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歡我的美食文章,請點擊 “關注”,會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獻給您!

前幾天,同學喬遷新居,晚上約了幾個大學中要好的弟兄一起過去喫個飯。在我們當地一直有喬遷新居“溫鍋”的傳統,關鍵是同學在電話中信誓旦旦地說:今天請弟兄們喝飛天茅台啊!這無疑給這群“老酒客”們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效果一點也不亞於平靜湖面投下一巨石、萬裏晴空突閃一霹靂。中午的日頭剛拐了一個彎,就都早早趕到了同學家中,難免被同學一頓數落:瞧你們這點出息!引得一陣哄堂大笑:哈哈……來打牌、來打牌!

茶過三巡、牌打五圈,光茶葉都換了四五種,一個個引頸顒望,廚房中正恁凝香,終於开飯了。一席人按年齡坐定,同學熟練地打开了一瓶飛天茅台,咚咚咚……把酒杯倒滿。簡單幾句开場白,便都迫不及待地抿了一大口:嗯?不對!拿過酒瓶一看,這才明白:是茅台,但卻不是53度,是43度的那款飛天。難免被同學一頓數落:別整事,有茅台喝就不錯了。同爲飛天茅台,爲何53度一瓶難求,43度卻鮮有問津,看完終於懂了!

醬香酒的12987工藝

作爲醬香型白酒乃至整個白酒業界的領軍人物,茅台酒嚴苛遵循着醬香型白酒傳統的“12987工藝”,這也是茅系風格一脈相承的精髓。一個批次的茅台酒,釀酒周期要經歷“1”整年,這還沒有把端午制曲的時間計算在內。在貴州,高粱又稱爲“沙”,選用當地最優質的紅櫻子高粱,整粒下入窖池,嚴控碎沙率,真正的“坤沙工藝”。重陽先下沙一半,石窖發酵一個月後,再下入另一半的坤沙,先後“2”次下沙。

展开全文

前前後後要經過“9”次蒸煮、“8”次發酵、“7”次餾酒,這一套醬香工藝下來,整整一年的時間。這7個批次餾出的原酒,也有一定差別,第1、2批次稱爲“酒頭”,第7批次稱爲“酒尾”。第3、4、5批次的酒質最佳,出酒率也最高,業內稱之爲“大回酒”,第6批次的略差一點,又稱爲“小回酒”。不管是飛天茅台,還是五星茅台,只選用最優質的“大回酒”作爲茅台酒的原酒。

53度醬香與黃金比例

可能很多人疑惑,爲什么大多數的醬香型白酒都是53度,這就牽涉到53度醬香與黃金比例。上初中時,人們都學過幾何學上的“黃金比例”,又稱爲黃金分割,這個比例恰巧是0.618。曾經有人做過一個試驗:精確量取49.83ml純淨水與53.94ml的酒精混合之後,體積不是103.77ml,恰巧正正是100ml,這就是著名的“53度試驗”。通過這一試驗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白酒在53度時,正是乙醇與水分子結合得最牢固,酒質也最穩定的度數,像極了幾何學上的黃金比例。

串香勾調

選用最優質的大回酒只是基礎,茅台酒後期還要經過串香勾調、洞藏陳香。茅台酒選用小麥作爲制曲用糧,除了豐富的澱粉之外,小麥還含有多量蛋白質成分。經過發酵,小麥蛋白產生出少量酯、酸等芳香有機物,雖然只佔了2%左右,但卻構成了整個茅香的框架,這也是醬香型白酒的脊梁。

43度,實則是無奈之舉

幾個批次的優質大回酒進行混合之後,度數差不多就是53度,串香勾調後便可以直接進行窖藏。然而,茅台生產43度的飛天,則要多出很多工藝:酒精的化學名稱爲乙醇,除了親水的羥基(-OH),還有疏水的烴基(-R)。白酒想要降度,只能加水稀釋;疏水的芳香有機物分子便會釋出,使得酒體變白而渾濁,就必須進行過濾清除。去除一定比例的芳香有機物小分子之後,酒香便會寡淡,後期串香勾調便又多了很多工序,簡直就是費力不討好的事。

可能很多朋友感到疑惑:既然生產43度的茅台酒費工、費時,關鍵是還不討好,爲何還要生產。這其實是一個無奈之舉,那便是市場定律:有的人喝不了高度白酒,只喜歡喝40度左右的酒,特別是在南方地區,43度的飛天茅台酒還是比較受歡迎的。還有的人喝不了醬香型白酒,43度的飛天茅台不失爲一種曲线之法。在國外市場,也有很多人反而更喜歡喝43度的茅台酒,這可能與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人們對白酒的嗜好不同吧!

如果您喜歡我的美食文章,請“關注”我,會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獻給您!歡迎您的點評!



標題:同爲飛天茅台,爲何53度一瓶難求,43度卻鮮有問津,看完終於懂了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5342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