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變冬日“養生水”專家提醒:仍舊是酒,不可貪杯

每到冬天,“煮酒”就會流行起來。無論是四川人鐘愛的煮啤酒,還是具有聖誕氛圍的熱紅酒,寒冷的冬天喝上熱騰騰的一杯,都能從胃暖到心。今年,“香橙熱米酒”成爲這個冬季的高熱度飲品。近日,這一飲品的相關教程視頻在社交平台上點贊量近20萬,同時登上熱搜榜,廣受網友歡迎。

對於這類“煮酒”,大家普遍認爲煮制後酒精會揮發,不易醉又驅寒,同時加入一些水果、香料後,口味更豐富,甚至還有養生的功效。事實真是如此嗎?今日,記者採訪四川省人民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李俊賢與臨牀營養科主治醫師宋怡,對此進行解讀。

熱點回顧:

煮酒成冬日“快樂養生水”

近日,“香橙熱米酒”成爲繼煮啤酒、熱紅酒之後冬日飲品屆的新“網紅”。在相關的視頻教程中,博主將香橙切片,再加入枸杞、紅棗與一大勺米酒,接着加入橙汁和水,煮至沸騰後,一鍋香橙熱米酒就做好了。

展开全文

視頻引發網絡關注,點贊量近20萬,相關話題“香橙熱米酒”登上熱搜榜。許多網友看到視頻後躍躍欲試,有的已經交出了“作業”,表示這樣煮米酒好喝又暖和。

還有四川網友指出,其實這一熱米酒的做法與川渝地區冬日常喝的煮啤酒有異曲同工之處。“把水換成啤酒試試,在溼冷的冬天圍着火鍋喝煮啤酒真的太舒服了”“川渝人民獨享的冬日快樂水就是‘煮啤酒’”。

與之相似的還有來自西方聖誕節常做的“熱紅酒”,在冬天也常常佔據社交平台的美食飲品區,“家庭版熱紅酒”“最好喝的熱紅酒配方”“0失敗的冬日果香熱紅酒”……相關的教程、經驗分享帖不勝枚舉。

市民聲音:

“熱酒好喝還不醉,加了紅棗、枸杞聽着就養生”

一瓶酒,加些水果、冰糖,再放入一些香料或枸杞、紅棗等,用小火煮至沸騰,一杯熱酒的煮制方式不外乎於此。作爲冬季大熱的飲品,有的酒友大贊煮過的熱酒好喝不醉又養生,也有的酒友卻認爲熱酒再好終歸還是酒。

市民苟先生在冬日裏常喝煮啤酒,也曾經“跟風”嘗試過熱紅酒,他認爲這些煮的熱酒都算不上是酒。“因爲煮的過程中酒精揮發得差不多了,喝着不醉人,也沒有那么濃烈的酒味。”並且,由於在煮制的過程中加入了水果、冰糖,酸酸甜甜的口味其實更像飲料。如果還加入了枸杞、紅棗這些食材,“聽着就更養生了。”苟先生說道。

陳先生表示,自己並不愛喝熱酒,也並不認同喝熱酒更健康的說法。“說到底,還是酒,酒精在煮的過程中雖然揮發了些,但不至於養生。”陳先生補充說。

專家解讀:

熱酒雖然好但不可貪杯

那么,煮酒是否具有養生的功效呢?記者採訪四川省人民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李俊賢與臨牀營養科主治醫師宋怡,兩位專家表示,煮過的熱酒雖有益,但歸根結底還是酒,切不可貪杯。

李俊賢從中醫的角度分析道,煮酒是傳統的飲食習俗,在冬日喝點熱酒,可以起到溫經通絡、補陽氣的功效,在烹煮過程中加入枸杞、紅棗、水果等也都是可行的。“冬天喝些熱黃酒、熱米酒之類的,也能夠驅寒保暖”。李俊賢補充說。

不過,宋怡從營養學角度提醒道,煮酒仍然是酒,不可多飲。她進一步解釋道:“酒精在加熱烹煮的過程中,部分酒精會揮發,因此熱酒中的酒精含量會略低一些。但揮發的酒精量根據烹煮時間和溫度有關,無論如何,烹煮後的熱酒中依舊會有酒精存在。所以,也不能一味多喝。”

宋怡介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提到,成年人每天酒精攝入量最好不超過15g,相當於啤酒約450ml,葡萄酒150ml,白酒50ml,高度白酒30ml左右。經常過量飲酒會增加高血壓、腦卒中、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的發生風險,還可能會導致急慢性酒精中毒等危害。同時,由於煮酒時爲了提升口感會放入冰糖,大量飲用可能導致糖分攝入過多。因此,宋怡建議大家,飲用熱酒要適量,不勸酒,不空腹飲酒。

另外,宋怡提醒,孕婦、乳母、兒童少年等特殊生理階段人群,有慢性基礎疾病患者如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胰腺炎、肝髒疾病、過敏性疾病等患者都不應飲酒,血尿酸過高的患者不宜大量喝啤酒。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朱馨月 圖據網絡 責任編輯 何齊鐵 編輯 王淇



標題:煮酒變冬日“養生水”專家提醒:仍舊是酒,不可貪杯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6338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