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胡圖圖/文)滿屏都是男男女女談戀愛,唯獨不見有劇提及“偶像劇”?

年初《聽說你喜歡我》《夏花》播出期間,制片人、導演曾紛紛下場澄清,“這不是偶像劇”……偶像劇,似乎突然成了創作者們避开不提的敏感詞匯。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搜狐娛樂採訪時都對其作出了肯定。

他們表示,自己在做都市愛情劇時,已經不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貼上“偶像劇”標籤。甚至大家從項目創作源頭上,就在極力與“偶像劇”撇清關系。

所以現在是沒有偶像劇嗎?顯然不是。

概念包裝

偶像劇不是消失了,而是做起了概念包裝。

多位制片人在接受搜狐娛樂採訪時,都明確提及一個新的概念,即具有現實質感的情感劇,他們將這類作品稱之爲“新現實主義”

所謂“新現實主義”,其實就是指在以男女主感情线創作爲核心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從各個層面爲作品增添寫實、生活化質感。

像年初大火的《去有風的地方》,就是新概念偶像劇下的一個典型代表。劇中女主許紅豆,深陷工作年齡等一系列困境後,最終走上“尋找自己”的旅途。在這過程中,她認識了與自己三觀相同的青年鄉鎮企業家謝之遙,兩人就此开始了一段美好的愛情。

可以看到,無論是在人物設定,男女主愛情觀,亦或者兩人之間的情感推動,該劇都做了相當多的創新。最終與傳統偶像劇拉开距離。

“其實就是在人物設定上,不能再和傳統偶像劇一樣,再去聚焦霸總這類比較懸浮的人設;情感推動上,雖然大家都在保留傳統偶像劇裏的久別重逢、先婚後愛等經典老梗,但更多還是在與生活、或者職場做嫁接。”

“而在男女主職業選擇上,雖然消防員、警察、醫生、飛行員等特殊職業的男女主人公,已經在熒幕泛濫。但這卻是偶像劇與‘寫實’語境做嫁接的最方便且有效途徑……”制片人兼編劇的林曉,從各個維度對當下這批新偶劇劇作出解讀。

展开全文

或許是受到內容升級層面的影響,這些作品在劇集題材定位、市場傳播路徑等層面,也在極力做概念包裝。或者說與傳統偶像劇拉开距離。

像昔日大熱的《杉杉來了》《微微一笑很傾城》《夏至未至》等作品,它們在作品題材定位上會直接以都市青春偶像劇、都市偶像愛情劇爲劃分。整個作品宣傳期間,也多圍繞演員高顏值、男女主CP线做話題。

但如今這批新偶像劇,它們在作品定位上,要么直接以泛概念化的當代都市劇、都市情感劇,做類型劃分,要么就直接造“新概念”。

比如《去有風的地方》推出田園治愈劇,《聽說你喜歡我》制片人在接受採訪時用“都市綜合劇”來進行類型定位,《愛情而已》則在宣傳中頻繁提及“都市情感舒緩劇”這樣的新概念。即將播出的《以愛爲營》《愛情遇見達爾文》《很想很想你》,前兩部以泛概念化的都市言情劇、都市情感劇作題材劃分,後者則再次推出“新概念”新國風聲戀劇……

在劇集宣傳上,這些作品也多走正能量、肩負社會責任的寫實向話題。

比如《去有風的地方》播出期間,片方一直在cue“鄉村振興”“情感治愈”等正能量社會向話題;《他從火光中走來》幾乎全程聚焦“消防行業”,對男女主感情线做弱化處理——沒看過這部作品的觀衆,從作品題材定位和片方宣傳路徑來看,或許還以爲是部“消防救援紀錄片”。

“其實就是在做一種概念化包裝。”制片人李聰表示。當然,在她看來,這也是因爲這些作品能夠真的在內容層面有所升級,才能進行概念包裝。

“不然我們也不能空造這些‘新概念’‘新詞匯’對吧。”

“身份”焦慮

爲什么這些偶像劇要爲自己進行“概念包裝”呢?

其實是來自於偶像劇的“身份焦慮”。

可以看到,這幾年市場中播出的偶像劇,它們在內容創作層面,還是很難與“甜寵劇”拉开距離。而高甜、撒糖,男女主爲了愛情不顧一切的劇情設定,不僅不再能吸引這屆觀衆,也吸引了媒體的高度重視。

就像前兩日央視網提出其創作“性緣腦”一般,偶像劇極易引來創作理念不正確的批判聲。

林曉就表示自己曾喫過這方面的虧。之前,她在做某部都市情感劇時,曾讓手下年輕小夥伴撰寫1500字劇情介紹。但小夥伴因爲沒有給作品拔高立意,最後項目未能通過。

(圖文無關)

“我們那個項目其實是一個背景設定在直播帶貨的愛情題材。團隊小夥伴當時在濃縮內容時,沒有找出亮點並升華,最後我簡單做了修改和包裝。比如女主通過直播帶貨,將國貨推向世界,中國商品逐漸走出國門……最後項目就通過了。”

林曉說,現如今在做任何項目,作品創作風向格外重要。

“就像現在大家都在做的新現實主義情感劇,就是在遵循市場創作風向。像網劇時代,大家比較喜歡的中小體量甜寵劇,因爲立意、格局較低,現在不太好通過。”

從作品體量來看,現實主義當道下,這批具有寫實向的新偶像劇,更易在平台內部拿到更高的評級。“現在大家看到的這些新現實主義情感劇,它們至少都是A級以上項目,整體投資過億。”菜菜分享。

在作品發行上,這類型作品也都多走台網發行模式。

很多聚焦特殊職業的這類作品,更是可以直接成爲總局或地方局網絡視聽節目重點扶持的精品劇。像關注消防行業的《照亮你》、飛行員背景的《向飛而行》都是如此。

“這個優勢是不少作品難以企及的優勢。尤其是對於現在已經被劃入爲分账劇、微短劇市場的甜寵劇而言,新偶像劇的優勢就更爲明顯了。”菜菜說。

當題材創作方向在極力向市場風向靠攏、制作成本變高後,頭部演員入局這個賽道的幾率也相應增高。

李聰說,現在的頭部偶像演員,已經不太愿意去演“純愛情劇”和更爲細分垂直的“甜寵劇”。畢竟絕大多數這類演員都在謀求轉型。此時,片方拿來一部純愛偶像劇找到他們,多半被拒絕。

李聰分享,在同爲偶像劇屬性的古偶劇邀請下,藝人多半會去選擇演古偶劇。

“比起現偶劇,同級別的古偶劇投入成本更高,在服化道上會更加吸睛和奪目。而這類型作品,又有着天然市場基本盤,包括在海外發行上,也更具優勢。”

這也就解釋了爲何當下這批偶像劇,要極力向“寫實主義”靠攏。“如果運氣足夠好,有些藝人或許還可以憑借這類作品獲得主流獎項的加持。畢竟,具有寫實氣質的現偶劇,比古偶劇更易被選中。”

現實主義情感劇,正在極力擺脫“偶像劇”標籤。

市場买單嗎?

一個新問題是,當這批作品在各個層面作出升級後,觀衆愿意爲其买單嗎?

情況或許比想象中樂觀。

今年截止目前,劇集市場上新的這些新現偶劇中,《去有風的地方》《我的人間煙火》《聽說你喜歡我》《三分野》在熱度層面表現樂觀。後兩部作品爲平台A/A+級別作品,但在播主期間,它們分別突破了騰訊平台2.6w和2.8w的熱度大關,成績顯著。

“大熱的”《去有風的地方》、口碑引發爭議的《我的人間煙火》,在播出期間,都曾引發市場廣泛關注。這兩部作品也都具有非常強的話題屬性。

前者,在小紅書、抖音、微博等陣地曾掀起“雲南旅遊熱”和“劉亦菲美貌”的話題熱議;後者則在其劇集價值觀、內容走向上,引發大衆爭論,最終淪爲了“黑紅”體制的新偶劇。好在該劇捧紅了魏大勳,在熱度層面不算太虧。

從口碑維度來看,這批新偶劇整體表現也還算不錯。

雖然走“黑紅體”的《我的人間煙火》豆瓣3分略拉低了偶像劇整體口碑平均值。但豆瓣上8分的《去有風的地方》《愛情而已》,卻是頭部偶像劇創作中着實不太多見的精品佳作。

另外,走“寫實”風的校園青春劇《曾少年》豆瓣評分收獲7.6;被熱議的《夏花》《三分野》,豆瓣評分則過了及格线;而兩部消防救援劇《他從火光中走來》《照亮你》也都在口碑層面表現得可圈可點。也算是爲這類型作品挽回一絲尊嚴。

劇集評估專員菜菜表示,比起傳統偶像劇,她更看好當下的這批新偶劇。至少在創作方向上,不在完全聚焦低幼受衆群體,取而代之的是將市場中的“輕熟女”受衆,作爲目標受衆群體。

有些做得不錯的聚焦特殊行業的新偶劇,比如《他從火光中走來》,在受衆畫像上,還吸引來了更多男性受衆。這是過往偶像劇不太具備的特質。”

李聰進行補充,當前市場中這批新現偶劇其實也是在向韓劇學習。“它們創作的都市愛情劇在用戶畫像上就比較偏‘輕熟女”。包括在創作風向上,也多走‘寫實路徑’。”

當然,李聰對當前這批新現偶劇也指出來一些不足。比如在做“職業+“時,消防員、醫生、律師已經滿屏了。菜菜預計,心理師專業或許會成爲下一個創作風口。

“作爲從業者,我們確實不能保證每一部作品都可以收獲觀衆喜歡、做到在口碑與熱度層面都讓觀衆滿意。但起碼從目前這些有創新的偶像劇作品來看,我認爲這樣的創新是有局部收獲的。”菜菜分享。

(注:文中採訪者爲化名)



標題:《他從火光中走來》《去有風的地方》“去偶像化”,偶像劇搞起“概念包裝”?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4339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