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歡我的美食文章,請點擊 “關注”,會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獻給您!

近幾十年,我國白酒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最不缺的便是名酒。但對於英雄,人生最大的無奈也莫過於:既生瑜,何生亮。就拿茅台酒與五糧液來說吧:茅台是醬香酒業界絕對的扛把子,也是整個白酒江湖最有權威的帶頭大哥,集萬千恩寵與一身;五糧液則是現今濃香型白酒的業界翹楚,在白酒江湖也是僅次於茅台的存在。可能有的朋友疑惑不解:都是名酒,茅台比五糧液貴那么多,濃香型與醬香型白酒有何不同?

一、傳統大曲VS獨特包包曲

曲爲酒骨,茅台酒與五糧液都是大曲白酒,均以小麥爲糧,制成磚塊樣的大型曲塊。茅台酒採用傳統的人工踩曲,在端午節前後高溫制成大曲,曲塊的外形也相對中規中矩、方方正正。五糧液則獨創包包曲,外形比較奇特,制成的曲塊一側有一個類似小山包的異形突起,這樣就使得曲塊中心溫度接近60度,基本達到中高溫制曲。

二、單一高粱VS多糧濃香

茅台酒選用傳統單一高粱爲糧釀酒,五糧液則是多糧濃香的佼佼者,是集多糧精華之大成者,也是業內釀酒工藝的巨大改革。在所有釀酒用糧中,高粱無異是天選之子,不但側鏈澱粉含量高,豐富的單寧含量對於改善白酒口感更是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五糧液對於各種糧食的配比以及釀酒工藝的把控實則更難。

展开全文

三、12987工藝VS混蒸混燒

茅台酒的核心工藝是12987,釀酒周期長達1年。在貴州,高粱又稱爲“沙”,重陽節初次下入半沙,把整粒的高粱高溫蒸煮後混入曲粉,下入石窖發酵一個月。30天後再下入另一半的新沙,混合糟沙繼續發酵,前後只2次下沙。茅台酒一共蒸煮9個輪次,前2個輪次只是單純蒸糧下沙,第3輪次後便不再下沙,單純發酵餾酒,最後一個輪次餾酒結束後的酒糟作廢棄處理。

這樣算來,釀造一個批次的茅台酒則要經過前後9個輪次高溫蒸煮,8次拌入曲粉發酵,7個批次高溫餾酒。這7個批次的原酒不論是酒質,還是產量也差別較大。前2個輪次與最後一個輪次餾出的原酒,不但酒質、口感相對遜色,產量也較低,業界稱之爲“酒頭”、“酒尾”。第3、4、5輪次餾出的原酒酒質最佳,產量也最高,又稱爲“大回酒”,這也是勾調茅台酒的原酒。第6輪次餾出的酒質相比較大回酒,則酒質稍遜,故稱爲“小回酒”。

五糧液作爲濃香型白酒,釀酒的核心技術便是混蒸混燒、老窖發酵、跑窖循環、雙輪底發酵。與茅台酒蒸糧只蒸糧、餾酒僅餾酒不同,五糧液則是混蒸混燒,蒸糧的同時蒸酒。如果不好理解,也可以通俗化認爲:茅台酒前2個輪次只蒸米飯,後7個輪次只熬米粥;而五糧液則是上面蒸米飯、下面熬米粥,蒸飯與熬粥同時進行,飯粥一鍋出。

千年老窖萬年糟,好的濃香酒離不开一口經年沿用的老泥窖池。窖齡低於30年,也根本釀造不出特曲酒。也只有這種幾十年、上百年、近千年不曾間斷使用的老窖池,不管是窖底、還是窖壁,都蕴含着有益於酒糟發酵的豐富微生物菌落,才能釀造出真正的優質濃香酒。以窖釀糟、以糟養窖,經年累月不曾間斷使用,這種窖池才能稱之爲“活窖”。

因爲每口老窖池所蕴含的有益於酒糟發酵的微生物菌落差別較大,爲了均衡所釀造出來的各個批次原酒口感一致,五糧液採用了跑窖循環技術。每個輪次發酵完成後,把相鄰窖池中的酒糟互換,進行跑窖處理,這就是“跑窖循環”。底層的酒糟除了窖壁微生物菌落發酵之外,窖底的菌落群則更加豐富。每次取出糟醅時,底層的酒糟先不取出,加入新糟繼續發酵1輪,連續發酵兩個輪次,這便是經典的“雙輪底發酵”,這樣算來發酵時間也達到了140天。

從此不難看出,茅台與五糧液最大的區別除了釀酒用糧之外,關鍵還是在於釀酒技術的不同。但對於茅台、五糧液來說,作爲各自業內的翹楚,能夠互爲瑜亮,惺惺相惜,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朋友們,你喜歡茅台呢?還是更喜歡五糧液?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積極討論吧!

如果您喜歡我的美食文章,請“關注”我,會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獻給您!歡迎您的點評!



標題:都是名酒,茅台比五糧液貴那么多,濃香型與醬香型白酒有何不同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5740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