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電視劇《三大隊》更新出第6集和第7集的劇情。在這兩集內容當中,基本上沒啥劇情,編劇差一點把自己的目的打在屏幕上:我要使勁感動你們了,觀衆們,你們要跟着我的劇情感動啊!

然而,事與愿違。《三大隊》目前的這種劇情,是無法令人感動的。究其原因,實在是因爲,編劇在混亂的敘事模式之下,並未找到真正的情緒點,甚至於可以說,這部電視劇整個的敘事邏輯是錯誤的,劇作的所謂的情感點,也是嚴重務虛,而非務實的。

《三大隊》第6集和第7集的劇情,其實只說了一個情緒內容:觀衆們,你們看啊,出獄之後的男主角多不容易啊,你們應該感動了,應該准備眼淚了。我見,某些小組裏邊,已經开始有账號帶節奏了,說感動了,落淚了等等的。這類節奏,糊弄不動腦子的觀衆罷了。

當普通觀衆試圖去感動的時候,才會猛然發現,感動什么呢?感動男主角不容易嗎?不容易的人多了,他至少還有一群兄弟呢,還認識領導呢。就他這個認識領導的樣子,放在《狂飆》裏邊,已經是人生贏家了,已經是賣魚小販裏邊的頂級了。

尤其是當觀衆們試圖去思考一點東西的時候,這部電視劇猛然就顯得寡淡了。我們沿着編劇帶給我們的非常簡單的思路來看,男主角特別不容易,出獄之後,各種悲催,需要我們這批觀衆落淚了。然而,我們這批觀衆追問一句,如果是男主角是委屈的,那造成他委屈的是誰呢?這件事情,到底誰錯了呢?

展开全文

電視劇《三大隊》的無能與無知,恰好體現在了這裏——對於這個關鍵性問題的回避。光說男主委屈了,可男主的委屈,到底誰造成的呢?電視劇就是說不出來。它爲什么說不出來。因爲它的敘事邏輯是混亂的。優秀的編劇,有着清晰的敘事邏輯。《三大隊》的編劇,缺乏這個清晰的敘事邏輯。

這種通過說委屈試圖廉價感動的電視劇,容易被觀衆們追問:誰造成你委屈,你找誰去啊。是法院判重了嗎?要是真的覺得法院判重了,您找法院去啊,伸冤去啊。顯然,電視劇《三大隊》還沒有這個敘事的魄力,編劇也絲毫不愿意說法院判重了。相反,在該劇當中,無論是編劇隱藏起來的創作態度,還是男主角持有的態度,都認爲法院沒有錯,判得好。

那誰錯了呢?好像誰都沒有錯一樣。那么,男主角還委屈嗎?這就是敘事邏輯不正確之後,造成的敘事不通暢了。劇作嚷嚷了兩集委屈,但只要觀衆追問,就發現,這件事情當中,沒有誰是造成男主角委屈的。他被判十一年,是他自己造成的。

如是一看,我們才會發現,這部電視劇之所以質量很低,實在是因爲,編劇並未遵循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並未基於真實的原型案例,去追問應該在追問的事情。基於電視劇內容,來追問原型案例的話,最應該追問的便是,這個“男主人公”被判處十一年有期徒刑,委屈嗎?

顯然,電視劇《三大隊》在這一點上是偷工減料、投機取巧的。追問原型案例的話,就必然要追問法院爲什么會判處他十一年有期徒刑?他真的只是打了人家犯罪嫌疑人一下嗎?犯罪嫌疑人被男主帶走之前,不是已經被聯防隊毆打了很久了嘛,法院判處的時候,爲什么揪着男主的一下不放呢?

這么一想,觀衆們就會追問了,原型案例當中,男主真的如電視劇當中所說的那樣,只毆打了一下嗎?我不知道原型案例去何處才能看到,但總是看到給這部電視劇應援的账號們嚷嚷,這部《三大隊》是根據原型案例改編出來的。既然有原型案例,那還望電視劇把話講清楚,只毆打一下,法院爲什么重判十一年呢?

邏輯,是個好東西。只要觀衆帶着常識邏輯去看這部《三大隊》,便會發現這部電視劇存在大量的敘事硬傷,根本山無法自圓其說。一面說男主只毆打了一下,一面又讓法院重判,一面又展示出獄之後的男主不容易,很委屈等等。這就是典型的搞廉價感動了。這種廉價感動,只能感動那些毫無邏輯思考能力的觀衆罷了。

質量過關的電視劇,不會出這種低級的敘事邏輯硬傷。電視劇《三大隊》,差就差在編劇創作水平上了。(文/馬慶雲)



標題:《三大隊》7集後,想感動觀衆,卻無法令人動容,它到底錯在何處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6483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