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知酒原創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文|知酒團隊

近日,中國海關出口總署及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均公布了2023年1-12月中國酒類進出口情況。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我國烈酒進口量1.24億升,同比增長6.38%,進口總額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8.23億元,同比增長22.80%。

中國進口酒的“烈”火烹油之勢,僅從以上數據來看,可能不夠直觀,需要放之整體而“准”。公布情況顯示去年全年酒類總進口額46.7億美元,其中烈酒酒類一項就28億,份額高達60%。進口總額同比增長3.4%,同樣情況下烈酒的6.38%的增速約等於前者的一倍。細分品類來看,白蘭地量額雙位數增長,拉動烈酒以及整個進口酒數據向上;威士忌增勢放緩,量減價增進入調整期。

一個超百億的進口白蘭地市場

與傾銷有關?

2023年,白蘭地進口總量達4332萬升,同比增長15.4%,進口總額1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5.6億元,同比增長23.6%,進口量、進口額均實現雙位數增長,佔進烈酒進口總份額的62.5%。從總量上看,白蘭地在國內進口酒市場表現依舊亮眼。進口白蘭地以一己之力傲視其他酒種,形成一個百億級超級市場,而且這一市場還在持續增長中。

從來源地來看,法國以最大總量、最高均價、最高份額佔比穩居白蘭地進口第一寶座。而且不論是總進口量、總進口額還是均價,法國白蘭地都是絕對碾壓的存在。2023年進口法國白蘭地4166萬升,同比增長14.8%,佔白蘭地進口總量96.3%,進口額17.4億美元,同比增長23.6%,額佔比高達99.28%,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進口白蘭地就是法國白蘭地,市場地位難以撼動,法國白蘭地就是一個百億市場。

另外,亞美尼亞、摩爾多瓦、英國三個國家的白蘭地進口量額爆發式增長,以英國爲例,進口量5.18萬升,同比增長13680.6%,進口額37.8萬美元,額同比增長771.47%,量額增速可謂“飛躍”,但考慮到基數以及對比法國的進口體量,佔比甚微可忽略不計。

展开全文

排名前10的白蘭地進口國,有一半國家進口額呈下降趨勢,法國白蘭地在絕對領先的份額基礎上還能保持強大的增長勢能,不難發現,進口白蘭地的馬太效應愈加凸顯。具體來說,得益於幹邑白蘭地“三大洋”的品牌效應,從側面證明了存量市場競爭中,品牌力才是生命力。

遙遙領先、比重超六成、增勢迅猛、市場牢固的進口白蘭地,實在得勢。“烈酒烹油”樹大易招風,對於如此規模、勢頭強勁的進口白蘭地市場,更應該對其加強監管,維護市場秩序。2024年1月5日,商務部發布公告稱:將對原產於歐盟進口的相關白蘭地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傾銷調查期爲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產業損害調查期爲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

據悉,2023年11月30日中國酒業協會代表國內白蘭地產業向商務部正式提交反傾銷調查申請,根據相關審查結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商務部於2024年1月5日正式开啓反傾銷調查。鑑於以往對葡萄酒等進口酒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情況,本次對白蘭地的反傾銷是否實施,還需要靜待後續調查情況,知酒君會持續關注報道。

百億進口白蘭地市場是事實,是否與傾銷有關還需等待調查結果。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這些數據,看到並正視白蘭地的市場潛力,國內以新疆尼雅“天方夜譚”產品爲代表的優質白蘭地產品,可提振品類發展信心,同時也應該抓住反傾銷調查帶給我國白蘭地產品發展的時間窗口。

英緩、日跌、美穩、中起,洋風“微”減

威士忌格局加速改寫中

2023年威士忌進口總額5.85億美元,同比增長4.75%,雖保持了正向增長,但增速明顯放緩。近年來,威士忌進口增勢迅猛,引得叫好聲一片,2023年前三季度也未見任何減速預兆。但事實卻是2023年威士忌進口總量3262萬升,同比下降0.6%,也就20萬升的量,幾可忽略不計。

減少的數量可以說微乎其微,下降的比例也可以說不足掛齒,難道這0.6%真的就不足道也?

當然不是,看明白這0.006背後的意義,需要前溯三年。2021年,威士忌進口量3028萬升,同比增長43.86%,進口額4.63億美元,同比增長91.74%,量額爆發式增長,該年被業界稱爲中國威士忌元年。2022年,進口威士忌3282萬升,同比增長8.47%,進口額突破5億達到5.58億美元,同比增長20.31%,增勢依然強勁。2023年1-8月,威士忌進口量額均實現同比雙位數增長,分別爲11.37%、23.58%,威士忌成爲烈酒進口的增長極。

2023年進口威士忌將持續實現全年的“完美”增長,行業在第三季度“幾乎”就能得出了確定的答案。但進口量下滑了,進口額增幅收窄8個點,威士忌“威風”過去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場“山雨”澆在了日本威士忌的頭上。

日本是我國第二大威士忌進口國,額佔比7.41%,進口量147萬升,同比減少27.45%,進口額4333萬美元,同比減少12.45%,量額均雙位數加速下跌,份額縮水明顯,與威士忌進口第一差距拉大。與日本相比第三大威士忌進口國美國情況相對好一點,進口量367萬升,同比下降4.02%,進口額1966萬美元,同比微降0.76%,由於均價有所提升,市場佔有率3.36%基本持平。

與前兩者相比,威士忌進口國英國的“一哥”地位穩固,將後面的“小弟們”遠遠拉开差距。2023年應該威士忌進口量2695萬升,同比增長1.43%,進口額50045萬美元,同比增長7.62%。雖然增長的勢頭有所減弱,成績仍然亮眼,進口額首破5億,市佔率提升至85.6%。

威士忌其他進口國家及地區如愛爾蘭、澳大利亞、中國台灣等市佔率都在1%以下,只有以上詳細提到的三者較成規模,市佔率加起來高達96.47%,基本能反映威士忌市場的格局構成與變化。英國、日本美國三國威士忌進口情況基本可以用3個詞分別概括:增勢緩、量額跌、市佔穩

緩、跌、穩,換言之,整個威士忌進口市場都在調整中或者說是收縮中。爲什么呢?一方面是因爲威士忌均價整體呈上升態勢,而除了極少數品牌酒,大多數進口威士忌因爲漲價而流失了性價比,與之相應的是國內威士忌市場價格倒掛十分嚴重。另一方面,與整體收縮回調的“洋”威士忌相比,中國本土從無到有正在“起勢”中。

前面提到“中國威士忌元年”,其實更確切地說應該是“中國本土威士忌元年”。中酒協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到威士忌未來在中國的重點發展與多點开花局面,特別指出四川、福建將是重要生產區域。從大陸第一家單一麥芽威士忌酒廠福建大芹陸宜酒業、以“做中國自己的威士忌”爲初心的四川的崍州蒸餾廠,到國際烈酒巨頭帝亞吉歐設廠雲南普洱、BLJ 集團在四川EMS建廠,2021年起步至今,中國本土不僅生產自己的威士忌,也成爲威士忌頭部品牌的生成者,當自產不斷滿足自消時,進口當然隨之減少,甚至我們還可以出口。

透視進口酒現象

洞悉3個烈酒趨勢

進口酒烈酒化,烈酒更對中國“胃”。开篇提到,烈酒一路高歌猛進獨佔鰲頭,坐擁進口酒市場6六成份額,不難發現中國消費者對高度烈酒情有獨鐘,從消費量佔比來看,中國約佔全球烈酒市場的25%。

當然烈酒進口的增長趨勢也得益於國內消費者口味培育的成功,首先隨着外國烈酒不斷湧入中國市場,豐富了消費者的烈酒選擇,其次以張裕爲代表的國內酒企很早也开始生產自己的白蘭地等舶來品類,也起到了培育消費者口味的作用。特別是近年來預調雞尾酒的火熱,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動了烈酒的消費需求的上升,同時也推動消費者的口味偏好。

中國烈酒市場佔比僅1%,威士忌大可作爲。從消費額來看,除中國以外的全球烈酒市場中,前三名其實是伏特加、威士忌及白蘭地,三者所佔比例分別爲28%、23%和 10%,威士忌佔比超白蘭地兩倍。反觀中國進口烈酒市場,白蘭地獨佔鰲頭份額高達62.5%,威士忌佔比20.9%。威士忌與白蘭地“攻守之勢異也”,前者僅爲後者的三分之一。從全球烈酒的格局與趨勢來看,進口威士忌在中國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價升多減額,中國消費者更看性價比。2023年進口烈酒居家整體呈上漲趨勢,漲幅高達22.63%,如果與2019年相比,漲幅更是高達60%以上。價格決定供求關系,均價上漲迅猛的進口烈酒,其進口量的上漲幅度只能用慘淡形容,僅6.38%。

我們知道,進口烈酒有三段飛速發展期,除了前面提到的改革开放和加入WTO,2017年12月也是一個關鍵節點,自該月起白蘭地、威士忌進口關稅由原來的10%下調至5%,以白蘭地、威士忌爲代表的進口烈酒進入黃金發展期。

法國白蘭地、英國威士忌在均價上漲的同時,其進口量、進口額也在“同頻”甚至“超頻”上升,反觀日本威士忌和一直賣得特別貴的台灣威士忌,可以發現,中國消費者越來越理性。可以接受價格貴的,但是需要產品的品牌支撐,消費者會爲高端品牌的溢價买單。“可以买貴的,不能买貴了”,對於大部分價格過高或應漲價而丟失性價比的產品,進口數據證明,它們也正在丟失中國市場。



標題:2023中國進口酒市場年度觀察:烈酒①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7813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