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張藝謀在日本參加東京電影節,在他看來,兩國間的電影文化交流有意義和必要性。10月25日,張藝謀出席了東京電影節大師班,分享了不少幹貨,信息量很大。

通過媒體報道可知,張藝謀首先回憶了自己在東京電影節拿影帝的難忘經歷。當時張藝謀正在拍他的第一部導演作品《紅高粱》。而在這之前,他主演了吳天明導演的《老井》,這部作品被送到了當時新成立的東京電影節。那晚,張藝謀正和團隊在寧夏戈壁灘上拍《紅高粱》的夜戲,制片主任跑過來說“你得獎啦!最佳男演員獎!”張藝謀非常驚訝,這是他人生第一個男演員獎。當時劇組裏所有男演員都說“我們不要演了,導演你都得獎了,我們還演什么?”

這段分享,盡管張藝謀只是講述了三十多年前的一段往事、一件難忘經歷,但卻很教育人。

台前比幕後掙得多,而且當演員要比當導演輕松,這是不爭的事實。《老井》是張藝謀第一部主演的電影,當時他37歲,通過這部電影拿到了大衆電影百花獎、東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金雞獎三個影帝,起點太高了。

展开全文

但是在那之後,除了《古今大战秦俑情》之外,其他幾部電影他都是以客串身份出演,沒有過多涉獵表演。試想一下,如果張藝謀在《老井》之後專注演戲,也許之後就會多了一個實力派男演員,但少了優秀的第五代導演,這種選擇,是張藝謀導演的堅持,以及他對創作的專注,實在難能可貴,或許只因有了這種專注,以及不以金錢爲追逐目標的態度,才會有後續那么多的經典作品吧!

大師班上張藝謀還談到了日本演員高倉健,兩個人合作過《千裏走單騎》,在高倉健去世時,張藝謀也曾發文悼念。

他透露拍攝《千裏走單騎》時,高倉健在片場總是默默幫助別人,他謙虛、低調、勤奮,從來不坐着,也不去休息室、不去房車,永遠在現場站着,即便沒有他的戲,也站在遠處看着,他敬畏工作不愿意坐下休息。

這樣的態度給張藝謀觸動很大,他將劇組的所有椅子都撤掉,全體人員都不許坐,把桌子架高,看監視器也站着看。這樣的做法,是張藝謀對高倉健最大的尊重,這給當下不少導演在片場對演員頤指氣使的行爲上了一課,即便是張藝謀這樣的大導演,都如此尊重演員,也只有給到最大的尊重,演員才會回饋最好的表演吧!

張藝謀還談到了好劇本的珍貴性,以及重視演員的想法。他抱怨不管什么渠道得來的劇本,都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开發、修改,最長的五年十年都有。這一點張藝謀指出了當下電影市場的短板,我們不缺錢、不缺好導演和好演員,缺的就是好劇本。

同時張藝謀也表示自己是一個習慣討論型的導演,甚至會在开拍以後和演員討論出靈感,就停拍一個星期,把整個劇本改了,換一個方式拍。他認爲演員是這個電影這個鏈條的第一生產力,演員表現人物,而人物是故事片最重要的。

張藝謀也談到了自己的子女。衆所周知,張藝謀和女兒合作導演了《狙擊手》,他的兒子在《滿江紅》裏客串了書記員的角色,只有十幾二十秒的戲份。

表演時間太短,很難得出結論,但《狙擊手》能看出來,張藝謀的女兒確實傳承了他的優秀基因,在導演方面有能力、有天分。

但這也側面反映出,張藝謀其實不搞特殊化、不違背行業規矩、不搞潛規則,他沒有像其他導演、演員那樣賣力的捧自己的子女,兒子都這么大了,直到《滿江紅》才給了個角色,還只留了十幾二十秒的鏡頭,女兒也沒有靠資源和關系給太多幫助,《狙擊手》是再正常不過的合作,真是業界榜樣,也避免了外界的非議。

而大師班上最重要的幹貨,是他分享了《滿江紅》的創作思路和特殊工作方法。拍攝現場有一圈攝影機抓拍演員,穿幫也沒關系,而張藝謀在片場天天看一堆監視器,像個保安。

他表示,如果要拍一部色彩濃鬱、有造型表現力的電影就要提前跟攝影、美術等各個部門开會,從選景、設計服裝开始就着重考慮色彩和造型等視覺美感。而如果希望拍成現實主義,美術不是那么突出風格,就要提前准備很精巧的、小的攝影機,數量6到8台,全部手持,攝影師也要提前訓練,要善於到處流流動,用大量自然光,不要影響演員,讓演員連貫表現出生活質感,還原出生活色彩。

而《滿江紅》現場就用了8台到10台小攝影機拍,捕捉演員幽默、即興的對話,每一場戲都一氣呵成的拍完,不中斷,有穿幫也不要緊,後期擦掉就行了。張藝謀還調侃“不謙虛地說,我可能是中國導演裏看監視器最多的導演。”

回想一下《滿江紅》,會發現電影裏確實有張藝謀提到的自然、近乎於即興發揮的部分,最大程度挖掘了演員的表演魅力。至於流暢性,張藝謀甚至設想過將電影拍成一鏡到底,後來爲了不犧牲演員的表演細節沒有實施。70多歲的張藝謀,還在不斷嘗試、探索,用新的方式去創作,年輕的導演們更應該努力了。



標題:張藝謀在日本大膽分享,涉及電影創作和子女發展,信息量太大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4537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