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 | 洪大大

編輯 | 揚 靈

3月22日,中國酒業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第六次(擴大)會議在瀘州召开,會上公布了2023年度多項酒業數據:全國白酒行業實現總產量629萬千升,同比下降5.1%;完成銷售收入7563億元,同比增加9.7%;實現利潤總額2328億元,同比增長7.5%。

從2023年公布的數據來看,白酒產量連續七連降,但營收和利潤的穩步增長,意味着產業結構性調整、集中分化等現象更加凸顯,也充分印證了白酒“存量競爭”時代已經到來。

四川省酒類流通協會執行會長、長江風酝商學院院長鐵犁指出,連續7年白酒產量下降,甚至於今年春糖極爲明顯的分化分流勢頭,無不表明白酒已完全邁入存量競爭的時代,這時穩定信心對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前所未有。

順勢而生、依時而長的長江酒道從誕生之日起,便將“大力提振市場信心、促進酒業穩定向好”列爲媒體宗旨,致力於助力企業穩定信心、爲中國酒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展开全文

產量七連降

存量競爭已成必然

根據公开數據顯示,上世紀80年代初始,白酒產量开始逐步上升,到1996年達到高峰,801萬千升。隨後受周期性影響,白酒產量开始下滑,到2004年跌至谷底,全年產量僅323萬千升。

從2004年以後,隨着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帶動白酒消費需求提升,白酒產業也开始迎來增長階段,白酒產量开始逐年上升,直到2016年到達頂峰。

2017年开始白酒產量开始下降,至今已連續七年下降。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從2016年至2023年白酒產量分別爲1358千升、1198千升、871千升、785千升、741千升、716千升、671千升、629千升。對比發現,2023年白酒產能相比巔峰期萎縮一半以上。

有業內人士認爲:白酒產能的七連降,是白酒產業存量競爭下的直觀體現,隨着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白酒行業逐步深入“去產能”和“調結構”,周期性調整已成必然。

產能的下降,規上企業數量也在驟減,有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規上白酒企業有1593家,到2022年下降至963家。

中國酒業協會《2023中國白酒產業發展年度報告》中顯示:從2017年到2022年,白酒行業規上企業數量減少,利潤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頭部酒企持續增長,中小酒企、一些沒有競爭能力或沒有特色的企業持續擠出,區域酒業快速成長,行業整體存在結構性分化過程。

與此同時,白酒整體產能雖然在下降,但以產區和頭部酒企爲主的產能卻在上升,《2023中國白酒產業發展年度報告》中顯示:在產能方面,當前白酒產能擴張以名酒企業的優質產能爲主,白酒六大產區平穩增長,未來規劃的產能較大。

根據規劃,到2025年,遵義、宜賓、瀘州、呂梁、亳州五大產區的產能將超過430萬千升。

而中國酒業協會在《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中表示:2025年預計白酒行業產量800萬千升。這也意味着以上五大產區產能將佔據白酒行業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當然,這種產能的擴張是以優質產能爲主,從長遠來說,對白酒未來整體高質量發展有極大的助推作用。

酒業呈結構性增長

馬太效應進一步凸顯

白酒產量雖然連年下降,但營收和利潤卻在每年上升,根據公开數據表示:2016年至2023年,白酒營收和利潤分別爲:6126億元、797億元;5654億元、1028億元;5364億元、1251億元;5618億元、1404億元;5836億元、1585億元;6033億元、1704億元;6627億元、2201億元;7563億元、2328億元。

從增長速度來看,2023年營收相比2016年營收增長22%,利潤相比2016年增長了192.1%。

產量的下降,營收和利潤的增長,說明白酒正面臨結構性增長,與此同時,白酒行業分化也在加劇,這一現象從上市酒企年報中也可清晰感受到。

以2022年爲例,白酒前五大上市酒企營收合計高達2795億元,佔白酒總營收的42%,超其余14家上市企業合計2.8倍;五大上市白酒企業合計淨賺1172億元,超其余白酒企業合計7.8倍。

可見,中國酒行業競爭已經進入規模化時代,馬太效應凸顯,競爭門檻與強度進一步提高,頭部酒企將分割市場大部分蛋糕,部分處於產品結構與根據地市場優化階段的酒企生存空間將進一步被擠壓。

2024年是關鍵之年

信心與品質是核心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中國酒業發展也將持續受到消費需求、市場競爭、技術創新等因素的影響,產業將進入深度調整期。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在會議上表示:2024年中國酒業面對產能與需求、價格與效益、增長與下行、廠家與商家、市場與消費、渠道與客戶、價值與業績、規模與個性、當下與未來的多重命題,唯有堅定信心,才能走向未來。

宋書玉還強調:在變革多元的背景下,酒類作爲消費市場的主要動力之一,產業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理性飲酒、理性消費雙理性酒類消費觀逐漸形成,喝少、喝好成爲核心主張。

過去幾年,白酒產業發展重心逐步向消費端偏移,少喝酒喝好酒的理性健康訴求逐步成爲共識,不以規模論英雄,但以品質論成敗成爲當下酒企發展的核心。

酒類產業進入調整期,品牌結構、產品結構、市場和消費結構面臨變革與調整是必然的,企業要想在內外環境的擠壓下提升就必須要扎扎實實打好基礎,練好內功,這些是品牌發展的基礎,也是酒企穿越行業周期應對不可抗力因素的最大確定性。

-- The End --



標題:白酒產量連續7年降,存量時代穩定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9358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