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院线電影《不虛此行》上映3天,累計票房1639.7萬元(截至晚間7點)。該片第三日的票房產出已經不足200萬元。這意味着,經過3天的上映,《不虛此行》能夠獲取的票房想象空間已經不大。因爲該片是胡歌主演,並且賣力宣傳,所以,網絡上,很多人群嘲胡歌,說他沒有票房號召力。

我認爲,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群嘲方式。把一部院线電影的票房號召力推給演員,本身就是非常業余的表現。還是那句老話,在院线電影作品當中,是不存在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的。這裏邊,“演員”不僅僅包括知名的實力派演員,還包括所謂的流量明星藝人。即便是流量明星,能夠動員的粉絲數量也是相對有限的。

而且,一部電影的票房高低,決定性的因素是電影的性質、類型、內容和質量,次之的,才是演員的實現程度。須知,即便是和演員相關,也是“演員的實現程度”,是演技層面上的考量。對於院线電影《不虛此行》而言,它能夠獲得當前的票房成績,已經非常不錯了,非專業的影迷們,真的不宜冷嘲熱諷。

爲什么說《不虛此行》能夠獲得3日票房過1600萬元的成績,已經非常不錯了呢?這是由影片自身的類型定位決定的。這部作品,屬於非常典型的文藝片。在院线電影當中,文藝片作品可以賣到3天1600萬元,還能咋地?以往的文藝片作品,若是沒有強勢的營銷的話,可能都是院线一日遊的命運啊。

展开全文

《不虛此行》獲得過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胡歌憑借這部電影獲得金爵獎最佳男演員獎項,導演劉伽茵也憑借這部電影獲得金爵獎的最佳導演獎項。可以說,這部電影在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是大豐收的。但是,須知,即便是在國際電影節上大豐收的電影,院线上映之後,依舊會因爲文藝屬性問題,而曲高和寡。

同時,我們必須看到,這部《不虛此行》的曲高和寡,是因爲它建立了相當高的審美難度的。在該片當中,胡歌飾演一位落魄的編劇,他從編劇崗位上改行,專門爲人們撰寫悼詞爲生。因此,男主角視角之下,出現了很多人的人生。影片以非常克制的視角,去呈現了這些人生。

換言之,這是一部在敘事上相對艱澀,在人生哲學上較爲有高度的作品。這樣的作品,放在院线當中上映,必然不會取得太高的票房成績。這個規律,放在四海皆宜。即便是在北歐、南歐等地方,影迷們喜歡看這種深刻型的作品,類似作品的票房成績,也是“小衆”的。

我相信,很多青年影迷入場觀看《不虛此行》是因爲胡歌。同時,胡歌的部分粉絲朋友們,是真的看不懂這部電影,或者不能完全懂這部電影的。不僅僅是《不虛此行》,劉伽茵導演真正的成名作《牛皮》第一部和第二部,在國際上獲獎無數,對於這批影迷來講,也是審美難度很高的。

講到這裏,不得不說,我們不僅不應該因爲《不虛此行》的票房成績批評胡歌,相反,我們應該肯定胡歌在文藝片當中做出的貢獻。這部電影,若是沒有胡歌,估計都無法拍攝。從電影資本的角度上講,編劇導演即便是拿了很多國際電影節的獎項,但她的作品沒有商業價值,資本愿意投資嗎?您知道劉伽茵導演的《牛皮》是什么成色的嗎?影迷調侃稱,導演家都窮成那樣了,何必還拍攝電影呢。

正是因爲有胡歌這樣的知名演員愿意助陣文藝片,所以,才會有《不虛此行》的問世,才會有中國電影的榮耀時刻。咱們的榮耀時刻,不僅僅是院线大片又獲得了多少億元的票房成績,更是咱們的優秀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上發光發熱拿大獎了。後者,也是很重要,很重要的。

基於此,我認爲,正式因爲胡歌的主演,讓《不虛此行》這樣的文藝屬性極強的作品得以和影迷見面,讓中國電影獲得了更多的榮耀時刻。胡歌這樣的實力派演員,應該更多一些才是。我們要保護他,而不是錯誤的嘲笑。(文/馬慶雲)



標題:3天只賣了1600萬,胡歌新片撲街?還能咋地,換別人,更不行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3184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