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春季,萬物復蘇,百花繚亂;但是就是這樣一派生機盎然之中,卻戳中了很多人已經开始逐漸老邁的現實,所以在春季的日常保養上,我們切記要三忌三養。

宜發陳疏通

春季是生發的季節,故而這個季節不適合喫醃制、醬制的菜品,另外春季是肝髒疏通的季節,一些動物的肝髒也在禁忌之中:“是月勿食肝,恐死氣入肝也。”(《遵生八箋》)

另外需注意,一些比較“滋潤”和“養護”的補品在春季亦不宜多喫,例如阿膠、燕窩等,這些粘稠滋護的補品容易使春季的脾胃氣理淤滯,使我們生成濁氣。

展开全文

而那些春季的時蔬,如:豆芽、韭菜、萵筍等有“出土破殼”之意的蔬菜,其生發能力最強,有疏通氣理、排濁養器的作用,是故可以多多食用。

著名典籍如《黃帝內經》中述說過芽類食物在春季的適用性,《黃帝內經》並不把芽類蔬菜成長稱爲“發新”而是代之以“發陳”之意,因爲豆芽本身开芽就是將種子內的物質散發出來,因爲豆芽所具備這種“發陳”和“疏通”的作用,所以我們在春季服食豆芽,則有利於肝氣疏通,進而達到清熱利溼、潤便通膚的作用。

而芽類蔬菜,著名者有:黃豆芽、綠豆芽、苜蓿芽、豌豆苗、筍類、絲瓜尖,以及香椿。這些芽類蔬菜大多性涼主排毒清熱,故而切記不可涼拌而食,即便是清炒也最好添加蔥姜這類溫熱的調味料進行輔佐,以平衡芽類內的涼性。

說起芽類,其實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會在家裏去自己“發豆芽”通暢的水浴法較難發芽,其實最簡單的還是換水法,我們可以用黃豆泡水,每日一換水,等其發出芽苗就可以拿去打豆漿或者炒豆芽了。

宜養肝健脾補氣

四神湯

一到了春季,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會或多或少遇到身體不通的情況,基本表現爲內補難調和外補難入的現象,喫什么都起不到一個降溼祛火的作用,而要想打通我們的身體,其實這邊需要用到一種食物:四神湯。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隨伺在旁的四位愛臣,由於日夜操勞,加上舟車奔波、水土不服,因此相繼病倒。

面對此種情況連御醫也是束手無策,於是乾隆皇帝命當地知府張榜求醫,不久,有一僧人前來揭榜,在把過脈之後开出「蓮子、芡實、懷山、茯苓等量燉豬肚」的藥方,四位大臣服下這藥方之後,果然立即痊愈。

本是「四臣湯」,傳着傳着,就變成「四神湯」。這個健脾胃、補氣血的食療方在台灣、香港、廣東等南方非常有名,幾乎家喻戶曉,說它是「四神」一點也不爲過。

方法也很簡單:蓮子、茯苓、懷山藥、芡實各20克,洗幹淨備用;豬肚300克,洗淨切小片(或排骨);所有食材一起放砂鍋小火燉2小時即可,喫肉喝湯。

素食放黃芪或黨參5~10克,增加補氣的作用,放5碗水,大火煮开轉小火,煮成2碗水就可以了。

我沒事兒的時候,也燉來喝,我用排骨代替了豬肚,不加肉就是純素的四神湯,也可以做茶飲。

這個四神湯非常適合環境潮溼、或是體內溼氣重的人。

因爲這「四神」都是健脾胃的高手,而且各自的側重點又不同,配伍非常精妙,很好的把「脾運水、腎主水、肺行水」這個水液循環轉起來了!

茯苓健脾利溼,可以把中焦無法代謝掉的水液從下焦排出去;

芡實健脾祛溼,與茯苓是強強聯合,即增強了脾運化水的作用,讓體內的溼氣通過尿液很好的排出體外;

懷山藥:世上有一物,脾肺腎都補,說的便是可以入藥的懷山藥。

它健脾益氣,補肺氣、滋腎益精,肺氣足則有利於推動水液到達頭面部及全身皮膚,肺氣不足的人容易皮膚幹燥、口鼻幹燥的原因就在此;肺氣足,還可以將水液向內向下輸送,來濡養其他髒腑,使得祛溼而不傷陰不助燥。

蓮子,乃脾之果,補脾止瀉,又能養心安神,減少內耗,讓脾肺腎都能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事。

加上豬肚,健脾補全身之虛,簡直太完美了,而且湯很好喝呢!

快節奏的生活,有沒有簡單一點的?

不過,如果煲湯,至少是2小時起步,想經常喝起,恐怕很難。我們做了簡化版的四神湯散。

將略有收斂之性的芡實,換成了更加健脾祛溼的薏米。而薏米也是四神湯的另一版本,讓溼氣更好地往下走。

這個做成了粉粉,早上喫,晚上喫,加餐都可以。脾胃通了,有一點容易餓,所以建議早上還要喫一些別的,我習慣是喫點豆制品,或是全麥面包,加點堅果什么的更有飽腹感,還有很多人早上也會喫點青菜,都非常好,記得是熱的。

注意:盡管四神湯適合很多人,但大便燥結(球狀便便)的人不適合,小孩如果沒有上面的症狀也不用喫了。

黑芝麻

黑芝麻享有“益壽佳品”的美稱,是滋補肝腎的佳品,還有烏發潤發、潤腸通便的作用。黑芝麻含有豐富的鐵,對缺鐵性貧血有好處,而且黑芝麻含有的能量可以改善身體虛弱患者的體質。

補益腎氣首推黑芝麻!《神農本草經》記載,芝麻主治“傷中虛贏,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精益髓。久服,輕身不老。《本草別錄》記載,堅筋骨,明耳目,耐飢渴,延年。

九蒸九曬黑芝麻丸

那么,爲何要如此麻煩地反復九遍蒸和曬呢?九蒸九曬,經常用來炮制比較珍貴的藥材,以補品爲主。此法作用於芝麻,首先,是爲了使芝麻易於消化。

我們平時喫芝麻,通常是炒一炒就喫了,其實此時的芝麻仍接近於生芝麻,因油膩而難以消化。從腸胃中走過一遭,人體未得其福,反受其害。經過九蒸,芝麻裏的營養成分能夠徹底分解,油膩性大爲降低,更利於人體吸收。

食材:黑芝麻500克,黑豆100克,黑米100克、蜂蜜各45克

制作工藝:

每次將5斤飽滿的黑芝麻,用水洗淨,放在籠筐上蒸熟,曬幹,再蒸一遍,再曬幹,這樣重復蒸曬九遍後,芝麻皮自然脫落,去掉,將剩下的芝麻仁炒香,將芝麻處理成微粉。再用白蜜調和,做成約10克的蜜球。

每天兩丸,早晚各一丸。胃好的飯前喫,胃不好的飯後喫。

宜發陳解鬱,肝做事才是春天重要的緩解

上文闡述了春季養生的大體道理:春是肝的季節,且克制脾器。針對前者,我們要試着將身體內的鬱結都疏通幹淨。譬如秋收冬藏之後,先民們將土地重新耕犁一遍那般。

是故春季有疏通兩法,特地教給大家:

拍打八虛

正所謂“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腋;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腎有邪,其氣留於兩膕。”——《黃帝內經》

《內經·靈樞·邪客》篇中指出人體的八虛是指人體兩側肘、腋、髀、膕八個部位。“虛”在這裏的含義爲虛陷、薄弱之處。

故而觀察八虛,也可以診察五髒的病變情況,這就是所謂“八虛以候五髒”的說法。具體來說,雙肘部反應心肺,雙腋窩部反應肝,雙髀處反應脾,雙膕窩處反應腎。

《黃帝內經》說:“肝有邪聚於兩腋,使心經受損。”至於我們平時所說的氣急攻心,實際就是肝火滯留於兩腋阻滯了心經氣血運行,這個時候人就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爲,更有甚者還會危及自己的生命。

而我們如果用手拍打比較費力,也可以用硅膠拍打板。很多時候,夠不到或是想要力度更強一些,建議用拍打板,會感到拍打的地方很快發熱。身體通暢了,排毒就只要順勢而爲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拍打肘窩,就可以這樣。

茶飲講究

大部分時候,身體在春季感受到的淤堵感都是因爲這個時候氣旺反而導致血氣不暢造成的,血氣中的穢物因爲過分蘇醒的動力極易擁堵在身體四周,所以這個時節覺得自身开始略微肥胖、擁堵、麻木的狀態就會頻頻發生。

忌魚鱉類

《地藏經》有雲:“春時所食魚鱉,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計其命數,千萬復倍。”

其實不僅是佛家提倡不要在春季食魚鱉,“忌食魚鱉”這個說法其實早就是養生界中的共識之一了,如《梅師方》中記載:“元日,勿食梨,以避離字之義。勿食鯽魚,頭中有蟲。”

且春季萬物萌動,池塘沼澤中亦是百物萌發,雖有好處,但壞處亦是不少,如各類寄生蟲、細菌亦會在此時蘇醒,喫魚並非不可,但切記要煮熟並添加姜蔥醋茶這類增補陽氣的調料,而另一如鱉類,雖然號稱大補,但是所補並非陽氣,相反鱉肉性寒,雖味鮮美,但是多食無異,反傷脾胃。

忌生冷類

首先多喫冷飲等生冷的食物,最容易損傷脾陽和胃陽,削弱人體陽氣。中醫講氣血陰陽平衡,冷飲會導致氣血凝滯,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要知道,人體的脾喜燥惡溼,胃,喜暖惡涼,因此,貪喫冷飲不僅不能消熱反而還會傷及我們的脾胃。

並且冷飲還易導致腎被寒邪所侵,增加腎髒負擔。而腎是泌尿系統的組成器官之一,爲人體的主要排泄器官,對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忌酸食

禁酸並非一點兒都不能喫酸,而是要少喫酸食。唐代孫思邈《千金方》記載,春季飲食宜“省酸增甘”,春季肝陽上亢,酸養肝,若是喫酸過多會導致肝氣過盛從而壓制了脾胃,不利於春天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

常見的春天忌食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鵪鶉、炒花生、炒瓜子、海魚、蝦、螃蟹等。宜食用甘溫補脾之品,可多喫山藥、春筍、菠菜、大棗、韭菜等。

舉報/反饋



標題: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養生遵循3宜3不,這樣喫養肝健脾補陽氣!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313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