的神醫。劇版抹去了這個情節,增加了鄭仁的復仇线,這直接導致“一個二十多歲在手術上幾乎無所不能、一眼能斷病案的奇人”的設定缺乏足夠的說服力。男主聖母式的人格也成爲槽點,忽略了觀衆對真實性和合理性的需求。

憑心而論,國產劇一直在尋求突破,也下了功夫搞創作。那觀衆爲何還不領情?究其原因,還在主創講故事的能力上。

要寫好類型劇,就要真正深入行業中去,對相關領域做到足夠了解,而不是成爲社會熱點的搬運工。

演員表演

爲了“轉型”卻用力過猛

在演藝圈裏,有一種表演被戲稱爲“用力過猛”。是指演員在表演時毫不吝嗇地釋放情感,卻缺乏真正的演技支撐。這種表演往往充滿了誇張和刻意,讓觀衆難以入戲。

4月劇集中,楊冪在《哈爾濱一九四四》中飾演的關雪、何賽飛在《承歡記》中飾演的媽媽劉婉玉,以及於和偉在《城中之城》中的一段吻戲,都引起了觀衆不同程度的質疑。

《哈爾濱一九四四》被看作楊冪的轉型之作,她首度在諜战劇中出演反派特務。爲了演好這個角色,楊冪甚至將表演老師帶到現場,可謂做足功課。

但從劇集呈現出的表演效果來看,楊冪雖然放下了偶像包袱,卻因爲用力過猛導致表情管理失控,一些展現情緒起伏的段落也處理得流於表面,影響了角色的整體完成度。

老戲骨何賽飛在《承歡記》中的表演,也明顯有別於以往劇集。其扮演的麥承歡媽媽劉婉玉是劇中的“功能性角色”,由她引出各種矛盾衝突,戲份不遜於男女主角。在幾場重頭戲中,何賽飛塑造的劉婉玉不明事理、尖酸刻薄、愛慕虛榮,一副小人得志便猖狂的嘴臉,明顯有些“作”過頭了。

“中國式媽媽”確實喜歡嘮嘮叨叨,但還不至於招人恨的程度。不知這是劇本的設定,還是演員的二度創作。至少在觀感上,後期多少給觀衆帶來了一定程度的不適。

因在《城中之城》中的一段吻戲,叔圈頂流於和偉也被送上熱搜。一來是兩位演員本身有着22歲的年齡差,男女朋友的CP設定很容易引起社會層面的非議;二來觀衆從這段刺激直白的熱吻戲中並沒有產生強烈的帶入感,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對於於和偉而言,嘗試一段“老少戀”也算自我突破,但這種強行鋪設的情感线只會讓觀衆覺得不舒服

演員是爲劇情服務的,劇情是爲吸引觀衆的。因此,演員既要沉浸於表演,也要考慮觀衆的觀感。畢竟,自己演得再爽充其量是自娛自樂,打動人心才是表演的最高境界。

4月尾聲,《春色寄情人》《微暗之火》《少年巴比倫》相繼上线,目前市場反饋中規中矩,尚未引發全民討論之勢。

5月,各視頻平台注定要掀起一輪大战。已定檔的劇集,包括胡一天+梁潔主演的都市甜寵劇《請和這樣的我戀愛吧》,改編自台劇《荼蘼》、由鐘楚曦+劉學義主演的都市女性劇《生活在別處的我》,井柏然領銜主演的犯罪劇《新生》等。

據悉,由張頌文+榮梓杉主演的《看不見影子的少年》、齊聚張國立+王剛+張鐵林黃金老三位的《老家夥》、張若昀主演的《慶余年2》、楊冪+龔俊主演的《狐妖小紅娘月紅篇》、馬伊琍主演的《我的阿勒泰》等大劇有望在5月與觀衆見面。

劇集表現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文| 第六感

注:全文圖源網絡

-END-



標題:4月劇集觀察 | 熱播劇表現難言出色,市場暴露3個“危險苗頭”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04234.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