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季而食,因時而適,不同季節的食療養生也有區別。本期《國潮養生》欄目邀請到了廣東省中醫院主任醫師胡世雲和國潮養生達人羅麗慧共同分享關於“四季食療”的幹貨,探討如何順應季節進行養生食療。

從左至右依次爲:主持人曾姐姐,胡世雲主任,國潮養生達人羅麗慧

食療養生需遵循自然規律

羅麗慧熱愛旅行和美食,然而她曾經也有一段被職場內耗的日子,那時恰巧讀到了《中華本草》這本書,裏面關於“食療”的理念吸引了她,“原來大自然早就把治愈的良方放進了食物裏,作爲美食愛好者的我,就此开啓了新的‘食療之旅’。”她發現“五色時令養生”有很多學問,最早《黃帝內經》就有提出“五色入五髒”的理論,原來不同的顏色對應不同四季,在選擇不同顏色食物時候就是在“應季而食”,由此她每天都會選擇進食五彩的食物。

展开全文

小慧在制作五色早餐

對此胡世雲主任表示認同,“關於食療的概念,其實在古代就有很多書籍記載,孫思邈的《千金要方》裏面就有專設‘食治篇’,論述食療的重要意義。”食療注重跟自然的關系,利用自然的食物、順應自然規律、調理身體與自然和諧。總結起來就是“順時而食”。胡世雲解釋道,其實每一季節的食療方各不相同,就像那句老話所說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季和五髒的聯系十分密切,“我們人的髒腑其實也是‘天人合一’的,所以春季要養肝,夏天要養心,秋天要養肺,冬天要養腎。另外脾主四季,一年四季都要將脾固護好。”

胡世雲主任在品鑑藥材

春季養肝需“辨證施養”

現在正值春季,需要如何養肝呢?胡世雲表示要辨證施養,“在不同的症狀、體質、環境的情況下,養肝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比如疏肝解鬱用柴胡,肝血不足用白芍,肝陰不足用枸杞,肝火旺就適合用菊花。”另外,胡世雲指出,靈芝對平補肝腎也有幫助。

在乍暖還寒的仲春時節,有很多人會變身爲疲勞勞累、精神不佳的“特困生”,這又需要如何調理呢?小慧表示,“這種情況可以選擇喫一些健脾的食材來緩解身體不適,比如茯苓、山藥還有陳皮都是健脾不錯的選擇。”小慧還建議可以選擇一些當季藥材來煲湯食療,比如廣東人喜愛的五指毛桃雞湯。“這是個好建議!”胡世雲對小慧的說法表示肯定,另外介紹道,五指毛桃是嶺南地區的道地藥材,別名又稱“南芪”,它既可以補氣又不易上火,同時還有除溼健脾、通經活絡的作用,特別適合春季進補。

胡世雲主任和小慧在探討食療養生

煲雞湯除了用到五指毛桃以外,還可以加入哪些食材呢?小慧補充道,“五指毛桃是我家鄉河源的特產,我們通常還會加入一些靈芝。”胡世雲表示,五指毛桃和靈芝是這款養生湯的靈魂,“靈芝性溫而且能健脾,同時制作這款養生湯還可以加入紅棗、枸杞、黨參、龍眼肉以及姜片。雞性溫,這些食材可以讓這款湯起到很好的養血、補氣、滋陰功效。

那其他季節又推薦使用哪些食材來養生呢?胡世雲指出,“夏季需要清暑養心,可以多食用綠豆、紅豆、赤小豆、荷葉這些清暑益氣的藥材;秋季要滋陰潤燥養肺,梨、百合以及貝母都很適合秋季;冬季要溫補肝腎,可以多食用當歸、羊肉、巴戟天。”另外他補充道,長夏(一般指農歷六月)需要祛溼,建議大家可以多用淮山(山藥)、薏米以及砂仁。

最後胡世雲特別指出,四季輪回暗含生長收藏,其實這也能和五髒很好地配合,“都說‘四季養五髒’,所以我們可以配合不同的季節選擇不同的食療來進行健康保健,這也是中醫給中國人最好的禮物。”

策劃:李陽

統籌:尹來 遊曼妮 葉可可

採寫:南都記者 曾文瓊

實習生:梁貝黎

視頻:南都記者 蔡文茵 羅雪純

設計:李毅然



標題:飲食有節,食療要因時而適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9353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