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4日刊 | 總第2260期

Pengxx01·鮮視角

情景喜劇需要更多的《鵲刀門傳奇》。

文 | 凌雲

編輯 | 肖三軍

《鵲刀門傳奇》應該算是近十年來最適合下飯的武俠情景喜劇了。豆瓣評分自开分後一路飆升,目前已達8.2分。該劇在騰訊視頻播出之後,連續35天獲得喜劇榜日冠,而B站百萬級別播放量的視頻多達十幾條,十萬級別播放量的更是有近百條之多。

微博熱搜的討論更是五花八門。#喜劇到底應該怎么拍#、#鵲刀門傳奇格局太大了#等話題引起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最終這些討論又帶火了另一個熱搜:#趙本山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這既是對劇中場景台詞的討論,同樣也是對趙本山及其團隊在喜劇把控水准上的認可。

展开全文

自從《武林外傳》之後,罕有哪部武俠題材的情景喜劇可以做到如此老少皆宜。更爲難得的是,這部喜劇不光笑點密集,而且中間穿插着許多對時事熱點的思考和調侃,讓觀衆在大笑之余,同樣也能收獲思考,寓教於樂。

應該說《鵲刀門傳奇》在搞笑度、話題度和思考深度三個方面都做到了不錯的平衡。

更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鵲刀門傳奇》完結之後,很多觀衆意猶未盡,紛紛在社交媒體上喊話本山傳媒:“先別管《鄉村愛情》《劉老根》系列了,趕緊把《鵲刀門傳奇2》安排上吧!”

《鄉村愛情》系列已經拍到15了,而《劉老根》系列也在去年推出了第5部,那么《鵲刀門傳奇》何以能讓觀衆放下對系列劇的喜愛,催更一部新作呢?作爲制作方的本山傳媒,又是如何轉變創作思路,另闢新徑的?

01

《鵲刀門傳奇》的大熱

是跳出喜劇舒適圈的結果

《鵲刀門傳奇》是一個關於僞裝和身份互換的故事。一對孿生兄弟,一個是掌門,一個是廚子。當不會武功的廚子化身爲鵲刀門掌門,這就構成了一系列笑料的發端。在小小的鵲刀門裏,一個冒牌的師傅,幾個有趣的徒弟,外加形形色色找上門來的各色人等,演繹出了一個別樣的江湖。

觀衆被這部劇逗樂的原因有很多,也許是接地氣的人名,也許是對傳統武俠劇元素的惡搞……但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關於影射緬北電詐的橋段。

劇中設計了一個騙人旅行的人販子,專門將上當的遊客轉賣到麻國北部,這儼然是一武俠版的緬北電詐。考慮到拍攝時間是在此事成爲熱點話題之前,不得不說頗具洞見。

不光有洞見力,還有諷刺現實的創新力。劇中的少林寺利用“黑盒”販賣武功祕籍,而市面上爲了爭奪“黑盒”,不斷炒作其商業價值,和如今的“盲盒”經濟何其相似?

劇中還諷刺了資本操縱的選秀內幕,涉及买賣名次、暗箱操作等等。難怪有觀衆驚呼,這哪裏是古代的鵲刀門,分明是現代諸多行業亂象的真實寫照。這種對現實入木三分,又不直接照搬的手法,頗具創新力。

這些新亮點跟以往本山傳媒打造出的東北鄉村喜劇截然不同。往前追溯,在小品時代之後,本山傳媒先是2010年以《大笑江湖》爲代表的電影試水。隨後又進入喜劇綜藝時代,宋小寶、文松、楊樹林等二代徒弟引領本山傳媒大笑之風,但相當一部分作品表現出創新力不足、上價值教育觀衆等問題,無法長期深耕,這也讓本山傳媒一直嘗試轉型。

等到了網生內容時代,本山傳媒嘗試了一系列主打東北元素的網大、網劇、微短劇等,但可能囿於對東北鄉土文化的依戀與深耕,這些嘗試相對局限在固定圈層,未能實現與新時代泛年齡觀衆群的情感共振。

以往的《鄉村愛情》《劉老根》等系列作品,雖然瞄准了東北農村富有地域特色的優點,但是系列長期拍下來,必然暴露出種種不足,對觀衆來說也會出現審美疲勞的問題。直到《鵲刀門傳奇》的出現,本山傳媒的喜劇嘗試才進入新的領域。

順着本山傳媒的發展脈絡仔細梳理,就能夠發現《鵲刀門傳奇》更像是其多年嘗試之後的集大成之作,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東北風土喜劇,又連接當下觀衆心聲,是真正戳中觀衆笑點的優質之作。

從結果來看,它繼承了早先趙本山喜劇的優點,也結合了互聯時代的網感和節奏,通過有現實指向的內容表達,實現了一種喜劇新路的實踐。

《鵲刀門傳奇》最可貴的一點就是對傳統喜劇制作團隊跳出舒適圈做出了示範,在原有的班底之外,通過外部合作,引入新鮮血液。

一方面從創作者上來說,本山傳媒選擇了此前是世界武術冠軍出身的導演吳迪。吳迪曾是第十屆世界武術錦標賽的冠軍,先後參與過電影《龍門飛甲》的演員組和動作編排組、參演過《太極》《劍王朝》等影視項目,擁有豐富的武俠作品經驗。

2020年底,吳迪开始接觸《鵲刀門傳奇》這個項目。他帶來了對於動作戲的升級,這是以往本山傳媒未曾涉及的領域,也讓《鵲刀門傳奇》的打戲同樣好看。他和本山傳媒的另一位導演唐鐵軍合作,研究了短視頻時代觀衆的爽點所在,定了創作的基調。

此外,制片公司梆板文化也有着成熟的影視作品制作經驗,本山傳媒與之合作,正是看中了這點。通過這樣充分整合業內優秀創作團隊,在傳統的東北喜劇之外,給作品添加了新的元素。

另一方面,和騰訊視頻合作,給本山傳媒的創作增添了具有時代痕跡的烙印。在題材選擇上,雖然依舊是喜劇,但也嘗試了武俠情景喜劇的新方向。這些新舉措碰撞出了火花,帶來了觀衆看到的那些亮點。

放眼整個行業,給情景喜劇續命其實是這個行業裏創作者們共同的心愿。《鵲刀門傳奇》的播出平台騰訊視頻,傾力打造的“板凳單元”正是一種可貴的嘗試。

“板凳單元”一共推出了五部作品。除了《鵲刀門傳奇》之外,《蘭閨喜事》在九月下旬已經播出,其編劇之前創作過《生活對我下手了》系列喜劇短片。《萬春逗笑社》的背後有德雲社參與,孟鶴堂、周九良等人主演。《喜卷長安》則由拍出過《愛情公寓》《破事精英》的韋正團隊操刀。《請和搞笑的我談戀愛》的出品方則包括了开心麻花。

仔細分析這些喜劇的背後,都是目前國內有過成熟作品的喜劇作團隊。他們都面臨着需要改變觀衆原有印象的難題,要跳出舒適區,帶給觀衆一些不同於以往的喜劇。

新的時代需要更符合觀衆審美的喜劇,優秀的喜劇團隊要能及時調整創作方向,推陳出新,敢於挑战才能帶來驚喜。從這個角度看,《鵲刀門傳奇》確實开了一個好頭。

02

市場和潮流千變萬化

觀衆需要怎樣的喜劇?

喜劇是電視劇市場不可缺的門類,因爲笑永遠是一種剛需。

往前追溯,在情景喜劇的黃金年代裏,《武林外傳》《家有兒女》《編輯部的故事》《地下交通站》等等作品一部接一部,共同造就了一個巔峰。但隨着市場潮流和觀衆審美趣味的變化,爆款情景喜劇不見了,整個類型陷入了一種低迷的狀態。

回顧近幾年,沒有太出圈的喜劇作品。雖然有《家有姐妹》《今日宜加油》《破事精英》系列等情景喜劇在堅守陣地,但破圈程度和聲量明顯不如以往,所以《鵲刀門傳奇》的出現非常難得,可以說起到了給情景喜劇續命的作用。

那么這一類型作品的問題究竟出在何處?還得回到喜劇自身找原因。

唱衰喜劇論調一直都在,深究其原因,主要還是作品質量有欠缺。

當一部喜劇不搞笑,那這個行爲就太可笑了。打着喜劇旗號強行上價值的作品讓觀衆厭倦,而喜頭悲尾式的作品更讓觀衆只想逃離。如此的質量,既做不到吸引觀衆,更不要奢談留住觀衆了。

所以說返璞歸真,讓觀衆笑得純粹,在喜劇中已經成爲一種稀缺品。

還有一個問題也很嚴峻,那就是喜劇人才的斷檔問題。

能夠明顯感覺到如今的市場上,專業的喜劇人才是匱乏的。像趙本山這樣水准的喜劇演員,在年輕一代中很難找到。

在《鵲刀門傳奇》中,經常會出現掌門閉關的場景,而後面的戲份就交給了他的徒弟們。這可以視爲本山傳媒對喜劇人才培養磨練的一種方式,通過這樣以老帶新的傳承,形成喜劇人才的梯度搭配。

《鵲刀門傳奇》的成功,還是在於踩中了時代的情緒風口,也摸准了觀衆的脈。

這個時代的表達趨於碎片化,越短越好成了時尚,而《鵲刀門傳奇》每集二十多分鐘,正好一頓飯的功夫。沒有那種動輒一個小時起步的壓力,隨看隨走,可謂下飯劇。

觀衆並不排斥描寫現實的內容,但是反感說教。觀衆欣賞言有盡意無窮的表達,但是討厭把一切講得粗淺、浮於表面的內容。所以如何揣摩觀衆喜好,確實是一門學問。

市場的變化是迅速的,與其盲目追逐潮流,不如沉下心來研究如何表達。優質的喜劇從來不是撓着觀衆讓人笑,而是把世間的百態放入其中,閱歷足夠,自然能看到其中的可笑之處。

《鵲刀門傳奇》帶給行業的啓示,就是不要總是追問觀衆愛看怎樣喜劇,而是要審視自身的創作是否真的扎根於喜劇土壤。當在舒適圈裏待得太久而缺乏創新性的時候,不妨跳出來嘗試突破,要相信那些能把觀衆逗樂的作品,市場會給予它應有的回饋。

注:全文圖源網絡

-END-



標題:鮮視角 |《鵲刀門傳奇》“續命”情景喜劇,趙本山走出舒適圈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3892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