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月不到就要過春節了,目前央視春晚就有許多明顯現身彩排,各大衛視也不甘示弱,也都开始進入了節目的彩排環節。

近日網上傳出了安徽衛視春晚的小品彩排片段,從小品布景來看,現場停放着一輛汽車,前面放着一張桌子,還有大樹和大門、窗子,大概故事是發生在院子裏。

小品中的人物也很簡單,一對年輕人扶着一個老大爺,一位看着像長輩的男子怒氣衝衝地指着一個中年男人,但沒想到被指着的人表演了一段“科目三”。

展开全文

跳起“科目三”的人正是小品演員宋曉峰,“科目三”是近日網絡上非常流行的熱梗,動作誇張、舞步魔性,類似於土味的“社會搖”。

“科目三”在網絡上爆火,海底撈店員因爲會跳“大受歡迎”,張譯路演時也被要求跳這個舞蹈,但許多網友覺得它太過土味,登上春晚的舞台實在是太過了。

但沒想到還不止安徽衛視一家春晚會表演“科目三”,這種網絡熱梗搬到春晚可以說是非常尷尬了,於是紛紛喊話央視,稱要是央視的春晚也表演“科目三”,真的就不看了。

也不怪網友不接受,以往都是春晚小品造梗,可是現在的春晚小品越發無聊,要么直接搬運網絡熱梗,要么無聊透頂,還帶着教育意義,不由地讓人懷念曾經的春晚所制造的“爆梗”,有很多現在都不會過時。

1996年的《打工奇遇記》中,趙麗蓉的那句“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流傳至今,已經變成了識別是否是自己人的暗號了。

之前就有冒充北方人的網友別有用心地在網上發言,難辨真假的網友直接拿出上半句,讓他來接下半句,結果對方卻稱自己年紀太大,不懂年輕人的梗,這一下子就徹底露餡了。

1999年的《老將出馬》是趙麗蓉在世前最後一次春晚小品,她帶着唐山口音的倫敦腔讓人印象深刻,裏面“來是come去是go,點頭yes搖頭 no”的魔性英語,最近被網友作爲林俊傑跳的舞蹈的背景音樂,卡點非常准。

2000年趙本山和宋丹丹這對老搭檔出演了《鐘點工》,裏面“再陪我嘮十塊錢的”現在都會因求對方和自己聊天而脫口而出,“傷自尊了”如今更是許多網友拿來自嘲的話。

2003年高秀敏和趙本山鬧掰前最後一次在春晚出演了《心病》,小品中範偉捂着胸口說着“我這心哪,拔涼拔涼的”,現在都被用來表達自己非常心寒的感受。

2006年趙本山和宋丹丹又出演了《說事兒》,這是“白雲黑土”系列的第二部,宋丹丹連用四個四字詞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表現了籤字售書的火爆,裏面的一句“飄了”,現在許多明星紅了後放飛自我都會這樣被評價。

2007年趙本山和宋丹丹的《策劃》繼續了“白雲黑土”系列,宋丹丹那句“下蛋公雞,公雞中的战鬥機,哦耶”台詞非常出圈,可謂是家喻戶曉。

2009年趙本山憑借《不差錢》,成功讓徒弟小沈陽一夜爆紅,小品中“人活着,錢沒了”“眼睛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眼睛一閉不睜一輩子過去了”能如此火爆,也多少和人生哲理挨點邊,但這和後面春晚小品中所體現的教育意義是截然不同的。

2011年的《同桌的你》是趙本山最後一次亮相春晚舞台,他帶着小沈陽和王小利草草收場,雖然沒有往年出圈,但幸好小品中“此處省略七十八個字”還是博得了觀衆一笑。

2013年的常遠出演了《大城小事》,他穿着亮眼的西裝,翹起了蘭花指,以“娘娘腔”的形象,飾演了“六樓美男子”,雖然這個名號不太出名,但如今大家用地區加明星姓名來稱呼自己,如“湖南劉亦菲”,也算是這個梗的演變了。

2014年沈騰和馬麗主演的《扶不扶》或許是春晚小品的分界线了,從那之後可謂是一屆不如一屆,用爛了的網絡熱梗、普通的諧音梗、炒冷飯等,都消耗了觀衆的熱情。

《扶不扶》能出圈,離不开趙本山的悉心指導,他提出了許多刪改的意見,小品成功用了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社會熱點,馬麗飾演的老太太摔倒後說出的“都這個時候了,你還較那三米兩米的真兒,有意義么”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但是至此過後,春晚小品算是徹底走了“下坡路”,近年來幾乎沒有出圈的熱梗,像《初見照相館》這樣的節目更是被痛罵,從自己造梗變成照搬網絡熱梗,春晚還能再續曾經的輝煌嗎?



標題:多家衛視春晚表演科目三,被嘲太土很無聊,更讓人想念趙本山們了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7212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