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對衝經濟運行壓力,解決當前地方財政和企業居民收入問題?最簡單有效的辦法還是“新”經濟刺激,“新基建”,即通過財政擴張,配合貨幣寬松,擴大需求,帶動就業,拉動經濟增長,同時加大對新經濟、新質生產力的支持力度,提升長期競爭力。立竿見影,古今中外均被驗證有效。

宏觀經濟分析需要客觀專業務實,社會上有些認識非黑即白是不准確的,比如污名化經濟刺激,談刺激色變,並把宏觀政策和供給側改革對立。其實,以財政貨幣政策爲代表的宏觀政策是需求政策、短期見效,以鼓勵創新、放开管制、減稅降費等爲代表的供給側改革是供給側政策、長期見效。

真正好的經濟政策組合是長短結合。

莊子曾講過一個涸轍之鮒的故事,一條魚快渴死了,只需要一舀水就能救活,但是路過的人說,別急,等我开鑿挖渠引西江的水來救你!

遠水解不了近渴。有些問題拖得越久、代價越大,還會影響信心。

近期了解到一些情況,需引起重視由於土地拍不出去,有些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大,甚至正常運轉受影響,不僅拖欠民企工程款,而且向民企借款,影響地方營商環境和企業信心。

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下降2.3%,其中,稅收收入下降4.9%,增值稅下降7.1%,個人所得稅下降4.5%,非稅收入同比增長10.1%。當前非稅收入異常增長不是好現象。

面對供求缺口和資產負債表衰退挑战,從宏觀政策來看,除了放水,別無他路。需要強調的是,不要把宏觀政策和供給側改革對立,做得好可以很好的兼顧,比如加大對新經濟、新質生產力的支持力度,把握好時度效。

2啓動“新”經濟刺激,新基建,關鍵在“新”,調整投資領域,發行超長期國債重點支持新基建項目,更多投向新經濟、新質生產力領域,而不是簡單重走老路,導致過剩浪費

一是新能源。大力建設充電樁、換電站支撐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改善居民充換電便利性。啓動“西氫東”重大工程,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降低綠電成本,減少棄風棄電。

二是人工智能。加大算力投資,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發和應用場景落地。加快“東數西算”工程建設。

三是對數字經濟、生物制造、新材料、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科技創新企業提供減稅降費、貼息貸款、上市綠色通道等支持。大力發展風投PE

四是建立住房保障銀行收購开發商庫存用於保障房,優化存量,去庫存。

五是對生育家庭進行生育補貼,以提振生育率,降低生育成本。將輔助生殖納入社保。加大公立托兒所建設。

“新”一輪經濟刺激既能起到短期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帶動就業的作用,也能起到長期發展新經濟、新質生產力、促進創新的作用。

中國經濟空間大,潛力大。城鎮化率66.2%,還有15個百分點以上的空間;人均GDP剛剛1.2萬美元;產業鏈完善強大,產業工人訓練有素,爲產業升級提供了有力基礎支撐。我們不會重演日本九十年代,只要採取實質有力措施,中國經濟前景光明。

3、不必擔心“新”經濟刺激推升通脹,當前需求不足、物價偏低、經濟低於潛在增長率,短期首要任務是提振需求和就業。待經濟強勁復蘇後可擇機逐步退出。

不必擔心“新”經濟刺激推高房價,房地產進入存量時代,發展階段變了,居民預期變了,供求關系變了,同時可以通過人地掛鉤、增加熱點城市供地等更優化的方式調控樓市以實現供求平衡。

不必擔心“新”經濟刺激增加地方債務負擔從長遠來看,在發展中解決問題,避免通縮去槓杆和資產負債表衰退,只要經濟有力復蘇,充分就業,財政收入自然會改善。

事實上,中國正在啓動超長期特別國債計劃。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從今年开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战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20-50年的超長期特別國債,不列入赤字,不增加地方債務壓力,重點用於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很好的开始。

4、我們要吸取當年日本的教訓,最近國內熱議日本當年的“資產負債表衰退”日本自上世紀90年代初股市房市泡沫破裂以後,陷入“失去的三十年”,什么原因?如何避免重蹈覆轍?辜朝明提出的“資產負債表衰退”理論認爲,當資產價格泡沫破裂以後,資產負債表的負債端不變,但是資產端卻嚴重縮水,企業生產經營目標從“利潤最大化”轉爲“負債最小化”,整個社會陷入總需求嚴重不足的經濟持續衰退萎縮,形成惡性循環。

這就是經典的“資產負債表衰退”,可以解釋爲什么日本陷入失去的三十年,也可以解釋美國30年代大蕭條。凱恩斯稱之爲“流動性陷阱”。

怎么辦?“資產負債表衰退”理論認爲,最有效的辦法是政府通過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來擴大總需求,彌補需求嚴重不足的缺口,進而推動企業居民資產負債表修復以及經濟復蘇。

當前樓市放松限購仍然低迷,消費不振,銀行貸款放不出去,金融體系資金空轉,主因是企業和居民資產負債表這些年受損,影響了支付能力。

當務之急是恢復企業和居民的支付能力及信心,根據90年代日本的教訓以及2008年中美的成功經驗,應該通過財政擴張修復企業和居民的資產負債表

5現在一提經濟刺激基建,有些人就會說是重走老路,這是明顯誤解。過去40年,沒有適度超前的基建,怎么會有中國制造的強大競爭力?沒有超前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怎么會有中國互聯網經濟的領先地位?

超前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力量大事我們體制優勢印度等經濟發展潛力釋放不出來,很大程度受制於基礎設施短缺

1998面臨亞洲金融危機特大洪水災害我國連續七年發行長期國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修路架橋,拉動內需,加入WTO之後成爲世界制造業中心打下堅實基礎時至今日中國面臨貿易摩擦挑战,保持了強大產業鏈優勢,當時大規模超前基礎設施建設密不可分

2008國際金融危機時我國推出四萬億刺激計劃,大部分投向了基礎設施,高鐵、機場、互聯網大幅提升,這在當時爭議不小,確實如果節奏和力度上進一步優化,則產能過剩和房價上漲等問題可以避免。但現在看來,利大於弊,功大於過,大幅降低了運輸成本,提升了中國制造的全球競爭力,帶領全球經濟战勝危機。

2008伯南克宣稱找到了避免大蕭條的辦法,其實就是財政貨幣的再膨脹,於是有了三輪QE,美國經濟也得以很快恢復。

近年美國經濟比較強勁,什么原因?2020年疫情期間,通過QE、消費券、科技企業補貼等,保住了居民和企業部門的資產負債表,沒讓企業和居民爲疫情以及經濟下行买單,而是通過貨幣和財政政策進行化解,所以居民有能力消費,企業有能力投資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產業投資興盛,疫情對微觀主體的影響不大,貨幣和財政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值得思考。

2020年中國經濟在全球率先走出低谷,除了率先控制住疫情,很大程度上跟啓動以新基建領銜的新一輪經濟刺激有關。

國內外成功應對經濟壓力的經驗表明,超常規經濟刺激做出了重要貢獻。調控要緩,救市要急,信心比黃金重要。

經濟低谷時期大搞基建,有助於拉動就業,基建成本相對較低,可以大幅節約成本。當前我國富余勞動力較多,鋼鐵物資價格低迷,大搞基建好時機。

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只要採取實質有力措施,發展新質生產力、新基建新能源提振股市樓市信心,保護民營經濟活力,放开並鼓勵生育,將大幅提振信心,信心比黃金重要。如此,我們的經濟大有希望。



標題:是該啓動“新”一輪經濟刺激了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0728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