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莊自修/文)

2024年的演出市場呈現一片魔幻景象。

一面是演唱會秒售罄、搶票難的火熱場景,一面是演唱會因爲上座率低、氛圍差、歌手“缺斤短兩”、柱子票等問題頻頻登上熱搜。

就在這個五一期間,有兩場演出遭到觀衆吐槽。一個是“時光Classic演唱會”因現場體驗感差而被全場觀衆喊退票,泡泡島音樂節被爆安排不周,導致散場後幾萬人被困等。

市場到底是火熱還是降溫?這么多爭議緣何而起?哪一幅場景才是今年真實的演出市場景象呢?也許聽聽幾位業內人士的感受,才能知曉答案。

降溫?

上半年,有媒體報道,“黃牛淚灑2024演出市場”,加之頻頻被爆出來的一些歌手演唱會上座率低等問題,演出市場降溫了的風聲不絕於耳。是這樣嗎?

從數據上看,也許未必。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票務信息採集平台數據監測和測算分析,2024年1月1日至3月31日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11.90萬場,與2023年同比增長72.71%;票房收入108億元,與2023年同比增長116.87%;觀演人數3886.99萬人次,與2023年同比增長77.88%。

不過從體感上來談,幾位業內人士一致表示,確有“降溫”之感。這種感覺主要體現在,觀衆對演唱會的要求變高,選擇變得理性。

“觀衆的選擇性多了,想看的演出已經看過了,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熱情自然就會降低。”阿靜說道。

負責演唱會營銷的管管也直言,去年,歌迷處在一種報復性消費的狀態中,似乎只要有演唱會都會去看,但今年在選擇上更謹慎,歌手是誰?演唱會的舞美怎么樣?以後看到這個歌手的機會還多不多等因素,都在他們的考量之中。

“音樂節降溫更厲害,去年就已經有很多音樂節因爲賣不動票而取消。”

管管說,“同時,南北城市在熱度上的差異也逐步拉大,同一個歌手,南方地區普遍比北方地區賣得更好一些。”

展开全文

愛豆類型的演唱會也呈現出斷崖式的降溫。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大部分愛豆型演唱會,票都賣不回本。

“很多人看演出市場這么火熱,以爲都能賺錢,开了票才發現賣不出去,好多因不可抗因素取消的,多數是票沒賣回本。”該位業內人士說道。

粉絲圓圓透露,自己去年看了不少愛豆的演出現場,那時候人特別多,票特別難搶。她經常需要叫朋友幫她一起搶票。INTO1舉辦解散演唱會時,一票難求,黃牛把不到一千塊的票炒到了五千塊。

而今年,不少愛豆計劃中的見面會都因不可抗因素取消了。

“粉絲都說是主辦方的鍋,我非常懷疑是票沒賣回本。”圓圓直言不諱地說道。

管管認爲,還有一個原因在於,“過去也有一些借勢營銷的因素在,門票开票即售罄幾乎成爲營銷標配,營造出了一種誰开都能火爆的氛圍,今年這種營銷勢頭漸漸式微”。所以票賣得不好,上座率低的問題也逐漸被大家關注到。

當然,不管在哪個行業,頭部項目永遠都不缺觀衆。比如十幾位已經开票的歌手,如周傑倫、鳳凰傳奇、林俊傑、薛之謙、許嵩、周深等,他們的票基本上都處於缺貨登記的狀態。

亂象

觀衆熱情降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收入減少帶來的衝擊。

圓圓坦言:“以前我看演出也是不眨眼,現在收入銳減,除非很愛,不然舍不得花錢,畢竟成本還挺大,看演出經常要去外地,時間、交通、住宿成本都太高了。”

今年五一,圓圓轉战去泰國看演出。

“我感覺國內很多演唱會都是樂子人瞎湊熱鬧把價格擡高了,真正特別好的演出並不多。”圓圓說道。圓圓透露,自己即將去看的這場演唱會,集齊了中韓泰三國知名歌手,兩天的早鳥票不到一千元。

其次影響觀衆選擇的是,演唱會、音樂節質量參差不齊,集中爆發出了不少問題,比如柱子票、歌手演唱時“缺斤短兩”,演唱會上座率低氣氛差,以及演出現場環境惡劣等。

此前,歌手徐懷鈺被爆演唱會上座率慘烈,現場很多空座;許美靜被爆唱的曲目太少,很多經典名曲都由樂隊在唱,其他時間都是在互動,陷入“缺斤短兩”的爭議。

而就在五一期間,“時光Classic演唱會”又被現場觀衆喊退票。起因是該演唱會在前期宣傳時,稱將有李健、張韶涵、王心凌主唱,三人演出超2小時。而實際上,據現場觀衆爆料,當天音響頻頻出現問題,串場空白太長,上述三位歌手演唱時間也沒有宣稱的2個小時,加之天寒下雨,現場觀衆體驗感非常差,質疑主辦方“虛假宣傳”。

泡泡島音樂節陣容不錯,吸引了大量觀衆前去,結果被爆安排不周,散場後大巴癱瘓,很多人排隊兩小時都沒能上車,導致幾萬人被困。

“任何一個事情繁榮了,亂象就出來了。”

圓圓說,“原來做演唱會的公司就那些,大家經常做就很專業,去年演出市場太火熱,公司設備供應不求,一些草台班子就上了。以前有粉絲有認知度的歌手才开演唱會,現在資本想進來撈一筆,忽悠一些市場號召力沒有那么強的人也开演唱會。”

管管也有同樣的感受。

“以前做演唱會的公司,大多都是成立五六年或更久的老牌公司,去年演出市場火爆之後,出現了很多完全沒聽過的主辦方的名字,尤其是一些音樂節,那些主辦方一看就沒打算做第二屆,果不其然辦完之後罵聲一片。”

阿靜則直言,上述爭議其實這些年一直都有,並不是今年特有的現象,本質還是主辦方的專業性和歌手的敬業問題。從前期評估到落地執行,再到完成呈現一場演唱會,需要經過多方團隊的共同策劃和執行,有時候前期錯誤地預判,就會導致後面執行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比如有的音樂節選址太過偏僻,如今各種演出遍地开花,觀衆選擇範圍廣了,它們的票自然賣不動。

還有一些對歌手號召力太過樂觀的項目,選錯了場館就比較尷尬,明明是livehouse的體量卻开館,明明只能开館卻去體育場。

“火的項目就是一票難求,不火的場外打骨折,各種情況都存在。”

阿靜說,“總的來說,現在演唱會消費群體還是普遍偏年輕化,畢竟就連音樂節都爲了賣票請愛豆了。”

也許專業和敬業二字,才是規避上述問題的不二法門。

“我們團隊在舉辦演唱會的過程中,會對現場座位不停地討論,是堅決不允許出現柱子票或音響等問題。”

管管說,“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或者歌手演唱時缺斤短兩,只能說主辦方不用心,可能就想撈錢,才不在乎自己團隊與藝人的長遠發展。”

變化

演出市場在經歷了一個爆發期之後,也迎來了很多變化。

作爲觀衆來說,圓圓透露自己不再衝動消費,更多开始爲演出效果來买單。有的歌手雖然很大咖,但唱功下滑得厲害,她不會再去看。

演出本身也越來越細分,越來越注重內容,而非陣容。

“去年音樂節大多拼的是陣容,誰能請到當下最火的歌手或樂隊,誰的壓軸音樂人咖位最大,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但今年,觀衆更在乎體驗感,音樂節的位置、調性、品牌等因素都影響着觀衆的選擇。”

管管說,“像有的音樂節雖然都是一些獨立樂隊,沒什么知名歌手,但它的調性非常明確,非常好玩,票賣得也很好。”

管管認爲,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變化,之前音樂節拼陣容的時候,經常出現一個歌手同一天出現在兩場不同城市的音樂節上,高強度演出帶給觀衆的體驗感並不好。

隨着綜藝節目的熱播,短視頻興起,歌手湧現的渠道也在發生着變化。

除了像周傑倫、林俊傑、鳳凰傳奇這些老牌歌手,憑借着綜藝節目的熱度,像王心凌、楊丞琳、許茹芸這些沉寂的歌手再次走紅,有的开啓了巡演,有的走進了體育場。

對於靠綜藝或短視頻挑選音樂人的現象,管管認爲這不是一個良性的狀態,但也無可奈何,這就是目前的趨勢——只有在綜藝上有好的表現,這些歌手才有機會在线下露出。

同時,隨着市場逐步放开,來內地演出的海外藝人越來越多。

比如在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仙人掌音樂節、海潮宇宙音樂節、夢想未來·閃千手音樂節已經官宣的陣容中,就出現了YOASOBI、HONNE、Fall Out Boy、The Chainsmokers、XG、女王蜂等外籍組合或音樂人的身影,有的音樂節中海外藝人佔比甚至超過50%。

管管透露,她已經聽到一些消息,業內有公司已經拿到了海外大牌音樂人在國內开專場的offer,加之一些國內老牌歌手重出江湖,下半年演出市場的內卷會更厲害。

隨着不同類型,不同國家歌手的加入,演唱會會更加多元化。

“不同特質的歌手能根據歌迷的需求打造出不一樣的現場體驗,比如年輕的歌手們會在舞美、造型、音響效果、節目編排方面下功夫跟國際接軌,而有的歌迷喜歡氛圍感,就會選擇鳳凰傳奇、伍佰等等。”

阿靜說,“市場回歸理性後,主辦方和歌手也會回歸到开演唱會的初心,更注重給歌迷的現場體驗。”



標題:柱子票、氛圍差、被喊退票…… 2024年演出市場爲何爭議頻出?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0502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