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 記者:張赫)

近日,一段趙本山在舞台上用英文演小品的短視頻引起網絡熱議。視頻選取了一些趙本山經典的春晚小品,聲音卻是英文,且聲线和口型都對得上。據新京報記者觀察,在短視頻平台,除了趙本山能用英文演小品之外,相聲演員郭德綱、於謙可以講英文相聲,海外歌手泰勒·斯威夫特、演員艾瑪·沃森也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

短視頻截圖,相關視頻在短視頻平台還有很多。

據悉,這些視頻出自AI人像視頻工具。該工具支持多種輸入語言和輸出語言,用戶只需上傳視頻,選擇語言,就能自動翻譯、生成和原嘴型、聲线都匹配的新視頻。有網友感慨,“不但口型對得上,手勢也對得上,連內容都聽不出毛病,能不能教教我”。但也有網友提出擔憂“這會不會被用來模仿聲音詐騙?”

對此,新京報記者採訪中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趙虎。趙虎表示,用AI技術爲視頻中的人物更換聲音、做“翻譯”,存在多種侵權行爲。著作權角度,首先網友替換的大部分視頻內容,例如相聲、小品等,都屬於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著作權有一項是“翻譯權”,即未經他人授權,不得翻譯他人作品。“就像我們將一部國外文學翻譯成中文,必須要經過原作者的授權一樣。網友將相聲、小品、演講翻譯成其他語言,也需經過著作權人授權,否則就存在侵權問題。”翻譯權之外,此類視頻在未經著作權人授權的情況下,經修改後發布在網絡上,造成大面積傳播甚至牟利,該行爲也涉嫌侵犯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

泰勒·斯威夫特“說中文”視頻截圖。

而從被換聲音的公衆人物角度,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醜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僞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權利人不得以發表、復制、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權人的肖像。趙虎表示,此行爲利用趙本山、於謙、蔡明等公衆人物形象去制作視頻,且對本人聲音及其表達進行了二次創作,存在侵犯肖像權的問題。

近年來,AI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短視頻的二次創作,也因此出現大量“AI換臉”“AI換聲”等爭議。趙虎以爲,技術本身是中立的,技術的出現是爲了造福社會,但不正確的應用或者濫用,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侵犯了他人權益。同時,AI更換聲音也很有可能被應用到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中。“AI技術本身不是問題,關鍵是我們爲何要應用這個技術,如何正確合法的應用。”



標題:趙本山小品“講”英文?律師評AI換聲:違法!侵權不止一項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4808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