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娛樂原創

文|沈婉婷 編輯|樸芳

《似火流年》於今晚(12月6日)在優酷會員收官。

距離《似火流年》11月17日空降播出,時間僅過去不足20天。從熱度來看,該劇優酷站內熱度峰值目前已突破7000。從低調开播到會員收官,《似火流年》可謂實實在在用“品質”撬動觀衆。

一路以來,《似火流年》的“烈度”隨着劇情深入穩扎穩打,並在後半程慢慢燃起“攻勢”;即便會員收官,仍然有不少新觀衆“入火”,展示出可觀的長线價值。

究竟是怎樣的一部年代劇,讓人越看越“真香”?

國產年代劇多以打溫情牌來和當下觀衆取得共鳴,但《似火流年》走的卻是男性向的硬核路线。市井少年、青春熱血、港片情懷、幫派江湖……從這些具有“黑幫類型”特徵的元素中,我們都能感覺到這部劇與其他年代劇的不同之處。

也正是這樣一部具有“黑幫類型”質感的劇集,嘗試以本土化的類型敘事與更多觀衆產生連接。幸運的是,觀衆通過口口相傳再一次證明了好內容不會被市場忽視。

《似火流年》也正是憑借電影級別的質感、類型突破和價值觀導向正確的雙向輸出獲得觀衆喜愛,在口碑表現上取得佳績,截至目前豆瓣評分達8分。

電影質感與年代劇生命之“火”

從一开播,《似火流年》的電影質感就收獲首批觀衆的好評。

展开全文

該劇集結了來自電影圈的知名主創。文牧野自不必多說,其執導過的多部電影皆斬獲佳績,此番獻出劇集“首秀”擔任該劇的總監制、藝術總監,也將電影級的創作標准帶入到劇中。

獻出劇集“首秀”的還有導演兼編劇韓曉邯、編劇修夢迪,二者曾共同擔任電影《奇跡·笨小孩》的編劇之二,拿下了去年的“金鹿獎”。

同時,音樂指導黃超、美術造型指導李淼、剪輯指導劉景灝等電影制作班底的加入,也爲該劇打造極致的視聽質感保駕護航。

由此,《似火流年》產生的電影質感,滲透在敘事結構、鏡頭畫面、服化道、音樂等每一處創作要素之中。

例如爲了強調人物的命運感,該劇的整體敘事分爲“聚合-離散”兩段式結構,與之對應是柔和明媚和相對硬朗兩種影像風格。如五兄弟避難躲到徐衛彪(韓東君 飾)老家那段的影調風格爲溫馨的暖色調,以烘托純粹的兄弟情;而當鏡頭轉向五人與賀爾清(劉洋 飾)搏鬥的畫面時,影像風格便馬上變成昏暗的冷色調。

在服化道的細節上,《似火流年》主創團隊翻閱、查證多方資料後,在復刻八十年代代表性元素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從演員的造型、服裝到場景、道具,都能讓觀衆感受到那個年代特有的前衛感,也展現出幾個年輕人意氣風發的鮮活氣質。

值得一提的是,全劇濃墨重彩刻畫的打戲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幹淨利落的動作,拳拳到肉的硬核打鬥場面,以及根據人物特質設計的專屬動作等,都在視覺呈現上更具衝擊感,也更能表現人物情緒的變化。

體現電影感的細節還有很多,比如各種長鏡頭、跟鏡頭等鏡頭語言的運用,加深了畫面的真實感和動態感。再如音樂的介入,據悉,劇中一些名場面都是先有音樂再找戲的創作感覺,使音樂更好地貼合每場戲的情緒。

整體而言,電影級的視聽質感讓《似火流年》完成了長劇集表達的觀感升級。但更重要的是,這種視聽層面的外在質感,會爲劇集的內在質感帶來加成。

在蒙太奇的視聽語言之外,該劇將硬核少年群像的塑造和豐富的情感展現相結合,張弛有度的敘事節奏下,更有對人性的極致刻畫,從凝望深淵到在深淵處回望,從而完成對全劇主題的升華。

“黑幫類型”質感劇集的本土化破題

提到講述80年代社會經濟轉型時期的年代青春劇,大多數都是圍繞那個年代的青蔥歲月、情感故事、發展機遇等角度來呈現。

而《似火流年》卻選擇以一種回望的視角去看五位普通市井少年在一腔熱血的青春時代,由於各自不同的選擇而走向不同的道路和未來。

單從這個角度而言,該劇在同類題材中已十分鮮見。

更爲特別的是,在年代劇的大框架下,《似火流年》還完成了“黑幫類型”質感劇集的本土化破題,挖掘出一條新的國劇類型創作方式。

受限於種種因素,“黑幫類型”在中國內地的影視市場中仍較爲稀缺,在劇集市場更是鮮少有人嘗試。

那么,《似火流年》又是如何做到“黑幫類型”在劇集領域的類型突破和本土化呈現的呢?

一方面是對於“黑幫類型”質感的把控。

在這部劇中,大量硬核的動作戲帶給觀衆全方位、沉浸式的觀感,不少觀衆表示“很久沒有看過這么實誠的打戲了”。

如汪母(王姬 飾)出意外的那場戲中,徐衛彪、汪磊(賈弘逍 飾)等在酒吧激烈打鬥,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種真實的“痛”感。

打架、鬥毆、恐嚇、復仇……在一場場貼身肉搏的打戲中,“黑幫類型”質感撲面而來。

不過,爽感和痛感並非終極目的,極致的視聽從來都是爲內容的表達,本劇處處體現出主創們在創作上的分寸把握。

還是以最具代表性的動作場面爲例。不難發現,該劇在處理動作場景時並沒有刻意營造快節奏、激昂的氛圍,而是結合每個人的獨有特質,在打戲中賦予人物流動的情緒,使動作戲不止停留在“打”的層面,而是兼具觀賞性和情感變化。

因此劇中人物的打戲各有各的風格,比如徐衛彪屬於喜歡硬着來的“生猛選手”,橫衝直撞,常常用彪悍的體格壓制對方。相比之下,战鬥力最強的汪磊就屬於“耐力型”,加上不怕疼的天生技能,通過挨打耗盡對方體力然後發起反攻。

另一方面是貫穿始終的現實質感。

熟悉文牧野電影作品的觀衆應該知道,其以現實題材見長,此次監制劇集,同樣將現實題材基因一以貫之。

首先是在故事架構上以倒敘的形式來展开。

《似火流年》每一集的开篇很特別,用年長者半紀實性的訪談切入,倒敘展开敘事,頗有回憶錄的味道。受訪者大都是當年事件的不同參與者,以第一人稱講述那時的所想所爲,而訪談的形式也提供了一種更加貼近那個時代的現實語境,迅速將觀衆帶入彼時的情境之中,同時也提升了故事的層次和維度。

其次是對於本土元素的細節刻畫。

例如牛仔褲、花襯衫、郭富城頭、《上海灘》主題曲這些寄托港片時代的物件和音樂,與當時老北京的真實樣貌形成了鮮明的對衝,卻又極具歷史韻味。再如,在場景的搭建上力爭精准還原那個年代的風貌,如閉塞而狹窄的胡同、牆上的衛生標語、鋁制飯盒和水壺等,都與大衆記憶中的場景基本一致。

還有對幾位“江湖少年”的塑造。

《似火流年》中的幾位少年,個個都懷揣着對“江湖道義”的崇尚,他們在學校和家庭中找不到生活重心,轉而將希望寄托在“闖蕩江湖”“兄弟義氣”之上。

然而,所謂的“江湖道義”,放在古代,是“快意泯恩仇”的英雄主義;但放在新時代,卻是誤入歧途、滋生犯罪的溫牀。少年們因爲對“江湖”的遐想走到一起,卻也因爲“江湖”的險惡自食苦果,最終走向了不同的生命軌跡。

無論是亦正亦邪的徐衛彪,還是聰明穩重的林志華(張耀宇 飾),抑或是失去痛神經的汪磊、愛財如命的張鵬(甘昀宸 飾)、富二代忠余楠(張宥浩 飾),這些非典型主角人物的命運沉浮,都折射出對所謂“江湖道義”和“個人英雄主義”的反思與批判,也時刻警醒着觀衆,不管身處何種時代,仗義都不應凌駕於正義之上。邪不壓正,才是永恆的主流價值觀。

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似火流年》更像是一部關乎人性的“警示錄”,其聚焦的不是大時代下的宿命,而是個體選擇的因果。無論有多少個徐衛彪、汪磊、忠余楠和張鵬,也總有林志華,你可以在任何一個岔口回頭和轉身。

電影班底探路精品劇集

前面提到,《似火流年》的核心主創團隊是電影班底,他們也都來自以文牧野爲核心的夢將軍,在這部劇集中,他們完成了“黑幫類型”在國內劇集市場的破局,展示了對類型創作的精准把控。

作爲一家年輕的影視公司,以創作者爲核心的夢將軍影業曾創作出多部優秀電影作品。此次借由《似火流年》入局劇集領域,仍秉持“創造溫暖有態度的作品”的理念,將好故事、好作品講述給觀衆。

我們注意到,由夢將軍打造的另一部劇集《鴉雀無蹤》入選了2024愛奇藝青春片單,並已官宣概念海報。據悉,該劇聚焦於懸疑科幻題材,將圍繞平行時空背景下一對父女的故事而展开,其中涉及的人性抉擇、人情冷暖等議題,頗具現實意義。

可以看到,從具備現實質感的年代劇到具有科幻色彩的懸疑劇,夢將軍團隊對於不同類型作品的把控始終保持开放多元的態度。更難得的是,在類型敘事的大框架下,夢將軍一直保有着溫和的人文關懷,始終傳遞正向符合中國本土的價值觀。

包容开放的態度還體現在夢將軍對於優秀創作者的吸納與合作。除了持續深耕現實題材領域的文牧野導演之外,夢將軍也一直向更多青年創作者敞开大門,爲他們提供更舒適的創作環境,开發更多不同題材類型的作品。

而《似火流年》之於夢將軍,不僅是完成了一部“另類”年代劇在高水平視聽語言和情感表達上的破題,更是標志着由文牧野帶領的以創作者爲核心的夢將軍影業聯合青年優秀的創作者,堅守一起創造年輕有活力、溫暖有態度的作品的初心,开始向觀衆交出一份精品答卷的良好开端。



標題:《似火流年》,“年代江湖”下的類型破題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5919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