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午,我向大家介紹《聲生不息家年華》定檔消息的時候,曾和大家說,《聲生不息寶島季》的時候,湖南衛視曾有“百萬文案”的先導片,裏邊講“湖湘閩台,道南正脈”,實在是高級當中的頂級。也正是因爲這種頂級的高端,讓觀衆們對於《聲生不息家年華》的先導片充滿着期待。我言,“湖湘閩台,道南正脈”已經到了頂級,看《聲生不息家年華》湖南衛視的“百萬文案”們還怎么續?

我這說法,頗有一點看熱鬧不怕事兒大的意思。因爲我知道,《聲生不息寶島季》當中這“湖湘閩台,道南正脈”已經到了極致狀態,真的不容易往下邊續了。然而,12月1日午間,《聲生不息家年華》的先導片在芒果TV悄然上线。看完了這個36分鐘的先導片之後,我認爲,它很好地承接“寶島季”的先導片質量。“家年華”先導片當中的“年華錚錚,於斯爲盛”,堪稱經典之筆。

先說《聲生不息家年華》先導片的敘事脈絡,這裏邊,便藏着一份高級。這一季,講的應該是“中華音樂”,所以,先導片當中,以時間爲线索,講了中國音樂最近百多年的歷程,從民國初年,到抗战時期,到新中國奮鬥,到改开,到新千年之後等等。首先,這個36分鐘的先導片,是幹貨滿滿,當作中國百年音樂的一次影像綜述,是沒有問題的。

與此同時,更爲高級的一點則是,這個先導片當中灌注了“中國歷史精神”。錢穆先生在自己的史學著述當中曾經說過,咱們中國文化,不重器物的,而是重歷史精神。不重器物,不是說咱們的文化當中沒有器物,而是說,器物當中的中國文化,遠遠不如咱們的“歷史精神”當中的中國文化濃鬱。

展开全文

比如說,您去歐洲旅遊,尤其是南歐那些國家和地區,能夠看到上千年的建築,能夠看到雄偉的大教堂等等。這些,其實就是典型的器物文化。當然,咱們的出土文物當中,也有器物文化內容。但是,和咱們的“歷史記錄”相比,器物內容則是相對遜色的。咱們中國人,是重歷史記錄的,並且在歷史記錄當中,灌注國人自己的精神氣質。

《聲生不息家年華》的先導片,實際上便是“在歷史當中找精神”,更精准一點講,是在中國音樂百多年的歷史當中找中國文化精神的命脈所在是什么。您看看,這個以時間爲敘事线索的先導片當中,用音樂的方式,找出了中國百多年以來每一個階段的歷史精神。這是最高級的。而且,在綜藝節目當中,這種用影像音樂的方式找中國百多年來的歷史精神這件事情,是沒有其它綜藝做過的。

所以,用“中國歷史精神”去串起來的這個先導片,需要一個非常有力量感、文化感的結尾。老編我看到這個先導片的後半程的時候,已經开始爲它的結尾擔心了。因爲,搞不好結尾,就托不住前邊的所有內容了。

繼而,湖南衛視的“百萬文案”們再次沒有讓觀衆們失望。他們(可能,用她們更合適,不知道湖南衛視的這些文案,到底是哪些高人寫的)地收尾句是:年華錚錚,於斯爲盛。

這八個字,又讓湖南衛視贏麻了。

年華錚錚,很容易理解。年華,不必解釋。錚錚呢?《南齊書·祥瑞志》:“其東忽有聲錚錚,又掘得泉,沸湧若浪。”這個“錚錚”,是象聲詞,形容撞擊的聲音。年華錚錚,放在一起,就很好理解了。《聲生不息家年華》的先導片,其實就是“年華錚錚”的聲音,這是自比。

接下來的“於斯爲盛”,就更有趣了。普通觀衆可能會忽略了湖南衛視“百萬文案”們的匠心獨運,或者說自謙式的吹牛皮。於斯爲盛,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爲盛”,本爲孔子盛贊周武王時期人才鼎盛局面。表面上看,先導片當中用“於斯爲盛”是說,中國音樂當下,已經進入到了人才鼎盛的局面當中。

但同時,這裏邊,還藏着湖南衛視人的一種文化小傲嬌。爲什么這么說呢?因爲“惟楚有材,於斯爲盛”,是湖南長沙岳麓書院山門上的楹聯。《聲生不息家年華》先導片當中說“於斯爲盛”,其實有隱藏意思,就是那個上聯“惟楚有才”。簡單講,其實就是小傲嬌的說,我們湖南這邊,就是有才。

湖南台有沒有才呢?從《聲生不息家年華》的先導片來看,她們是真有才。做綜藝,能夠做出這么高級的文化感來,也是屈指可數的。惟楚有才,聖人不騙人。(文/馬慶雲)



標題:又贏麻了,年華錚錚,於斯爲盛,《聲生不息》湖南台再出百萬文案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5738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