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故事模塊的第4講。

今天繼續來分享故事和主題投資這個專題,上一節課裏,我們回答了之前課程裏提的第一個問題,也就是如何判斷一個主題是不是好主題,我們提出了四個維度,高度、廣度、深度、純度,以這四個維度爲框架,就能夠相對可靠的判斷一個主題是不是值得參與。

那么在這一期課程裏呢,我們將會着力解決第二個問題,也就是判斷一個主題當前所處的階段和狀態,搞清楚它究竟運行到了哪一步。

只有了解當前主題走到哪一步了,作爲投資者的我們才能更好地制定參與主題的策略,既避免錯過主題,也避免高位接盤。

在正式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還是先來回顧一下《盜夢空間》這部電影,前面在講這部電影時提過, 一個主題在大衆之間擴散傳播,從被拒絕到被接受的全部過程,本質上和盜夢團隊給富二代進行意識植入的過程異曲

同工。那我們就先來仔細復盤一下,電影裏意識的植入是怎么一步一步實現的。

如果大家對電影還有印象,應該能回想起來,整個盜夢過程,不是靠主角一個人的單打獨鬥,而是靠整個團隊的協作配合。在這個團隊裏,每個人分工明確,通力合作,最後實現了意識植入這個目標。

在這個團隊中,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任務和工作,有小李子飾演的盜夢師,有擅長設計迷宮的天才少女作爲築夢師,有能配置高效鎮靜劑的藥劑師,還有能變換身份的僞裝者,衝在一线打探消息的前哨者,以及出錢請他們實施盜夢計劃的觀光者。

具體每個人對應什么身份,我做了一張圖,已經放在文案裏了,對電影內容印象不太深的朋友可以點开看看。

這個信念植入的過程,用六句高度濃縮的話來講就是設計一些場景,利用一些工具,講述一個故事,解除一些防備,植入一個想法,堅定一個信念。

這個信念就是讓電影裏的富二代發自內心地相信,他的父親希望他能創建屬於自己的事業,而不是繼承自己的商業帝國。

展开全文

只有信了這個東西,富二代才有可能會把父親的商業帝國解散,這也是他父親的競爭對手,也就是盜夢團隊的客戶所希望達到的目的。

爲了能夠達到這一點,盜夢團隊通過巧妙的場景設立,跟他們的目標,也就是那個富二代一起深入四層夢境,講述了一個讓人動情的父子和解故事,讓富二代的情感得到了宣泄,最終實現了意識植入的目的,讓富二代按照他們的設想,解散了父親留下的商業帝國。

電影回顧到這裏,或許你也會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在主題投資中,推動一個主題從爭議期走到收尾期的那股力量,是不是也可以按照角色來劃分?

答案當然是可以的。

通過對大量主題的梳理,我發現一個主題從早期參與者,慢慢推廣到普羅大衆,過程中一共有7種角色會發揮作用。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這裏面所謂的角色,並不一定是某個人或者某個群體,也可以是某種事物。接下來我就爲大家逐一展开一下:

第一種,建瓴者。

這裏的建瓴,就是高屋建瓴裏面的建瓴。所謂的建瓴者,指的是一段具有邏輯基礎的結論或者設想,他們會定義一個主題的性質和意義,進而決定主題高度,以一種高屋建瓴的方式來开啓一段趨勢。

比如在“新能源汽車"這個主題中,开啓這個主題的就是一個簡單的結論,這個結論就是“新能源汽車未來會取代或者部分取代燃油車,進而帶來萬億級別的市場機會"。

這個結論具備一定的邏輯基礎,是可以用一系列的論據來推導出來。

正是這個結論,高屋建瓴地描繪出了新能源汽車主題所能達到的高度。

再比如芯片半導體主題,它的建瓴者就是這樣的一個推論,"中國半導體未來可能會實現大規模的國產替代,然後奪回這個每年兩千億美金的市場。"這個推論也是有充分的證據來證明,同樣也給這個主題帶來了非常高的高度。

除了要具備邏輯基礎之外,建瓴者還需要有個必要的特點,就是短期不會被證僞。如果被證僞,整個主題就會 一下子崩塌。

半導體國產替代和新能源汽車其實都是短期無法被證僞的,相反,一些跟宏觀經濟相關聯的主題,比如當時任澤平提出的新周期,就很容易被每個季度的經濟數據所證僞,持續性就很差。

這是主題擴散中的第一種角色,建瓴者。

而第二種角色呢,我把它叫做先驅者。

他們代表的,其實就是最早期的early adopter, 這說的是在一個主題出現之後,很快就認同了它們背後的核心設想,並且知行合一 ,率先买入了相關標的的那一批投資人和投資機構。

比如險資舉牌這個主題中,先驅者就是率先买入招商銀行的安邦和率先买入萬科的寶能。

雖然這兩家公司都觸碰了監管的紅线,但是它們的確是率先發現了這些公司的價值。

現在回過頭來再看看招商銀行和萬科的股價,你就不得不佩服當年人家的眼光。它們是發現價值的先驅者。

而第三種角色呢,叫做推銷員,他們負責將主題或者產業趨勢清晰的講述給市場,一旦有新的催化劑出現,也會迅速傳遞給市場,最終在他們的影響之下,市場上的大部分參與者被說服,愿意投入真金白銀來买入。

這個推銷員的角色主要由券商分析師、行業專家和媒體記者來擔任,比如在消費電子這個主題中,最著名的推銷員自然就是天風證券研究所的所長趙曉光。類似他這樣的人,就叫做主題的推銷員。

第四類角色,是定價者。

所謂的定價者,指的是主題中具備定價功能的龍頭公司,它們是負責拉开主題價格高度,重新定義方法論或估值方式的某類股票,或者用更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一個主題板塊裏漲幅最大,市場地位最高的龍頭股。

比如東方財富之於互聯網金融,中國交建之於一帶一路,寧德時代之於新能源汽車。

這些公司往往是市場的明星公司,無論是不是基於基本面的原因,它們周圍總是圍繞着一批對這個主題最堅定的資金。因此,這些公司的漲幅往往就是最大的。

如果定價者一馬當先地領漲,整個板塊就會跟隨者一起上漲;而如果定價者萎靡不振,那么整個板塊也可能會發生調整。這就是定價者起到的作用。

第五種角色,叫做跟隨者,這個是相對於先驅者的概念,指那些逐漸認同主題邏輯,跟隨先驅者买入相關標的的投資者。

他們雖然沒有那么先知先覺,錯過了主題爆發的第一波上漲,但只要及時上車,往往也能收獲可觀的收益。

接下來呢是第六種角色,反對派。

這個也比較容易理解,所謂反對派,可以進一步分成兩類,一是看空該主題,但不產生實際影響的投資者。

第二種是看空該主題,而且能夠抑制、打壓這個主題的某種力量。

第一種反對派,是人畜無害的那種反對派。因爲A股市場其實沒有良好的做空機制,所以就算你看空某個主題, 也無法影響主題投資進程的,只能自己吐槽兩句,不會產生什么實質影響。

但第二種反對派,則是具備殺傷力的反對派。它們具備抑制和打壓主題的力量,可能會通過某種手段,中斷主題的傳播鏈條,使得它沒有辦法進一步擴散。

最明顯的代表就是2017年雄安主題,監管機構爲了給炒作降溫,祭出特停的殺手鐗,把市場選出來的龍頭股集體關進小黑屋,板塊一時間面臨群龍無首的局面,難以凝聚市場合力,這個主題在二級市場上就很快地被壓了下去,沒有發展成波瀾壯闊的行情。

對於投資者來說,做主題一定要緊密觀察反對派的動向,隨時留意市場是否出現了新的變化。這樣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讓自己處於更有利的位置。

還有最後一種角色,也就是圍觀者。

圍觀者一般不會來參與主題,只會冷眼旁觀,是一群從啓動到高潮再到破滅全程看戲的喫瓜群衆,漲跌和他們都沒什么關系。

當然也有一部分圍觀者,會在最後的狂熱階段按捺不住,後知後覺地衝進來接盤,最後被套在高高的山頂上。

好的,以上就是主題投資中涉及到的7種角色。

我們再一起來復習一下,分別是开啓趨勢、定義高度的建瓴者,認可邏輯率先买入的先驅者,把邏輯和信息傳遞給大衆的推銷員,拉开主題價格高度重新定義估值體系的定價者,跟在先驅者後面亦步亦趨的跟隨者,不認可主題的反對者,以及喫瓜看戲的圍觀者。

可以說每一個主題從誕生到發酵,從狂熱到湮滅,都和這7種角色關聯密切。

當把主題中的7種角色都分辨清楚以後,我們就可以回答本節課最重要的那個問題了,也就是如何判斷一個主題當前運行到了哪個階段。

前面課程裏講過, 一個完整演繹的主題會經歷五個階段,分別是爭議期,擴散期,加速期,狂熱期和收尾期。

那么如何來判斷當前主題處於哪個階段呢?

具體方法大家應該也猜到了,其實很簡單,每個階段不同角色的狀態也是不同的,可以通過觀察當前階段,哪些角色已經登場,他們的活躍程度如何,來框定主題究竟走到了哪一步。

可以說剛才講了這么多都是鋪墊,就爲了接下來的方法論。

大家可以准備一下,做做筆記,我們接下來就詳細闡釋一下每個階段的特徵。

首先是在爭議期,具體特徵就表現爲建瓴者出現,但是先驅者和跟隨者的存在感還很弱,絕大多數都是反對派和圍觀者。

所以,假如當一個主題剛剛浮出水面,市場上只有一個大膽的邏輯和推論,但是相信的人很少,極力鼓吹它的分析師幾乎沒有,也沒有幾只股票因此而上漲,那么這個階段,就是在爭議期。

而到了第二個階段擴散期,此時先驅者就出現了,他們會和反對者旗幟鮮明地分庭抗禮,用真金白銀在市場上买入股票,推動該主題走出獨立行情,出現跑贏大盤的超額收益。

雖然主題此時還是會面臨着冷嘲熱諷,但是已經有了一批鐵杆粉絲,他們不會在乎其他人怎么說,而是會在某些股票上抱團,形成一致。這個階段通常就是擴散期。

到了第三個階段加速期。這個階段最大的特徵,就是市場上突然冒出一大批的推銷員,相關研報像雪花一樣冒出來,看多的聲音不絕於耳。同時,作爲定價者的龍頭公司肯定已經成爲了市場的明星,它們會用凌厲的上漲,陡峭的斜率,吸引整個市場的目光。

至於第四個階段狂熱期,會表現出和爭議期截然相反的特徵,也就是大量跟隨者入場,反對派雖然還是會大量存在,但是因爲被反復打臉多次,他們的聲音也越來越小。

此時定價者已經成爲市場當之無愧的明星,但股價和估值早已高不可攀,而先驅者此時可能已經准備套現離場了。

而等到最後的收尾期,定價者的股價基本上已經漲不動了,這叫做頂部鈍化。這個時候反而又一些曾經的圍觀者會轉換陣營,成爲了跟隨者, 一起加入主題做多的陣營,而這時也差不多到了擊鼓傳花的最後一棒。

爲了幫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我們還是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就用2020年市場關注度空前高漲的白酒板塊好了。

白酒此前一直被視作價值投資的標杆,但是整個板塊走到今天,其實已經是標准的主題投資模式了。

在2015年之前,白酒板塊作爲主題, 一直處於爭議期,此前行業出現過塑化劑風波,動搖了很多消費者的信任,而且在反腐砍掉三公經費之後,對於高端白酒的需求是否堅挺,一直是一個值得懷疑的問題。

這個時候市場上反對派的聲音是很響亮的,比如"新一代年輕人以後不會喝白酒",行業已經日薄西山沒有未來,這種說辭四處可見。

而隨着2015年下半年市場急轉直下,短短半年經歷了三輪,痛定思痛之後,許多機構投資者的選股偏好开始發生變化,拋棄了以往炒題材玩概念的模式,逐漸向業績確定,增長穩健的板塊靠攏,這時候作爲先驅者的一批機構資金,开始大手筆加倉貴州茅台、五糧液這樣的行業龍頭,讓它們走出了獨立行情;

隨後就是加速期,貴州茅台股價突破四位數,看多研報也一篇接一篇,目標價越給越高,再之後,白酒板塊开始形成梯隊,啓動了狂飆突進,市場挖掘出一批二三线的小白酒作爲補漲,比如像金徽酒今年十月啓動, 一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三倍漲幅,老白幹酒、金種子酒也輪番登場表現,漲幅不斷刷新想象。

再比如,原本一個主營做紡織機械系統的公司——大豪科技,因爲收購了紅星二鍋頭,直接—波頂出12個漲停板。

然後呢,白酒主題的反對派對此冷嘲熱諷,像是什么白酒才是核心科技這種段子滿天飛,這其實也是主題角色的一種表現。

而狂熱之後,也基本到了收尾的時候,前面一段時間,網絡上甚至开始流傳一份"敦促看空白酒者投降書",可以說那時候放眼整個市場,反對者雖然還有很多,但他們上不敢發聲了,而這也是收尾期的典型特徵,有意思的是,就在那個投降書發完的第二天,白酒板塊就大幅分化,迎來了劇烈調整。

未來一段時間,對於白酒龍頭來說,調整消化估值後或許可以走得更遠。比如說茅台,其實茅台的邏輯,跟整個板塊的邏輯並不相同,它是奢侈品的邏輯,其他的白酒還是消費品的邏輯。

驅動茅台股價的力量,其實是一種趨勢,這個我們在趨勢模塊中講過了。茅台股價是否見頂,是要用趨勢那套方法來分析。

但整個白酒板塊,還是主題投資的邏輯在驅動。可以想象,除了少數幾個有獨立邏輯的公司,板塊中大部分純粹概念炒作的跟風股票,可能風險已經遠遠大於機會了。

所以我們來總結一下,今天這節課最重要的知識點,其實可以概括成一句話,那就是主題運行到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力量扮演主要角色。

通過識別清楚這些角色,判斷參與者的不同狀態,就能正確判斷出當前處於哪個階段,進而採取對應的投資策略。

好的,這樣呢,我們基本上之前提出的兩個問題給解決掉了,第一個是什么是好的主題,我們提出了四個維度,來幫助大家判斷一個主題是否值得參與。

第二個是如何判斷主題運行的階段,我們提出了推動主題演化的7種角色,來幫助大家刻畫出當前主題處於什么樣的位置。掌握了這兩套方法論,基本上就可以應付這個市場上絕大多數主題了。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課程的全部內容。

這個模塊的前面四節課呢,基本上都是圍繞着A股的主題投資,那么下一節課呢,我們將會繼續延伸,給大家講解一下如何用故事的思維,來識別資本市場上的種種騙局。

好的,我們下期再會。

本文來源:水晶球財經博主-時空復利



標題:七種演員:主題投資的五個階段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4639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