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龍主演的《河邊的錯誤》已經上映。

影片改編自余華的同名小說,平遙電影節“最佳”和入圍戛納“一種關注”單元,爲這部由魏書鈞執導的犯罪片增加了不少關注。

另有一部分熱度,來自於“朱一龍首次出演文藝片”。

展开全文

今年暑假大熱的《消失的她》中,朱一龍曾經“瘋”過一回。他飾演的何非不僅嗜毒成癮,而且伴有很明顯的精神障礙症狀。

某場戲中,何非那偏執病態的癲狂眼神,讓很多人不寒而慄。

而這次的《河邊的錯誤》裏,朱一龍飾演的馬哲又差點“瘋”掉。

影片用一樁命案,开啓了整個故事。

喪偶多年的幺四婆婆在河邊被害,身爲刑警隊長的馬哲帶着徒弟小謝追查兇手。可案子剛有所進展,又有第二個人被害。

同款兇器,同樣的致命傷。

死者曾經在案發現場附近看到過的“大波浪”,成爲被馬哲重點懷疑的對象。但他剛確定了“大波浪”的身份,便收到了對方自殺入院的消息。

之後的第四名受害者,是最早在河邊發現幺四婆婆屍體的小男孩。

作爲調查者的馬哲,也在這些接連發生的死亡事件,和來自於家庭這邊的壓力中,精神逐漸失控,焦慮恍惚、消極酗酒,徘徊在崩潰邊緣。

余華的原小說,既荒誕又現實,濃鬱的黑色諷刺意味中還帶着幾分瘋狂。

而魏書鈞執導的影版,則加強了宿命感。

影片开篇,就是加繆的名言。

人理解不了命運,因此我裝扮成了命運,我換上了諸神那副糊塗又高深莫測的面孔。”

影片最开始的那場戲,也是對馬哲命運的預示。

披着塑料布,裝扮成警察的男孩舉着“槍”,推开一扇扇門,搜查扮演壞人的小夥伴。而其中一扇門的背後,是風雨交加下的滿目頹敗。

老舊的房屋,在挖掘機的工作聲中消失;險些一腳踏空的男孩,茫然凝望着眼前的廢墟。

繼而鏡頭一轉、場景切換,變成了馬哲就職的公安局。

在局長的安排下,經營不下去的電影院,成了馬哲和刑警隊員們的辦公場地。辦公桌椅擺滿整個舞台,像極了布置好的道具。

馬哲個人的辦公室,則是放映室。

至此,場地、“演職人員”均已到位。其後發生的一切,便是名爲“命運”的一場大戲。而片中出場人物雖然不少,但“核心”依舊是朱一龍的馬哲。

從角色,到表演,都如此。

爲了角色增肥又減重,並曾到精神病院體驗生活,提前到拍攝地觀察學習的朱一龍,片中表現可以用出彩來形容。

前期戲份中,夾克衫、公文包,跟精心打理不沾邊的發型,不離手的煙,很“糙漢”,卻又高還原。

這個階段的馬哲,沉穩冷靜,眼神裏是符合人物身份的睿智。他審視、判斷着跟案件相關的人,發現他們隱藏的祕密。

而自高空墜落的許亮,成了馬哲變化的分界线。

之後的馬哲,漸漸失控。

眼神裏的清亮變成茫然,身體姿態從自信的松弛向戒備畏縮過渡。在陷入虛幻和真實的漩渦無法自辨時,整個人开始由內向外散發“神經質”。以爲自己擊斃了瘋子,到警局向局長報告,讓對方殺死自己的時候,那溢滿整個銀幕的不正常,讓人心底生寒。

河中對峙那場戲,則進一步讓觀衆看到了馬哲“瘋”掉的樣子。

而結尾那場頒獎的戲中,馬哲的眼神從恍然無神,到慢慢找回焦距,過程中的每一分變化都細致可見,再次證明了朱一龍對微表情的掌控能力。

朱一龍表現精彩,飾演局長和小謝的侯天來、佟林楷也不差。

侯天來的局長,無論是“地方支援中央”的特色發型,還是舉動言談,都是近乎“本色”出演、幾無痕跡的渾然天成。

換句話說,就是不像演的。

佟林楷飾演的小謝,是片中最輕松歡樂的一抹色彩。

他出場就是在撩妹子,表演“中華傳統武術”中的劈叉技能,然後被馬哲罰;繼而又忍不住在談論案情的時候,忍不住展示一下歌喉,被馬哲安排聽完整盤磁帶才能下班;後來被馬哲委以重任時,那抑制不住向上翹起的嘴角,又讓人不禁莞爾。

不過,《河邊的錯誤》中最特別的一個角色,卻是康春雷扮演的瘋子。

比起原小說,影版中的瘋子更像“旁觀者”。

瘋子不知來自何處,被幺四婆婆收養照顧。徘徊在河邊的他,知道幺四婆婆的怪癖,見過陷溺在愛情中的男女,也看到過許亮的另一種模樣。

他的每一次出場,都透着詭譎。

馬哲第一次看到瘋子時,他正在把卵石一塊塊壓到鋪在水中的衣服上;再次碰到,從黑暗中跑走又衝出來的瘋子,滿身血跡、笑容詭祕。

之後,他或者是在飯館中放聲大笑,或者攔在馬哲的面前。亦或者,遠遠站在河岸上,悠然披上馬哲扔在地上的外套,冷眼看向河水中的他。

導演鏡頭中的這一幕,着實讓人有點毛骨悚然。

余華的這篇《河邊的錯誤》不好改編,是公認的。

而對於這部魏書鈞執導的影版,觀衆評價也幾乎可以說是兩極分化。

喜歡的,贊影片“復古氣質太迷人”、“很詩意,有一種不真實的迷幻感”、“影像細節精致考究”、“讓人汗毛豎起”……

簡而言之一句話,就是被“魏書鈞拍出了獨屬於他的美學趣味”。

但反方,卻覺得導演只是在照着經典前作復制加描邊,既沒有能保留余華原作的荒誕幽默和瘋狂,變成了一個太正常不過的故事。

而且,片中女性角色太過邊緣化,連影片的主角也有比朱一龍更適合的人選。

就算是中評,也覺得影片不夠“親民”。

不過,鑑於觀影其實是很私人的體驗。

所以,《河邊的錯誤》到底拍得怎么樣,有興趣的觀衆最好還是自己看了再做評判。



標題:《河邊的錯誤》口碑兩極分化,影像敘事有特點,但卻有點不親民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4439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