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指環是一種結合現代科技和時尚設計的智能穿戴設備,內置傳感器可實現多種健康檢測以及交互功能。與智能手表相比,智能指環在測量精准度、佩戴舒適及便捷性均有明顯優勢,並且能夠實現全天候實時監測。在交互領域,中金研究認爲智能指環便攜性高於手柄,軟硬件成本低於“眼神+手勢”方案,或將成爲折中選擇。近期,三星發布首款Galaxy ring,並且蘋果也申請數項專利。展望未來,中金研究看好智能指環有望成爲可穿戴產品新趨勢。

摘要

智能指環未來有望達到千萬量級出貨。中金研究看好智能指環兼具健康交互及定位輔助功能,以其輕便舒適、續航持久及佩戴裝飾的特點,銷量有望持續增長。其中,Oura Ring截至2022年3月累計出貨已經破百萬[1]。此外,根據ABI數據,智能指環2028年全球出貨量有望超過超5000萬枚。中金研究看好智能指環有望成爲繼智能手表和耳機之後的第三大智能穿戴設備,市場前景廣闊。

多巨頭布局智能指環市場,健康功能檢測爲目前主打賣點。近期,三星也在MWC2024展覽會上首次推出Galaxy Ring,該指環深度融合端側AI功能,能夠管理用戶健康狀況。中金研究看好三星作爲消費電子頭部品牌,具有較強的市場影響力,有望推動更多用戶提高對智能指環的產品認知。此外,相比手表而言,中金研究認爲智能指環在續航、佩戴便捷性及裝飾性等領域均有明顯優勢,並且考慮手指血管密集度更高,中金研究認爲智能指環在監測精准度上亦好於智能手表。綜合而言,中金研究認爲目前智能指環仍以健康檢測爲主要賣點,在三星等頭部品牌推動下,出貨量有望實現快速增長。

智能指環有望替代傳統手柄實現ARVR交互,逐步靠近“手勢+眼神”方案。近期,NOLO、MYVU、雷鳥等多家ARVR品牌均推出指環控制器,提供更加精准及高效的交互體驗。中金研究認爲目前ARVR主流品牌主要通過手柄或手機實現交互,但在便攜性、舒適性等領域均難以完全滿足用戶需求。相比手柄,中金研究認爲智能指環體積小、手勢交互更加自然等優勢較爲明顯。考慮“手勢+眼神”交互方案對終端硬件及算法能力要求較高,中金研究認爲智能指環或將成爲折中選擇,有望替代傳統手柄實現更加自然交互體驗,同時在算法及硬件端實現成本控制,完成交互方案升級。隨着未來傳感器升級及定位精准度提升,中金研究看好指環未來替代手柄成爲下一代ARVR交互方式之一。

風險

智能指環新品發布進展不及預期;健康檢測及交互使用反饋不及預期;三星及蘋果等品牌在智能指環領域進展低於預期。

正文


智能指環——全新一代可穿戴設備


智能指環市場前景廣闊,巨頭入場蓄勢待發

智能指環是一種新型可穿戴設備,內置傳感器和NFC芯片等模組,可實現日常活動追蹤、健康功能檢測、睡眠監測、交互追蹤、NFC等功能。相比手表,中金研究認爲智能指環在重量、續航、體積等維度均有優勢,並且佩飾功能更加明顯,有望成爲智能穿戴新方向。

智能指環銷量持續增長,未來有望達到數千萬量級出貨。根據官網披露[2],Oura ring截至2022年3月的累計出貨量已經破百萬,中金研究認爲這展示了消費者對於創新型健康追蹤設備的強烈需求。根據ABI Research預測,全球智能指環2028年出貨量有望超過5000萬枚,2023年-2028年的復合年增長率達21.9%,中金研究認爲屆時智能指環有望成爲繼手表、耳機後,出貨量第三大的智能穿戴產品,市場前景廣闊。

圖表1:智能指環有望成爲新一代可穿戴設備

資料來源:ABI Research,IDC,中金公司研究部

主流智能指環以健康監測爲核心

以輕便設計及較低試錯成本吸引用戶,疊加潮品定位或將成爲智能穿戴新方向。統計過去2年發布的智能指環,中金研究發現智能指環的功能更多聚焦在用戶健康相關的體徵檢測功能,並在續航方面保持在5天左右。此外,定價方面智能指環價格基本在100-200美元左右,中金研究看好智能指環嘗鮮價格較低,並且通過大明星代言進行推廣,有望實現出貨量快速增長。

圖表2:近期主流智能指環參數對比(2024.5.8)

資料來源:Oura等公司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智能指環產業鏈

智能指環由傳感器、加速度計、陀螺儀、MCU(微控制單元)、FPC(柔性印刷電路板)、電池、外殼和結構件等構成。以Oura Ring 2爲例,紅外發光二極管與紅外接收器共同工作,用於測量血氧飽和度的脈搏。加速度計、陀螺儀用於跟蹤手指或手腕的運動。溫度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體溫。MCU(微控制器)是智能指環的大腦,負責處理傳感器收集的數據,並執行預設的程序和算法。電池位於指環頂部略呈方形的隆起處下方。

圖表3:智能指環拆解圖(以Oura Ring 2爲例)

資料來源:Oura Ring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4:智能指環供應鏈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兼具健康監測及交互功能,智能指環應用場景豐富


監測功能強勁大廠加速布局,迎產業發展契機

與手表相比,指環在續航、重量及設計感等方面均有明顯優勢。相比智能手表,指環的小巧體積和重量便攜優勢明顯,市場上的智能指環重量多在 10g 以下,而手表大多超過50g。同時,指環的電池續航通常能持續多天,減少了充電的頻率。在設計上,智能指環融合了現代感與簡約美學,使其不僅是一款健康追蹤器,也成爲了一種個性化的時尚配飾。

圖表5:智能手表與智能指環對比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目前可穿戴設備主要基於PPG傳感原理監測身體數據。

PPG(光電容積脈搏波描記法):PPG技術是通過照射光到皮膚上並測量反射或透過皮膚的光來檢測血液流動的變化。主要用於測量心率和血氧飽和度,因爲它可以檢測由心髒泵血引起的血液容積變化。PPG傳感器通常包含一個光源(如LED)和一個光電二極管來檢測光信號。由於血液對不同波長的光有不同的吸收特性,通過比較不同波長光的吸收情況,可以計算出血氧飽和度。

► 測量心率:心率的測量依賴於血液流動引起的體積變化。當心髒泵血時,血管中的血液量會周期性地增加和減少。PPG傳感器通過發射光线(通常是綠光)到皮膚,並測量被血液吸收後反射或透射回來的光量。由於血液對綠光的吸收量隨着心髒的泵血周期而變化,傳感器可以檢測到這些變化並將其轉換爲電信號。通過分析這些信號的周期性變化,PPG設備可以計算出每分鐘的心跳次數,即心率。

► 測量血氧飽和度:血氧飽和度(SpO2)的測量則利用了血液中氧合血紅蛋白和還原血紅蛋白對不同波長光吸收不同的特性。PPG設備通常使用兩個不同波長的光源(例如紅光和紅外光),因爲這兩種波長的光在經過血液時會被不同程度地吸收。氧合血紅蛋白和還原血紅蛋白對紅光的吸收量差異較大,而對紅外光的吸收量差異較小。通過比較兩個波長光的吸收情況,可以計算出血氧飽和度。具體來說,設備會測量兩種波長光的反射或透射光強度比值,並使用預先校准的算法來估算SpO2值。

相較於智能手表,指環健康監測精度更高。指環通過傳感器內部的綠色/紅色/紅外LED發出的光照射手指靜脈,使用傳感器檢測反射光,從而得出血氧濃度和心率。指環的PPG傳感器緊貼皮膚,可以減少光线的散射和幹擾,提高信號的質量和監測數據的准確性。此外,智能指環通常佩戴在手指上,而手指的血管分布較爲密集,這有助於PPG傳感器更准確地捕捉到脈搏信號。

圖表6:PPG工作原理

資料來源:Research Gate,中金公司研究部

Oura主打全方位健康監測,目前已獲FDA認證。Oura是目前全球影響力較強的智能指環初創品牌之一,產品主打健康功能檢測。在疫情期間,NBA官方與Oura達成合作[3],可讓運動員佩戴戒指實現實時健康監測。此外,Oura已獲美國FDA認證[4],可實現用戶健康功能檢測,並完成日常生活跟蹤。中金研究認爲健康監測已成爲智能指環重要功能,並有望吸引更多用戶。

三星新品發布,重點聚焦AI結合與健康監測功能。三星電子在MWC 2024上,推出了Galaxy Ring的智能指環,標志着三星在智能穿戴設備領域的新探索。Galaxy Ring的核心特點在於其深度整合了AI技術,旨在提供健康管理和監測功能,幫助用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並採取相應的健康措施。Galaxy Ring將連接到三星健康平台,配備24x7心率監測器、SpO2(血氧)傳感器、睡眠監測跟蹤器,可實現健康監測、運動監測、消息提醒、NFC等功能。

圖表7:Oura與NBA達成合作

資料來源:Oura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8:三星Galaxy Ring 7月正式發售

資料來源:Samsung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指環定位輔助交互,有望成爲ARVR核心配件

多家ARVR品牌推出指環控制器,改善交互體驗,提升產品吸引力。多家AR品牌均發布與AR眼鏡搭配使用的智能指環產品,主要提供更加精准及高效的交互體驗。相比觸控交互,指環可通過手勢追蹤完成更加自然的指令傳達,中金研究看好未來更多品牌將推出交互類指環產品。

► NOLO:發布全球首款指環型VR控制器NOLO RING4。該產品可解決使用手機作爲控制器時可能出現的交互體驗問題,如IMU水平參差不齊、手機發熱等。NOLO RING通過3DoF射线、觸摸板、按鍵實現交互,可以操作其他智能設備的系統,如Windows、車載娛樂系統,操作准確度達到99%。

► MYVU:公司推出了MYVU Ring,與AR眼鏡配合使用。該指環支持手勢操作和觸控操作,用戶能夠通過簡單的手勢來控制AR眼鏡中的應用程序和內容,通過手指輕動即可實現音樂播放、視頻觀看、信息回復等操作。

► 雷鳥:消費級AR眼鏡雷鳥X2配備了交互戒指——雷鳥Ring,雷鳥Ring提供3DoF 射线,使得用戶能夠體驗精准的AR空間交互。

圖表9:全球首款指環型VR控制器NOLO RING4

資料來源:NOLO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0:雷鳥X2配套戒指雷鳥Ring

資料來源:雷鳥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智能指環有望替代傳統手柄,升級交互體驗。目前VR主流品牌交互均通過手柄實現,僅蘋果Vision Pro以眼神+手勢爲交互方案,中金研究認爲蘋果方案對軟硬件生態均有較高要求,短期其他廠商難以快速跟進。相比手柄而言,指環體積小、易便攜等優勢較爲明顯,隨着傳感器升級及定位精准度提升,指環或將替代手柄成爲下一代ARVR交互方式,具體來看:

► 重量:智能指環輕於傳統手柄,且有明顯重量優勢。

便攜性:智能指環設計輕巧,易於攜帶,而傳統手柄由於體積和重量較大,攜帶不便。

佩戴舒適度:智能指環可以舒適地戴在手指上,適合長時間佩戴,而手柄需要手持,長時間使用可能會導致手腕疲勞。

交互方式:智能指環提供自然的手勢控制,適合直觀的交互體驗,尤其是在VR/AR應用中;而傳統手柄依賴物理按鍵和搖杆,需要一定的學習曲线。

功能:手柄使用較爲局限,基本僅在ARVR產品佩戴式使用,但指環可兼具健康檢測功能,在日常佩戴同時也能爲用戶提供健康數據反饋。

圖表11:智能指環傳統手柄對比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科技大廠入局智能指環賽道,蘋果已布局專利有望與多款終端協同。根據Apple Patent統計,蘋果2015年首次注冊類似戒指風格的可穿戴設備專利,該設備同時具備語音控制、觸控反饋等功能,並搭載攝像頭。交互方式包括摩擦、旋轉、順時針旋轉、逆時針旋轉等,以及在垂直角度的左右移動。此外,智能戒指還可能支持捏合、畫圈等復雜手勢。中金研究預計這些交互方式能夠與蘋果的其他設備如iPhone、iPad、Mac、Apple TV等產品進行聯動,實現精准的手勢控制和豐富的交互體驗。

圖表12:蘋果智能指環專利

資料來源:Apple Patent,中金公司研究部

風險提示

智能指環新品發布進展不及預期。中金研究認爲智能指環產品形態仍處於早期階段,需要新品持續迭代升級優化用戶體驗,並提高影響力。但若產品發布進展放緩,或用戶對更新反饋不及預期,或將影響行業出貨量以及未來潛在發展空間。

健康檢測及交互使用反饋不及預期。智能指環目前主要應用場景,中金研究認爲,主要在健康檢測及ARVR交互兩個領域,若上述領域用戶使用反饋效果不及預期,或將導致智能指環產品力下降,從而影響行業發展速度及產品出貨。

三星及蘋果等品牌在智能指環領域進展低於預期。中金研究認爲智能指環目前產品仍未受到消費者廣泛認可,初創公司對市場影響力較弱,但三星、蘋果等消費電子頭部公司有更強的市場影響力及,若上述廠商在智能指環領域發展進展放緩,或低於預期,中金研究認爲將影響消費者對智能指環的認可度,從而導致行業增速放緩。


注:本文摘自中金研究於2024年5月9日已經發布的《智能指環:定位健康監測及交互升級新終端》,分析師:李澄寧  S0080522050003 ;賈順鶴  S0080522060002 ;彭虎  S0080521020001 ;黃天擎  S0080523060005 ;溫晗靜  S0080521070003 



標題:中金:智能指環市場前景廣闊,巨頭入場蓄勢待發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0625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