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訊(胡圖圖/文 馬森/圖)10月24日,2023·中國北京電視劇盛典高峰論壇“電視劇發展論壇”在京舉辦。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導演高希希受邀參與論壇。兩位嘉賓分別就“面向新時代,承擔新使命”和“歷史劇回潮,先繼承後創新方能重振旗鼓”的主題展开演講。

他們一致認爲,歷史劇有望回潮、成爲市場新風口。李京盛表示,歷史劇作爲我國電視劇題材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創作相對陷入低谷。他猜測,可能是受到市場環境、創作思潮、產業調整、商業價值、人才接續、審美流變、傳統渠道等各方面的綜合因素的影響,歷史劇創作才會遭遇瓶頸。

(李京盛)

曾創作過《新三國》的高希希導演也對此表示認同。

與此同時,他還提到,有一些歷史劇爲了迎合市場過分強調劇情的曲折和旋翼,忽視了歷史的真實性和嚴謹性,這種過度娛樂化的做法,導致觀衆對歷史的誤解和虛無主義的態度。“另外視角過於集中於帝王將相和全部鬥爭,這種片面的視角容易讓觀衆對歷史產生誤解,同時也限制電視劇的創新和發展。”

(高希希)

高希希希望從業者在做歷史劇時,可以先繼承在創新;要在文本創作上下功夫,對歷史細節做真實的把控;要從不同視角和橫切面入手,展現不同的社會風貌和生活圖景,探索社會變革的影響,以及歷史事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全面的實現歷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目前市場中已經有大批從業者在制作歷史題材。比如說有描寫結束五代十國分裂,使中國又一次走向統一的電視劇《太平年》,表現中華民族融合發展歷程的《契丹王》、《江山大同》,謳歌盛世王超的《大唐賦》、《大漢賦》,表現古代仁人志士的《王陽明》、《張居正》,還有一些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山海經》,表現中國古代建築智慧和匠人精神的《天宮之城》……這些歷史劇,絕大部分都是由“大公司”制作,由此也凸顯出這類題材創作的難度。



標題:歷史劇有望回潮,頭部公司正在加緊趕制?北京電視劇盛典聚焦行業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4511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