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篩子,就是過濾酒的器具,通常用竹子編成,俗稱“酒漏子”,它的作用,就是濾去酒中的米渣,讓酒液澄清!

那么,酒液中怎么會有酒渣呢?這就要從中國傳統的釀酒技法來講了。

中國傳統的釀酒工藝是黃酒

現在人們都喜歡喝啤酒、白酒和紅酒,但中國傳統的酒卻是黃酒。

早在《詩經》中,就有“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爲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記載。甲骨文中也有酒的字樣,人類釀酒飲酒的歷史追溯到了至少五千年前。

考古人員在陝西省臨潼白家村的新石器早期遺址中,發現了八千多年前的釀酒工具濾缸,而1962年河南舞陽賈湖村遺址,考古專家在陶器的殘留物中發現了酒石酸、野生葡萄籽粒,稻米、山楂、蜂蠟等成分,這是目前世界上人類釀酒的最早的實物證據。

從遺留物來分析,此時中國人釀酒的工藝,實際上就是發酵法。

發酵法釀酒

展开全文

發酵法釀酒的工藝很簡單,就是把糧食蒸熟之後,經過晾曬攤涼之後,拌入酒曲!糧食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就變成了酒。

這種酒有兩個特點,一是度數低,二是甜味高。其實就是今天的米酒。所以很好下口,不然,武松也不會連喝十八碗了!那么大的碗,只怕一碗就醉倒了。

很顯然,這種釀酒的方式,沒有把酒渣和酒液分離开,需要飲用的時候,必須將其中的酒渣過濾掉,所以古代打酒叫篩酒。

直到今天,許多地方還把上酒叫成“篩酒”,古風猶存啊!

黃酒的沒落

黃酒屬於釀造酒,工藝限制了它的酒精含量,所以喝起來沒有燒酒過癮。

大致在元朝時,許多地方都相繼出現了蒸餾酒,也就是燒酒,它對酒液進行蒸餾,酒精度相對較高,喝起來特別過癮。

到了明朝,釀酒工藝進一步得到了提升,明朝的時候已經能夠成批量釀酒了!酒也成爲人們祭祀、宴友、澆愁的好東西。

隨着時代的進步,啤酒、紅酒和白酒等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爲人們日常飲用的飲酒,黃酒卻沒落了!如今僅存花雕、古越龍山寥寥無幾幾種黃酒。

結語:如果沒有酒,華夏文化就少了三分風韻。

古代詩人留下了無數關於酒的詩詞文章,例如“李白鬥酒詩百篇”“把酒問青天”“白日放歌須縱酒”等等,至今仍然散發着文化魅力。

黃酒沒有啤酒的暢快,沒有白酒的酣暢,沒有紅酒的優雅,卻有着深厚的歷史沉澱和悠長回甘的韻味,溫酒一杯,三兩好友,把酒言歡,何等暢快!

希望大家能夠重新認識黃酒,喜歡黃酒!



標題:水滸傳中,武松叫店家篩一碗酒,爲什么上酒要用篩呢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9924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