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爲酒之骨”的說法要變了。

8月22日,以“弘文化 傳技藝 強品質”爲主題的“2023仙門山論壇暨中國酒曲文化與科技大會”在河南澠池仰韶酒莊召开,會議由中國酒業協會主辦,河南省豫酒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支持,河南仰韶酒業集團承辦。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與仰韶酒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建光共同爲中國酒曲研究院揭牌,开啓中國酒曲創新發展新篇章。

與會的院士、專家、行業大咖一致認爲,應該重新認識酒曲的重要性:酒曲是酒之母、酒之魂。

而從仰韶酒業成立的那一天起,對中國酒曲文化的研究與探索就從未停止過,其中既有變,也有不變。

重新認識酒曲的重要性

“水爲酒之血,糧爲酒之肉,曲爲酒之骨。”這是酒界的一貫認知,從中可見酒曲的重要性。

展开全文

如今,這種重要性要被升級了。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

“酒曲是美酒之母,酒曲又是美酒之魂。酒之美要先研究好曲之妙。”宋書玉表示,白酒之所以稱之爲酒,就是因爲“曲”,非曲釀造的酒,稱之爲醴。酒曲科技博大精深,學科完整,工法多樣。酒曲研究是國際美酒的重要研究課題,酒曲文化研究、酒曲培育科學研究勢在必行。

▲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翟貴平

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翟貴平表示,酒曲乃釀酒的根本,在白酒的釀造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堪稱中國第五大發明。酒曲賦予了白酒“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風格特徵,對於豫酒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三門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秦迎軍

三門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秦迎軍表示,制曲是中國獨有的傳統技藝,是中華民族在釀酒領域的偉大發明和創造。在現代科技創新的不斷賦能下,酒曲成爲了白酒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一環,也成爲三門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仰韶酒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建光

“釀造美酒必備佳曲,在曲與酒的關系上,曲佔先導地位”。侯建光表示,強化酒曲研究,不僅是對優秀文化的弘揚,也是對古老技藝的傳承,更是對卓越品質的精研。

仰韶酒業一直致力於保護和傳承中國酒曲文化——

2021年,第四次仰韶文化遺址考古在出土的小口尖底瓶中,發現了以黍、粟、水稻、薏苡、野生小麥族和塊根類植物爲原料制作的谷物糧食酒,由此證明河南是中國酒曲的發源地之一。

2022年,中國酒曲探源傳承研討會在仰韶舉行,對第四次仰韶文化遺址考古發現的小口尖底瓶進行了探討總結,得出了重要結論:“中國酒曲,始於仰韶”。

今年的會議進一步升級,將全方位、系統化梳理與挖掘中國酒曲,讓更多人了解中國酒曲悠久技藝的精湛、傳承的價值。

侯建光表示,自仰韶文化時期以來,中國酒曲走過了長達七千年的歷史,塑造了中國酒的個性與風骨,構成了璀璨厚重的中國酒文化。小口尖底瓶裏有酒,證明了仰韶文化是中國酒的源頭,也是中國酒曲的源頭。這是仰韶打造“中國酒曲,始於仰韶”文化IP的主要依據,也是舉辦“中國酒曲文化與科技大會”背後的重要支撐。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任發政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任發政看來,目前對於白酒酒曲的研究還是在傳統範圍內,中國酒曲研究院的成立,對推動酒曲設計、組裝、測試、應用等方面的科學創新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主題演講環節,江南大學原副校長、教授徐巖,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韓北忠,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郭新光,河南省小麥品質改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河南省小麥專家指導組成員、鄭州大學研究生導師周正富,仰韶酒業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韓素娜等專家圍繞中國傳統制曲與微生物組學研究、中國酒曲研究進展等主題進行了交流探討,讓與會者了解到中國酒曲研究的新成果和未來走向。

傳承酒曲工藝

有變,亦有不變

雲酒頭條注意到,作爲豫酒領軍企業,仰韶酒業對中國傳統制曲工藝的傳承,既有變,也有不變。

變,體現在獨創陶融香型。仰韶酒業結合現代高新生物技術,採用獨創的“九糧四陶、多香融合”的釀造工藝,形成陶融香型釀造體系,獲得了業界的廣泛認可。

變,體現在生物科技制曲園。仰韶生物科技制曲園是仰韶酒業“一莊五園”發展新藍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酒曲生產從原糧挑撿、粉碎、攪拌、成型、入房等全過程實現自動化控制,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性。

變,體現在參與行業標准修訂。酒曲在我國已有至少2000年的歷史,但在行業內始終沒有形成通用的術語標准。8月21日,由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全國白酒標准化技術委員會主辦,河南仰韶酒業有限公司承辦的《釀酒用曲術語》行業標准起草啓動會召开。

仰韶酒業與茅台、五糧液、汾酒、瀘州老窖、郎酒、古井貢、西鳳、天佑德等20余家知名酒企圍繞“《釀酒用曲術語》行業標准修訂工作方案和思路”獻計獻策,力求制定出可行性強、符合行業可持續發展理念要求的統一標准,驅動中國酒行業在新時代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變,體現在中國酒曲研究院落戶仰韶酒業。中國酒曲研究院的成立有着裏程碑式意義,全面开啓了中國酒曲文化溯源、傳承、發展、創新的新起點。

仰韶酒業將與江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中原食品實驗室、河南省農科院等共同打造“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構建多層次的酒曲研究體系和技術支撐,解碼白酒優秀品質,持續深入、科學探究中國酒曲,賦能白酒高質量發展。

在仰韶酒業爲中國酒曲帶來諸多變化的同時,有一點始終不變:對中國酒曲文化的信仰與傳承。

仰韶酒業的釀酒歷史始於仰韶文化時期,在 7000年的發展歷程中厚積薄發,傳承至今。在今天的仰韶酒業,處處可見仰韶文化的蹤影:

仰韶酒業生態釀酒園區大門的設計靈感來自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制尖底大口尊;

仰韶酒業彩陶坊“天時”“地利”“人和”大單品矩陣的酒瓶造型源自仰韶文化遺址的小口尖底瓶;

仰韶文化彩陶藝術展示園以仰韶文化的代表——彩陶瓶爲靈感,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生產陶瓷酒瓶,年產數千萬件,還可滿足遊客在此體驗彩陶藝術。

“中國美酒需要中國酒曲,需要文化使者、釀酒人、酒業人始終如一的傳承、堅守、發展與弘揚。”侯建光表示。

新車間投產

“科技仰韶”升級

中國酒曲文化要升級,“科技仰韶”也要升級。

8月22日,仰韶酒業集團三萬噸一期陶融型白酒釀造車間舉辦投產儀式。

該車間引入先進生產裝備,依靠信息支撐、數字集成、科學分析,提質增效,成爲打造仰韶“智慧大腦”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技仰韶”的重要成果,將使仰韶的原酒產能從2萬噸提升至5萬噸以上,實現從原材料到一瓶酒全過程的自動化和可控化。

侯建光表示,仰韶酒業三萬噸一期陶融型白酒釀造車間的投產,是仰韶邁向“十四五”產能擴建的關鍵一步,將大幅提升仰韶酒業的規模競爭力、品質競爭力、市場競爭力,推動仰韶酒業邁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澠池縣委書記謝喜來

澠池縣委書記謝喜來表示,仰韶酒業三萬噸一期陶融型白酒釀造車間項目的投產,對仰韶酒業加快產能建設,壯大產區體量,滿足長遠發展具有深刻、長遠的歷史性意義。

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是我國產業發展的新趨勢。2023年,是白酒科技提升年,白酒釀造過程的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方面的研究和實踐在不斷推進。

“白酒產業的發展史,就是與時俱進的科技進步史。”宋書玉表示,仰韶酒業是引領豫酒振興的重要力量,也是白酒傳承與創新融合發展的代表之一。仰韶酒業陶融型釀造車間盛大投產,這是傳承傳統工藝與應用現代科技相結合的突破和嘗試,充分展示了仰韶酒業對質量、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追求,也是一次科研機構與名優企業合作的典範,對傳統白酒的工藝、裝備進步有着重要意義。

當前,酒類產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度變化,白酒市場競爭加劇,優勢產能的擴充,成爲各酒企布局市場、布局未來的積極舉措。

2022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酒業振興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方案》提到,到2025年,豫酒龍頭仰韶酒業要實現更高目標,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翟貴平表示,此次仰韶酒業三萬噸一期陶融型釀造車間的建成投產,爲行業樹立了榜樣,彰顯了仰韶在科技賦能白酒生產領域的重要成果,帶來了更高效率、更精准的工藝控制和更優質的產品質量,推動豫酒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他強調,希望仰韶酒業繼續堅持以提質增效爲導向,走科技賦能產業發展之路,爲豫酒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好的創新實踐,貢獻更多成功模式,發揮更大引領作用。

無論變,還是不變;無論是對中國酒文化的保護與發揚,還是對中國酒業的科技推動,仰韶酒業都在身體力行,爲中國酒業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新路。



標題:中國酒曲研究院落戶仰韶,爲何說具有裏程碑意義?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629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