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制造效率優勢,以及家電運輸/安裝/回收的低服務成本,中國消費者享受到“家電福利”,家電普及度較同等人均GDP水平的國家更高。隨着家電進入更新需求爲主的時代,人工成本大幅提升之前是完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體系的時間窗口。

摘要

中國當下享受的“家電福利”並非理所應當:1)借鑑歐美、日本以及中國香港地區,家電的運輸、安裝、回收成本都明顯偏高,中國當前的服務低成本並非長期可持續。目前即便是中國農村,空調掛機都已經基本普及,海外發達國家大量家庭還因人工過高,而不得不使用體驗相對較差但安裝簡便的窗機。2)以空調爲例,中國大陸空調零售價中已經包含了基本安裝費,超出基本安裝部分才會額外收費;而日本空調基本安裝費14300日元/台(約680元)。由於中國大陸建築標准對面積的算法,導致高層建築普遍沒有考慮空調外機安裝的便利性,目前安裝工仍以高空作業的危險方式操作。中國香港地區面臨類似問題,按香港建築物條例,高層安裝掛機外機需有資質的工程師出安裝結構圖,施工需在室外搭建棚架,單台掛機的安裝費用合計或超1萬港幣,導致高層建築以窗機爲主。日本的制度更爲人性化,空調外機要求安裝在陽台或地面,無需高空作業。

中國消費者處置舊家電可獲得現金,正規渠道壓力大:1)在國內處置舊家電可獲得現金,1.5P空調非正規渠道回收價在200-350元(詢價數據),而正規互聯網回收渠道回收價在150-200元,均包含拆機和搬運服務。2)在日本處置舊家電需承擔回收處理費50-300元不等(日本家用電器協會數據),且拆除、運輸會額外收費。3)中國正規回收渠道運營成本高,依賴政府補貼。以中再資環爲例,2022年補貼佔營業收入34%。4)由於補貼撥款較慢,處理企業難以擴大產能。EPR數據,正規渠道電器電子產品拆解量佔理論廢棄量從2016年71%下降到2022年36%。此外,大量小家電處理未納入回收體系。2014-2023年中國小家電累計零售量達58億台(歐睿數據)。

家電更新需求已佔主導:1)我們測算,2022年冰箱/洗衣機/空調/彩電/油煙機內銷更新需求佔比分別爲70%/70% /50%/69%/35%。2)中國消費者對家電產品的更新周期偏長。以燃氣竈、熱水器此類具備安全隱患的產品爲例,推薦的8年更新周期消費者重視度低。

風險

市場需求波動風險;政策不及預期。

正文


中國市場,消費者享受“家電福利”


同等人均GDP下,中國家電普及率更高

相同人均GDP水平,中國家電普及率更高。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名義人均GDP數據,2022年中國與墨西哥、巴西水平較爲接近,均在10000美元左右;高於越南、印尼等新興市場國家(5000美元左右),低於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30000美元以上)。但從家用電器普及率來看,尤其是剛需屬性較強的大家電,在相同人均GDP水平下,中國市場家電保有量相比其他國家更高。

當前中國家電普及率高,以空調爲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中國整體、中國城鎮、中國農村的空調百戶保有量分別爲134台、164台、92台,達到相對較高的水平,而2022年印度、印尼、泰國、墨西哥空調百戶保有量僅15台、39台、47台、41台。

若將名義人均GDP與家電保有量對應可以發現,同等人均GDP情況下,其他國家的家電保有量也基本低於中國整體和中國城鎮彼時的水平,新興市場中的印尼、印度、泰國、墨西哥,以及成熟市場中的日本均符合此趨勢。

我們認爲中國市場具備較強的家電產業鏈優勢,廠商研發創新領先,同時人力成本也較低,消費者可以便捷享受購买、安裝、置換等服務,中國消費者享受的“家電福利”較其他國家更多,因此家電產品在中國市場滲透率也更高。

圖表:相同名義人均GDP水平,中國整體空調保有量相比其他國家更高

注:印度、泰國、印尼、墨西哥所在位置橫坐標爲該國2022年名義人均GDP、縱坐標爲該國2022年空調百戶保有量;日本爲1985年數據,保有量統計口徑爲2人以上家庭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Euromonitor,World Bank,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相同名義人均GDP水平,中國城鎮冰箱保有量相比其他國家更高

注:1)由於目前冰箱在大部分國家基本普及,我們選擇2018年數據進行對比;2)印度、越南、泰國、印尼、墨西哥所在位置橫坐標爲該國2018年名義人均GDP、縱坐標爲該國2018年冰箱百戶保有量,括號中數字爲該國2018年冰箱百戶保有量。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Euromonitor,World Bank,中金公司研究部


以空調爲例,中國消費者享受到高性價比產品和服務


受益人口紅利,目前國內家電安裝費用低,帶來綜合購买成本較低。我們將家電購置成本分爲產品售價和安裝費兩部分,中國內地基礎安裝費包含在售價當中,整體費用更低。

► 受益於完善的家電產業鏈配套和生產成本優勢,國內家電產品本身售價更低,且售價包含基礎安裝服務。以1.5匹掛機(同等適用房間面積對應日本10畳用掛機)爲例,以线上渠道龍頭品牌暢銷機型售價爲例,中國內地約3000元。由於安裝工隊伍龐大且人工成本較低,對於新機購买一般免基礎安裝服務(即包含在售價中),基礎安裝服務包括上門服務費、3米銅管、連接管、排水管、安裝板等。

► 中國香港、日本空調售價高且不包含基礎安裝服務,基礎安裝費用佔售價比例高。1)同型號分體式掛機售價中國香港約爲6000港幣(對應約5550元),日本約爲15萬日元(對應約7150元),售價均爲中國內地的2倍左右。2)中國香港基礎安裝服務費爲1700港幣(約1575元),佔空調售價約30%,明顯高於內地,因此安裝簡易的窗機在香港依然比較常見。香港基礎安裝費包含5米制冷劑管道、5米管道隔熱材料、5米室內機/室外機連接线、5米室內機排水管、普通打孔等。3)日本基礎安裝服務費爲14300日元(約680元),佔空調售價約10%,包含4米管道、連接地线、普通打孔、4米電线、室外機支架安裝(地面或陽台)等。

► 額外安裝費用方面,由於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地區高層建築多,室外機多安裝於建築外牆,需收取額外高空作業費,且中國香港地區安裝空調外機需要搭建棚架,費用相對中國內地更高;而日本由於空調大多安裝於陽台/地面,無相關高空作業費。

圖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日本三地分體式空調安裝費對比(以1.5匹掛機爲例)

注:1)產品售價、安裝費用對比截至2024年4月,中國內地參考美的、格力天貓旗艦店,中國香港參考FORTRESS網站,日本參考BICCCAMERA網站;2)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選取1.5匹掛機,適用房間面積16-20平米;日本選取10畳用掛機,10畳對應16.2平米。 資料來源:天貓商城,中國香港FORTRESS網站,日本BICCCAMERA網站,中金公司研究部

伴隨人口老齡化,我們預計未來國內家電安裝費上升是大勢所趨。隨着老齡化程度加深,勞動人口佔比下降,近年來中國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我們預計未來也會導致家電安裝費用上升,屆時以舊換新的成本也將更高。因此我們認爲從政策成本(或者說同等補貼金額下可撬動的消費)角度看,當下推廣家電以舊換新更有價值。

中國大陸空調安裝依賴高空作業,也會加重未來的安裝成本。1)中國大陸地區空調大多安置在外牆,依賴高空作業。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房產測量規範》規定,“建築物內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及利用建築物的空間安置箱、罐的平台”,不計入建築面積的範圍。因此,房地產开放商在建造時傾向於將空調外機置於建築外牆或者設備平台以增加套內建築面積,導致空調外機安裝難度高,依賴工人高空作業,工人施工的危險性更高,我們預計國內建築的設計在未來或將進一步推高空調的安裝成本。2)相比之下,日本由於地震多發,爲方便地震逃生,日本法律規定,公寓陽台是开發商贈送的公共設施,和走廊、電梯、樓梯一樣,因此必須遵守規定使用。日本空調外機安裝多安裝在陽台或地面,利用懸掛式或落地式安裝,這樣的設計無需高空作業,可以降低部分安裝成本。3)此外,中國香港、歐洲等地的高處作業防墜落技術與標准體系已經成熟,對空調安裝和維護高處作業的具體進程與安全技術規範有嚴格的規定,中國內地工人高處作業的安全保障與標准體系仍在完善中。中國香港地區,高層安裝掛機外機需在室外搭建棚架,由有資質的人員負責施工和安裝,單台空調掛機安裝費用普遍超1萬港幣,導致高層建築仍以窗機爲主。

圖表:中國大陸、中國香港、日本空調安裝環境對比

資料來源:界面新聞,日本BICCCAMERA網站,dreamstime網站,日本Yoden網站,中金公司研究部


中國家電當前進入更新需求爲主的消費時代


家電需求與房屋裝修緊密關聯,可分爲新增需求和更新需求。1)新增需求:一方面來自新房交付後裝修帶來的銷量,另一方面則是來自品類保有量提升帶來的銷量。2)更新需求:可進一步分爲現有產品的更新換代以及與房屋裝修掛鉤的更新置換,如二手房裝修、棚改政策下舊房拆遷等場景,消費者新購自用家電產品也是更新需求的體現。

從地產銷售、竣工到家電需求的落地有一定時滯。1)毛坯期房從开盤到竣工大約需要1-2年,家電需求滯後竣工6個月左右;2)精裝修房的廚電配套需求在开發商竣工之前,一般家電安裝、驗收後0-3個月即可交付;3)現房和二手房的銷售和交付幾乎同時,家電需求滯後銷售6個月左右。

圖表:房地產對家電行業的需求影響

注:棚改房竣工數據爲根據开工數據滯後期推測,二手房成交套數爲根據貝殼研究院數據推測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AVC,財政部,貝殼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更新需求測算:國內大家電更新需求已成爲主導

我們認爲房地產對家電銷售的影響在淡化,目前大家電以更新需求爲主。家電是現代化生活必需品,國內市場經歷了1990-2010年代快速的家電普及,目前大家電品類在國內家庭的滲透率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存量產品的更新需求潛力較大,地產影響逐漸減弱。根據中金不動產及空間服務團隊測算的物理竣工面積,我們測算2022年新房(包括精裝修房、毛坯房)竣工套數約爲1238萬套,其中包含約209萬套棚改房。

我們測算2022年冰箱、洗衣機、空調、彩電、油煙機內銷需求中,更新需求(不含棚改)佔比分別爲70%、70%、50%、69%、35%,其中冰洗彩電的更新需求已成爲主導,新房帶動的新增需求佔比已經降低,空調和廚電品類仍有農村保有量提升帶來的增量空間。

圖表:冰箱、洗衣機、彩電家庭保有量接近飽和,更新需求佔比較高

資料來源:產業在线,國家統計局,財政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以空調爲例,更新需求佔比約50%。我們測算近幾年國內市場空調更新需求(不含棚改)佔比基本在50%左右的水平,較冰洗彩電略低,而農村保有量提升帶來的需求佔比約14%(2022年)。受益於空調剛需屬性提升以及消費者對居家舒適度要求的提升,農村地區空調百戶保有量從2016年的48台提升到2022年的92台,但與城鎮相比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我們認爲農村保有量提升仍是空調品類新增需求的重要來源。

圖表:中國市場家用空調更新需求測算

注:1)本圖中的更新需求對應圖表2中的其他更新需求,即不含棚改;2)*代表調整後保有量,由於保有量部分年份波動較大,且歷史上可能有過口徑調整,因此本表中以過去三年平均保有量作爲該年的保有量,與正文口徑有差異;3)物理竣工面積來自中金不動產及空間服務團隊測算。 資料來源:Wind,國家統計局,產業在线,中金公司研究部

以煙機品類爲例,更新需求佔比約35%。我們測算2022年油煙機+集成竈的市場需求中,城鎮新房裝修帶動銷量約1238萬台,佔比約43%;農村地區滲透率提升帶動銷量約642萬台,佔比22%;其余爲更新需求,2022年佔比35%。此外,2022年煙機行業全國百戶保有量僅爲65台,其中農村保有量更低,隨着城鎮化率的提升,煙機、燃氣竈等廚電品類保有量仍有持續提升空間,因此其更新需求佔比相較冰洗等大家電品類略低。

圖表:中國市場油煙機+集成竈更新需求測算

注:1)本圖中的更新需求對應圖表2中的其他更新需求,即不含棚改;2)*代表調整後保有量,由於保有量部分年份波動較大,且歷史上可能有過口徑調整,因此以過去三年平均保有量作爲該年的保有量;3)物理竣工面積來自中金不動產及空間服務團隊測算。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產業在线,中金公司研究部

十年前大規模銷售的大家電已進入更新需求釋放期

2020年行業开始進入更新需求釋放期。假設大家電產品更新周期爲10-12年,則此前大規模政策刺激時期(即2010-2012年)銷售的白電和彩電產品從2020年开始進入更新置換期。然而由於行業受到疫情、消費者購买意愿等客觀負面因素影響,更新需求對2020-2023年品類銷量帶動作用並不明顯。考慮市場存量較大,我們預計國內大家電品類仍有較大的以舊換新潛力,有望在政策推動下迎來更新需求的釋放。

空調是目前仍有滲透率提升邏輯的品類。1)國內市場整體空調滲透率與日本仍有差距,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日本內閣府數據,2022年我國整體空調百戶保有量爲134台,其中城鎮家庭、農村家庭分別爲164台、92台,相比而言日本2人家庭、1人家庭的空調百戶保有量分別爲285台、166台,日本市場一戶多機更爲常見,而中國市場一戶多機仍在普及滲透的過程中。2)城鎮與農村保有量差異較大,2022年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經濟發達省份城鎮家庭的空調百戶保有量分別爲206台/216台/239台/236台/249台,與日本2人以上家庭的空調保有量水平接近,但大部分其他省份以及農村市場滲透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圖表:中國市場經濟發達省份城鎮居民空調百戶保有量接近日本2人以上家庭水平

注:1)2013-2014年分省份百戶保有量數據統計局未公布;2)受統計局統計口徑變化影響,2015年數據與2012年數據有一定差距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日本內閣府,中金公司研究部

大廚電品類陸續進入更新期,預計燃氣竈換新空間更大

廚電品類更新需求佔比在逐漸提升。1)油煙機已基本完成在城鎮家庭的滲透,具備以舊換新需求。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2022年城鎮家庭油煙機保有量在82-83台/百戶,我們判斷剩余家庭多爲不具備安裝條件,因此油煙機在城鎮家庭已基本完成滲透。考慮到2013年城鎮家庭油煙機保有量66台/百戶,目前的更新需求也明顯大於2009年。2)從銷量角度出發,結合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數據,我們測算2010-2012年間油煙機年均內銷量1400-1500萬台,在補貼政策的撬動下,有望貢獻可觀的換新銷量。3)燃氣竈的滲透率理應比油煙機更高,因此其更新需求也不應低於油煙機。

燃氣竈更新需求佔比高於油煙機。1)雖然《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規定的吸油煙機、家用燃氣竈安全使用年限都爲8年,但廚電由於安裝屬性較強,中國家庭的實際使用年限普遍爲8-10年,甚至10-15年。由於燃氣竈老舊容易引發事故,實際更新周期大多比油煙機短。此外,從安裝角度出發,燃氣竈的更換也比油煙機更加便捷。我們綜合判斷,在補貼力度相同的情況下,燃氣竈相比油煙機更受益。2)數據也能論證燃氣竈的更新需求佔比高於油煙機。AVC數據顯示,燃氣竈每年零售量普遍高於油煙機15-20%,因爲燃氣竈滲透率更高、更新相對更快。由於煙竈套裝購买通常與新房、二手房裝修掛鉤,我們可將煙竈銷量中非套系化購买的比例近似視爲更新需求佔比,可以發現從2014-2022年,煙竈线上非套系化購买比例呈現提升趨勢,且燃氣竈單品購买比例一直高於油煙機。


國內外家電回收體系對比:中國市場消費者明顯受益


廢舊家電回收鏈條從消費者到回收方再到處理拆解企業,各國要求存在差異。1)中國市場,消費者處置舊家電通常可以獲得現金,由於人力成本較低,回收方還會免費進行拆機和搬運,消費者處置成本低。2)日本市場,消費者需要承擔廢舊家電的回收處理和運輸的費用,而且通常需要在指定時間搬運至指定回收點,零售商承擔運輸義務,家電生產商承擔處理再利用義務,消費者處置成本高。3)美國市場,各州制度不同,以華盛頓州爲例,電器電子產品制造商需要向州政府繳納處理基金,用於補貼回收、處理和運輸方,而消費者通常僅需支付搬運至回收點的費用,處置成本比日本略低。

圖表:各國廢舊家電回收處理方案對比

資料來源:日本經濟產業省,中國生態環境部,搜狐網,《WEEE 制造商責任延伸制度實施的美日比較及其啓示》(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二期),中金公司研究部


中國:消費者處置舊家電可獲得現金,但正規渠道面臨壓力較大


中國家電回收分爲正規和非正規兩類渠道

中國市場,消費者處理廢舊家電可獲得現金。中國市場勞動力成本較低,消費者在處理廢舊家電時,不但不需要繳納回收運輸和處理拆解的費用,而且通常能從回收方處獲得一定的現金殘值(根據品牌、型號、折舊程度有所差異),同時回收方也提供免費上門拆機和搬運服務,整體換新和處置成本偏低。

回收端,目前國內廢舊家電回收體系主要分爲兩類:1)正規回收企業,包含家電生產商、專業的回收拆解企業以及第三方回收平台,家電生產商通常是自行回收和拆解,專業回收拆解企業貨源部分來自自有渠道回收、部分來自對外採購,第三方回收平台通常不具備拆解能力、回收後向具備拆解資質的企業出售。2)小商販式的非正規回收,通常會從社區家庭中高價回收廢舊家電產品,後續在二手市場出售或銷售給不具備資質的非正規拆解企業。

非正規回收渠道報價通常高於正規回收。1)非正規回收:二手交易平台上有較多的小商販式廢舊家電高價回收方,向其單獨詢價可以發現,1.5匹的廢舊空調掛機通常回收價格在200-350元,格力空調價格通常比美的高50-100元,冰箱、洗衣機回收價格基本在100-200元,且通常包含了拆機和搬運服務。2)正規回收:以1.5P空調掛機爲例,正規的互聯網家電回收平台定價通常在150-200元(包含拆機和搬運服務),比非正規回收報價略低。但本次格力電器、美的集團以舊換新政策中,1.5P掛機回收價在240-270元(官方小程序數據),空調回收價格提升至與非正規回收報價相近的水平,但需要購买格力或美的品牌新機才可享用該回收價。

空調含銅量高、二次利用價值較高,因此非正規回收價格更高,冰洗產品在正規和非正規回收渠道價格相差不大。由於當前中國市場人工成本較低、非正規渠道回收價格高、靈活度高,因此非正規回收體系仍較爲有效。

圖表:中國市場家電回收體系分爲正規回收和非正規回收兩類

注:1)非正規回收價格來自向鹹魚上的回收方詢價;2)正規回收中的鹹魚預估來自鹹魚系統報價,格力、美的報價爲2024年其以舊換新政策回收價,需要以任意品牌舊家電換購格力、美的品牌的新機才可享用該回收價;3)廢舊家電回收均價(正規回收)來自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定期披露的廢舊家電價格指數,該價格以家電拆解資質處理企業及其他參與家電回收利用體系的企業爲主體進行數據採集,代表品類綜合均價,不特指某一型號產品;4)價格統計截至2024年4月。 資料來源:生態環境部,鹹魚官網,鑫廣綠環官網,中再資環官網,美的到家小程序,格力董明珠店小程序,中金公司研究部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制度下,正規拆解企業仍面臨較大壓力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發展歷程:2012-2023年[1],國內曾實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徵收及發放制度,向生產和進口商徵收處理基金,向正規的拆解企業給予補貼,以促進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和有效再利用,鼓勵由正規拆解企業來完成廢棄產品的回收處理。2024年1月起[2],該基金停徵,後續新處理的廢棄產品中央財政將安排專項資金繼續支持。2024年3月[3],財政部向社會發布徵求意見稿,提出按不同因素給予不同權重對廢棄產品處理實行“以獎代補”政策。

基金收入與支出:1)徵收:家電生產商、進口商需繳納回收處理基金,對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的單台徵收標准分別爲13元/12元/7元/7元,這一徵收標准從2012年政策實施以來一直延續至2023年。2)支出:按實際處理數量對拆解處理企業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2012-2021年間,對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的單台補貼金額分別爲85/80/35/35元。而後隨着產品技術更迭、冰洗彩電等傳統大家電的廢棄存量增加,原有補貼標准已不再適用,2016年和2021年,國家財政先後對補貼金額進行了調整,2021年4月起最新的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單台補貼金額分別爲40~45元/55元/25~30元/100元,空調仍維持較高的補貼,其他品類均有下降。

根據財政部數據,2012-2022年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累計收入決算數爲285.3億元,累計支出決算數爲284億元。但由於歷史廢舊產品存量較大、處理基金徵收金額遠低於補貼金額等原因,整體財政支出壓力較大。

圖表:中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徵收標准

資料來源:財政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中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補貼標准

資料來源:財政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規範拆解處理量有明顯提升,但佔比仍較低。根據相關公司公告,政策發布以來,全國納入廢棄電器處理基金補貼名單的符合資質的處理企業從2012年的43家提升到2022年的109家,2020年處理產能達1.64億台,廢棄電器產品(指“四機一腦[4]”)實際拆解量從2012年的1010萬台提升到2022年的8422萬台。2022年實際拆解量佔理論報廢量的比例爲36%,但這一比例從2016年以來持續下滑,一方面由於此前銷售的產品逐步進入報廢期、理論報廢量持續增加,而另一方面則是補貼基金支出壓力較大、每年對處理企業的補貼金額有限,導致處理企業產能未完全利用。

圖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實際拆解量

注:統計品類爲“四機一腦”資料來源:生產者責任延伸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中再資環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日本:回收制度成熟完善,消費者處置成本高


日本廢舊家電處置費用高,消費者需承擔運輸和處理費用。2001年日本政府頒布《家電回收利用法》,主要針對達到使用年限的空調、冰箱、洗衣機、彩電等進行回收再利用,明確規定上述品類的回收利用率需達到55%-82%及以上[5]。其中零售商負有回收義務;生產商負有再利用義務,同時需建立廢棄家電處理工廠,完善指定回收場所,並向公衆公布回收再利用費用;而消費者需要承擔相應的運輸費和處理費,若私自丟棄廢舊家電則可能面臨罰款[6]。

圖表:日本消費者需承擔廢舊家電回收費用

資料來源:日本經濟產業省,中金公司研究部

日本廢舊家電回收費用通常在50-300元不等(不含運輸費)。1)在日本家電回收制度中,家電制造商分兩組,A組包括松下、大金等企業,A組企業通過與專業的家電回收從業者合作進行回收處理;B組包括索尼、夏普等企業,通過自有設備進行回收。同組內的企業可以互相回收各自生產的廢舊產品,以提高回收效率。2)日本家電制造商會定期公开各類廢棄產品回收費用,空調、冰箱、洗衣機、彩電回收費在50-300元不等,但考慮日本老齡化程度高、勞動力成本貴,如果再加上運輸費用會更高,與中國市場消費者處理廢舊產品能獲得現金相反。

目前日本已經形成了成熟和規範的回收處置流程。根據日本環境省數據,2022年廢舊家電(包括冰箱、空調、洗衣機、彩電)回收量佔當年出貨量的比例已經超過70%,空冰洗再商品化率也已超過80%,社會回收和處理效率較高。考慮到消費者處置廢舊家電成本較高,日本政府也曾在2009-2011年的綠色家電積點制度中也對以舊換新給予額外積分,以刺激消費者加快廢舊家電回收,同時拉動消費,2009-2010年日本廢舊家電回收量明顯增加,達到近20年的頂峰水平,回收量佔出貨量比例約66%,也處於附近年份的高位水平。

圖表:不同家電制造商的廢舊產品收取不同的回收費

注:上述費用均不含運輸費和家電回收券購买費;空調指分體式空調;均爲2023年數據,按日元兌人民幣匯率折算資料來源:日本家用電器協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001-2020年日本廢舊家電回收量

注:1)每年統計時間爲當年04.01-次年03.31;2)廢舊家電統計品類爲冰箱。空調、洗衣機、彩電(含CRT電視)資料來源:日本環境省,中金公司研究部

美國:各州制度各異,消費者通常僅需承擔運輸費用

美國聯邦政府層面沒有法律統一要求電器回收處理,目前已有25個州有相關立法。美國環境署曾在2006年啓動電器處置責任計劃(Responsible Appliance Disposal,RAD),制造商、零售商、公用事業公司及地方政府組成自愿合作聯盟,由其負責廢舊制冷設備的回收和處置(冰箱、冰櫃、窗機空調、除溼器等)。消費者處理廢棄大件電器產品,雖然不像日本需要承擔回收處理費用,但通常需要支付運輸至回收點的費用,預約回收或自行搬運,若由零售商回收則可能需要消費者支付10-50美元不等的運輸費用,或者在以舊換新時免費處置。

各州政府對廢舊家電產品回收制度有所不同。1)在華盛頓州,電器電子產品制造商需向州政府繳納產品處理資金,並用於補貼回收方、承運商和處理商,回收品類包含家用電器及電子產品,與中國此前的廢棄電器電子基金制度相似,消費者僅支付從家到回收點的運輸費用。2)在加利福尼亞州,消費者在購买電子設備時需要向零售商預先支付回收費用,如各類電視、顯示器、平板電腦等,根據尺寸不同需支付單台4-6美元的回收處理費用,該費用收集後將轉予回收商和處理商,實際廢棄回收時的運輸費用仍需由消費者承擔。


全球家電補貼刺激借鑑


日本:2009-2011年日本政府推行家電補貼政策,刺激效果顯著

2009-2011年日本政府推出綠色家電積點制度,推動高能效家電產品消費。金融危機後,日本政府爲提振經濟並推動節能減排,在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間曾撥款約6930億日元來推行綠色家電積點制度(Eco-points)。消費者在購买符合能效標准的家電產品或者以舊換新時能夠獲得對應積點(1積點=1日元),積點可用於兌換各種商品或服務。補貼品類爲節能標籤在4星以上的冰箱、空調和平板電視,後期也擴大至LED燈。

日本綠色家電積點政策相當於能效補貼和以舊換新的結合體。該政策於2009年5月15日开始實施,至2010年3月31日第一階段結束,2010年4月1日起,政策延期一年,並在簡化積點兌換程序、LED節能燈產品獲雙倍積點等方面作出調整。政策實施後獲得了良好的刺激效果,2010年12月1日起,爲防止補貼資金提前發放完畢導致政策被迫提前結束,環保積點減半;2011年1月1日,節能家電的門檻從四星級提升至五星級,並取消了以舊換新得額外積點。

圖表:日本綠色家電積點制度規則

資料來源:日本經濟產業省,中金公司研究部

日本補貼對家電整體零售拉動明顯。1)根據日本電機工業協會(JEMA),2010年日本家用電器整體出貨額23676億日元,同比+11.5%,結束連續三年的下滑,增速達到長周期同比增速的高點,政策刺激效果顯著。2)自政策實施至2011年5月,積點政策累計拉動冰箱、空調、平板電視共計約2200萬台出貨量、約2.6萬億日元的銷售額(日本環境署數據)。

圖表:2010年日本家電出貨額增速達階段性高點

資料來源:日本電機工業協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日本綠色家電積點政策刺激效果

注:數據統計時間爲政策开始實施(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資料來源:日本環境署,中金公司研究部

分品類看,大家電出貨量增速達階段性高點,高能效產品佔比提升。1)根據日本電機工業協會(JEMA)數據,積點政策推行後的第一年2010年對大家電品類的出貨量提振最爲顯著,冰箱、空調、彩電的出貨量分別同比+12.6%、+21.6%、+84.9%,2010年日本彩電出貨量達到歷史頂峰水平;平板電視普及率由2009年3月的60.7%提升至2010年12月的94.9%。由於洗衣機不屬於補貼品類,因此刺激效果不如其他品類顯著。2)同時高能效產品佔比明顯提升,根據日本環境署數據,節能標籤在4星以上的冰箱、空調、薄型電視產品銷售佔比在2010年高達98%、96%、99%(2010年4-12月數據),較2008年明顯提升。

圖表:日本能效4星以上的家電出貨量佔比

資料來源:日本環境署,中金公司研究部

日本家電更新需求佔比高,政策補貼對當下國內市場具有借鑑意義。日本家電市場發展成熟,冰箱、洗衣機、彩電的家庭滲透率早在1970年代就已經接近天花板,空調品類自1990年代开始也已經突破100台/百戶,除空調外,其余大家電品類基本均以更新需求爲主導,與國內家電市場目前的情況較爲類似。2009年日本政府推出積點政策後,對銷量拉動明顯,2010年冰箱、空調、洗衣機出貨量增速都達到或接近20年內的最高增速水平,電視出貨量更是達到至今仍未超越的歷史最高水平。

2024年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出台,家電內需有望企穩

地方政府已陸續出台補貼政策。2024年4月中央政府出台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消費者購买綠色智能家電或以舊換新給予優惠。截至2024年5月,大部分省市都已發布相應的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其中上海、浙江、廣東、黑龍江、江蘇等地已經陸續出台直接針對消費者的補貼政策[7],對消費者給予立減補貼優惠,刺激以舊換新需求。補貼品類覆蓋面較廣,除傳統大家電外,也包含了廚電、小家電、中央空調、智能馬桶等品類。

圖表:2024年以來地方政府陸續出台家電以舊換新補貼政策

資料來源:各地方政府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整體而言,我們認爲在地方政府、家電企業、平台銷售企業等多方共同發力以舊換新活動下,且美的、海爾等仍在加大對零售用戶換新觀念的培育,有望進一步刺激消費者換新需求。

風險提示

市場需求波動風險。家電行業品類衆多,大廚電、白電等行業銷售與地產銷售存在較高關聯度,可選屬性較強的品類如清潔電器等需求受消費者購买力及購买意愿影響較大,若房地產銷售或消費者購买力修復不及預期,可能導致家電行業需求復蘇低於預期。

政策不及預期。政策補貼落地時間、執行力度、補貼品類、補貼方式等因素存在不確定性,且各省份執行情況也有所差異,2021年以來不同省份在是否發放家電消費補貼、整體補貼力度等方面就呈現出較大的差異。若後續出台政策不及預期,則可能對家電行業以舊換新需求帶來一定影響。


本文摘自中金公司2024年5月15日已經發布的《抓住中國“家電福利”窗口,完善回收體系》;何偉、褚君、李晶昕、張沁儀、湯亞瑋、湯胄櫻子、張瑾瑜



標題:中金:抓住中國“家電福利”窗口,完善回收體系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0791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