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兆慧 陳亞梅

7月14日晚,第33屆青島國際啤酒節盛大开幕。啤酒節开幕儀式萬衆矚目,第一桶啤酒的开啓更是令大家期待,每次都能推陳出新、令人耳目一新。今年第一桶酒“從天而降”引得現場觀衆歡呼,也在網絡上引起了不小的熱度。

桶身LED屏做輕量化改造 手工加機械制作才完成

14日开幕式現場,巨大的鼓形啤酒桶在空中不斷更換“新衣”,發出炫彩耀眼的光芒。啤酒桶從觀衆席上方緩緩飛向舞台中央,在即將落地時,搖身一變成爲木桶,旋轉降落。市長趙豪志用金錘敲开酒塞,金黃的啤酒一瀉而下。

第一桶啤酒緣何有如此多變的外觀呢?7月15日下午,記者採訪了第33屆青島國際啤酒節文化活動總導演王功。據王功介紹,啤酒桶的桶身是專門進行定做的LED屏。“因爲一般的LED屏重量太大且無法拼出鼓形的桶身,需要進行輕量化的設計,我們專門找廠家重新設計了圖紙,重新做的生產工藝,用手工加機械制作,才完成了一個精美的桶身。”爲呈現出最完美的效果,在現場彩排時,王功帶着技術人員隨時對桶身進行修改。

展开全文

第一桶啤酒的开啓歷來都是开幕式的一大看點,在外觀設計、空間突破等方面,王功可謂是“煞費苦心”。“第一桶啤酒的創意創新是我們每年最糾結的地方,因爲它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今年我們想打破空間限制,不是單純地從舞台上出現,而是從觀衆席中出現,所以我們利用吊威亞將啤酒桶從空中輸送至舞台。”

往年的第一桶啤酒同樣充滿創意,有從地面充氣升起來的啤酒,還有利用各種視覺手段像變魔術一樣出來的啤酒。而隨着舞台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第一桶啤酒的設計也在不斷創新。“我們在不斷學習新的技術,但是很重要的一點是如何把多門技術融合到一起,讓第一桶啤酒有更好的呈現效果。”王功說。

“從天而降”方案去年底已定 保證舞台安全是第一要義

第一桶酒的設計方案在去年年底就已經確定,經過一次次改進完善,最終呈現在觀衆的面前。王功介紹,“設計方案改了不知道多少次,有時一個環節需要修改,可能需要跳到上個技術環節重新修改。”除此之外,第一桶酒從觀衆席來到舞台上實驗過幾十次,不僅要考慮它的重量因素,也要結合音頻與主持人的配合,達不到理想時間時要馬上到系統上修改,然後再試驗一遍,如此反復回調,直到達到理想狀態。

舞台上的第一要素便是安全。王功介紹,“我們要解決重量的問題。如此大體積的啤酒桶,如果重量也很重是很難用威亞實現安全移動,所以從啤酒桶的結構及LED屏都進行輕量化的設計。爲了保證觀衆席的安全,一共做了6道威亞,也做了兩套系統進行雙保險的保障。”如果一套失靈了,另外一套可以繼續走,相當於做了一個雙保險來保證第一桶啤酒的出現萬無一失。”

王功對網友及觀衆的評價非常關心,也對此次开幕式有一些感悟,“开幕式已經是過去式了,表現就交給觀衆和網友來評價。目前來看,網友及現場的觀衆對开幕儀式都比較滿意,我們已經很好地完成了开幕式的工作,剩下20多天還有酒秀的演出需要繼續。我覺得一場演出可能需要時間沉澱,再過幾年大家還能記起這場演出,我覺得就能說明做得很成功。”

科技感和浪漫氛圍拉滿 引來網友一片點贊

黃曉明在开幕式現場評價道,“第一桶啤酒非常漂亮,外觀都是LED屏幕,非常有創意,每年的第一桶啤酒是最重要的,是萬衆期待的,因爲第一桶啤酒意味着青島啤酒節狂歡的开始。”不止黃曉明,現場觀衆和網友均表示“青島飛酒”,科技感十足!

來自青島的網友青鳥追夢人發表評論,“第33屆青島國際啤酒節的第一桶酒是科技感滿滿的一桶酒”。網友Angel評論,“青島是懂浪漫的,第一桶酒從觀衆席緩緩滑到舞台,絢爛的燈光和圖案映在啤酒桶周圍,浪漫氛圍拉滿”。還有來自山東的網友大朋打趣,“天上不會掉餡餅,但是會掉啤酒”。

“沒有想到第一桶酒會從觀衆席出現,挺令人驚喜的。我坐的位置在觀衆席後方,距離酒升起來的地方挺近的。進場時全場是黑的,特別保密,節目开始之後主持人和黃曉明一直在談論飲酒,我在觀衆席就設想第一桶啤酒應該會如何出現在視线之內,沒想到主持人讓我們看向後面。啤酒桶剛开始是一個原始的木桶,從下往上升到半空中,順着一個軌道慢慢往下滑,邊滑邊變換色彩、變換圖案,絢麗多彩,後面落下的時候又變成了一個木桶。在後面的節目中,啤酒桶還和節目有聯動,在《將進酒》節目中,啤酒桶上顯示出《將進酒》的詞,充滿了科技感。”觀衆劉女士說道。

同家人一同參加啤酒節开幕式的崔女士表示,“切身感受到科技融入生活,在場的人更能直觀地看到第一桶酒的樣子,吊威亞的方式很新穎。酒桶周身的LED燈光和會場交相輝映,現場很壯觀。”



標題:科技+浪漫!揭祕啤酒節第一桶酒“從天而降”的背後……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408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