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網更新了“央視主持人大全”。其中,海霞、歐陽夏丹等多位耳熟能詳的名字已退出央視主持人行列。相比海霞的晉升,歐陽夏丹似乎在央視主持人的工作崗位上“消失”已久。

事實上,歐陽夏丹的出走也有跡可循。今年1月1日,歐陽夏丹在抖音個人账號發布了一條短視頻“你好,2023”,正式入駐抖音。歐陽夏丹在短視頻中寫道:“身體和心靈,兩個都要在路上。2023加油!”

除了央視,多個衛視、地方台的主持人接連辭職。前不久,成都廣播電視台主持人劉羊漾就發布視頻了,分享了自己正式離職的消息。

或許,曾經喫香的主持人行業,如今也不再是香餑餑了。

主持人出走潮

主持人紛紛離職,背後折射的電視台節目生態的進一步收縮。沒有贊助、沒有新節目,當下媒體環境劇變,甚至綜藝節目幾乎已經不需要主持人。集“採、編、播、控等”多種業務能力的主持人,也確實更像是網上的up主。換句話也就是,主持人的位置被真空了。演員明星也可以主持,普通素人也可以主持,而主持人也回退一步,去做嘉賓、去參與真人秀。

就好像主持人劉羊漾在離職告別視頻中說的:“電視台在十多年前真的是一個好的平台,甚至現在也有很多人說這是個鐵飯碗!可身在這圍城中才知道他的工資待遇令人心寒!”

展开全文

2022年12月31日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網友發現,“芒果四小花”主持群唯獨少了劉燁,一度引發對其離職的猜測。當天劉燁本人就回應了這個說法。不過,也有網友認爲,劉燁之所以離職,是因爲看不到希望,雖然名爲“芒果四小花”,但實際發揮的余地並不大,也沒有自己單獨的節目。

4月初,北京電視台知名主持人譚江海辭職了。對於爲何辭職,譚江海在視頻中稱:辭職有兩點考慮,一是在乎的人有所依靠,二是熱愛的事有所依托。譚江海的妻子王小騫,曾主持大型家裝類節目《交換空間》。2019年網上就有消息傳出王小騫已經從央視辭職。現在,王小騫轉战短視頻平台,搖身一變成爲了育兒主播,她以短視頻的形式傳播育兒和親子知識,收獲了不少粉絲。

離开央視的主持人並不少見,今年4月初,中生代主持人代表張蕾也選擇離开央視發展。

央視、衛視、地方台,節目主持人和新聞主持人相繼出走,離开的原因雖然各有不同,或爲夢想,或爲生活,或主動,或被動。不過給人的感受又如錢鐘書在《圍城》裏所描述的:“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離开了主持崗位”,外面的世界雖然精彩,也更加殘酷。

留下才需要理由

近兩年媒介環境發生變化,新媒體快速迭代,國內主持人行業同樣受到新老斷層現象嚴重、職能被邊緣化和人工智能主持技術的衝擊。

收入下滑往往是主持人離職的重要原因。看似光鮮靚麗的主持人,收入卻並不亮眼。更早一點,在山東衛視呆了近20年的李鑫也離开了老東家。在網上傳播的工資條,顯示其應發工資只有5000多。

李鑫的工資條

社交平台上,在西北地區一個地級市電視台做新聞主播的路小溪分享了自己做主持人10年來的收入——基本工資3000多元,加上幾百元的績效工資,跟台裏其他級別的職工工資一樣,就是每年可能多4000元的服裝、化妝補助。“是每年,不是每個月,分攤到每個月也就是300多元。”她補充。

效益不足、工資低也是傳媒行業的常態。2022年5月,人社部等4部門發布《關於擴大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實施範圍等問題的通知》,將廣播、電視、電影和錄音制作業等17個困難行業納入階段性緩繳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政策實施範圍。

社交平台崛起和技術革新也帶了巨大的職業壓力。如今很多節目不需要主持人,越來越多的主持人成爲節目的普通嘉賓,甚至有時候擔任主持功能的都不一定是“人”。2021年10月2日,湖南衛視數字主持人“小漾”正式官宣。在湖南衛視綜藝節目《你好星期六》中,會經常看到她。

安徽廣播電視台 、廣西廣播電視台等多家電視台也都推出了自己的虛擬數字主持人。

從單純的新聞播報到主持綜藝晚會,AI虛擬主播的使用場景不斷豐富。虛擬主持人具有效率高、零出錯、全天候在线等優點,極大地提高了新聞播報效率,節約了人力成本。

隨着移動直播和短視頻行業的崛起,受衆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直接,他們既是用戶,又可以作爲內容的生產者,行使話語權,UGC模式被應用於越來越多的產品,無需傳統媒體再進行採編播二次加工,主持人變得英雄無用武之地。

近幾年,很多媒體紛紛引入“直播+短視頻”模式,視角從台前轉向幕後,主持人的神祕感也一點點被撕碎。同時不斷流失的,還有權威媒體的公信力。失去權威媒體加持後,個人價值的體現又該何去何從?

劇變的當下,留在電視台,或許才需要理由。

主持人辭職後都去哪了?

辭職背後縱然有各種原因,但或許,無一例外都有對“主持”這個賽道不看好。曾經行業中人華少的這番話,不失爲洞若觀火,早在2015年,在其撰寫的文章《主持人還有將來嗎》中,他就對行業前景流露出一股悲觀情緒——主持人似乎可以下崗了,他們就像19世紀俄羅斯大文豪們所寫的“多余人”:他們屬於貴族知識分子,但既不滿足於自己的上流社會,又不能跳出這種生活的小圈子與人民結合,所以在他人看來就成了社會上“多余”的人。

這段話背後就兩個字,轉型。天然具有靚麗外表和舌燦蓮花,且自帶知名度的主持人們,不約而同轉型向直播的賽道。

華少在2019年時,就將工作重心轉向幕後做制片人,不久後又轉战直播帶貨。2020年6月6日,他直播首秀銷售額高達1.74億。首場直播由於快手方面傾斜流量,加上平台補貼,所以整場下來,空調銷量特別好。第二場直播,一萬兩千瓶茅台,三四分鐘就銷售一空。但與之相對應的是,由於直播事務繁忙,華少幾乎基本放棄了自己的主持人身份。上一次他因綜藝出圈,還是“魚子醬”事件。

周濤也曾在2020年拼多多618的官方直播間,开啓了自己的帶貨直播首秀。近4個小時的直播中,直播間人氣一路飆升,總觀看人數超過了1600萬。开頭不錯,但似乎並未將其作爲主職,淺嘗輒止。其社交平台幾乎沒有直播帶貨相關內容。

並不是每個走向塔外的人,都能如愿以償重獲新生。劉燁在離开湖南衛視之後,也开啓了自己的直播帶貨。令人沒想到的是,在她當天的直播中,直播間人數和銷量都不太樂觀。

除了直播,也有不少主持人試水自媒體。去年,CCTV-6電影頻道主持人瑤淼用視頻加注“前央視電影節目主持人”的標籤宣告了她的離开,如今的她正在用心經營着自己“親子誦讀”的自媒體。

張蕾離开央視之後發力短視頻和直播,並且接通了商務資源。歐陽夏丹也在小紅書和抖音上都开了號,更多是分享一些日常生活,包括打球、晨跑、讀書、旅遊等,近期還更新了在長沙旅遊的vlog。目前小紅書粉絲已達24萬,抖音粉絲達131.9萬。

另一條路則是藝人化發展路徑,才藝演技全方位提升,挖掘更多可能性。隨着信息流的火熱,廣告成爲了內容本身,同樣,主持人也要致力於成爲內容本身,以卡司身份爲節目增加亮點。

惶惑在傍,機遇在前。從傳統媒體到各種發展路徑,變換的只是賽道,作爲主持人的核心競爭力卻不曾改變。不斷積累經驗,強化自身專業技能,塑造個人獨特的風格,增強內容創造能力,同時積極轉變原有觀念,適應時代趨勢。或許這樣,主持人才能更好地利用新媒體發展帶來的機遇,從容應對挑战。



標題:當主持人告別“主持人”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3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