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將與大家分享這篇選自《城市季風》“特刊”——《在閔行,遇見上海》一書的《大師的小酒館》,一起看看玉雕大師开出的燒烤店是什么樣的?

大師的小酒館姚佳妮

從滬閔路轉入光華路,向前走一百多米,就來到了位於79意庫入口處的“大師的小酒館”。門口滿地藍白兩色的海浪彩繪,在上面每走一步都有追波踏浪之感。而那棟二層小樓,則是滿牆的手繪,透着濃烈的熱帶雨林色彩……

老板陳申樂有着很多身份,早年在大學學的是服裝設計,後來成了赫赫有名的海派玉雕大師,作品屢獲“神工獎”“百花獎”等各類獎項,工作之余他還是位職業葡萄酒品酒師……這每個行當,聽起來都是高端又文雅的;燒烤,可是夜市黑暗料理界的頭牌,實在是下裏巴人的俗。讓我忍不住猜想:這雅俗結合,玉雕大師开出的燒烤店是什么樣的?

華燈初上,原本安靜的79意庫園區,也因小酒館閃爍的霓虹和大屏幕而漸漸熱鬧起來。走進店內,一牆的綠色,滿滿的森系感撲面而來,很適合假想自己徜徉在某個遠離塵囂的森林中。來到吧台,陳申樂向我展示了各種酒品後,還饒有興味地讓我看那堵磚牆,細看之下才發現不是牆紙。他自豪地介紹:“是我自己畫的,還可以吧?”店裏的裝飾,大到整體的設計,小到一個擺件,哪怕貌似不經意的東西,無不透出他的審美趣味。樓梯口的黃酒壇子,竟用來種了三角梅。

我挑了一個店門口的座位,落地窗,頭頂是取暖燈,像極了歐洲咖啡廳的露天位。而投影儀的屏幕就是酒館對面的一整堵牆,賽過100英寸(2.54 米)大屏幕。最近正值世界杯,牆上投的是賽前集錦的體育節目。坐在這裏,低頭可以喫到烤架上的食物,擡頭能看到遠方的世界,真是很不錯的體驗。

老板直接吩咐夥計給我配一點菜。沒有看菜單,等待我的是一個大大的盲盒。小酒館,自然先要來喝酒,陳申樂憑着品酒師的眼力,給我點了一杯百香果精釀啤酒。我抿了一口,忍不住贊嘆好喝,感覺不像是在喝酒,更像在喝果汁,但又不乏啤酒那種醇厚的麥香,真是完全擊中女生的一款啤酒,愛了。

展开全文

藝術家是不滿足於復制和雷同的,陳申樂尤其如此。市面上的燒烤店大多用冰凍肉,當天預熱一下,烤焦黃後撒上調料,就能遮蓋掉食材新鮮度的不足。陳申樂說他不要套路,他的燒烤店食材要新鮮,菜品要特別。竹籤上的羊肉切得大小適中,羊肉的滋味很濃——老板說這是熱氣羊肉,早上去市場上买新鮮的,然後用刀工切出來的。烤牛腱子肉一端上來就香氣撲鼻,新鮮的肉不用過分調味,也不用烤焦,那肉的鮮香已然可以比過任何一種調料了。烤玉米真是有些意外,一小排的玉米粒串在一支竹籤上。玉米的口感不同於一般的蔬菜,軟糯有彈性,稍稍加了點孜然粉,嚼起來竟喫出了一絲肉味,但不是大塊的,而是小顆小顆的。突然覺得,這道菜如果改名爲:烤“珍珠米”,用上海話才更顯出它的精致感。烤面包正中我下懷,焦黃、松脆,可夾肉可蘸醬,說實話,在燒烤店喫到烤面包,於我還是第一次。

陳老板另一個不走尋常路的做法是不但賣啤酒,還賣熱的黃酒。冬天的燒烤是不太友好的,剛烤好是熱的,拿上來是溫的,稍微說兩句就涼了,夏天爽口的冰鎮啤酒,到了冬天多少有些尷尬。老板說他特別买了一個酒精爐,同時還推出了一款暖熱的黃酒。感覺在這裏喫燒烤,天可以慢慢聊,酒可以慢慢喝。“一家店能滿足客人,就養人了。”他說。其實,除了氣溫,一些本地食客覺得啤酒加海鮮是會導致痛風的,於是他推出黃酒也不失爲一種解決方案。陳申樂說:“這才叫好玩,去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他好像不怕問題,喜歡把問題逐一擊破的過程,就好比遇到一塊並非完美的籽料,或許有瑕斑、或許成色不夠清透,但他總能想辦法巧妙地化朽爲奇。

這時,服務員送來一盤烤好的生蠔。我用筷子小心地把生蠔請出殼,喫到嘴裏,滑嫩多汁。生蠔是小酒館的招牌菜,老板將價格定得很親民。一邊喫,他一邊給我講起一個顧客,每次來,坐下只點六個生蠔,兩杯啤酒(還是最便宜的15元一杯的德式小麥),充卡還打八折,來喫了幾次了。聽着這個故事,我不禁問他,這樣的“黃金點菜法”是否會把店喫虧本?對此,老板倒是有他自己的判斷,或者說調侃:“不至於虧本,但被這樣懂經的顧客佔了便宜,好像還是蠻开心的。我朋友說,做燒烤店要熬得住。熬得住的事情我可以!”

夜深了,進店來擼串看球的客人多了起來,我也打算起身離开,齒間燒烤味和百香果啤酒味還未消退,回味着陳申樂的話:“我比較喜歡我的名字,樂,樂在其中,我就圖個樂。我希望這個地方有煙火氣,有好多朋友可以過來。朋友聚着聚着就聚起來了,沒有這口酒,沒有這口菜,人家就走了。”我想這就是他在小酒館中融入的玉雕哲學吧:細細雕琢,慢慢養,並樂在其中。

《城市季風》自2013年創刊以來,已走過了十個年頭。融文化、生活、時尚、資訊爲一體,高品位、全方位、多視角解讀具有豐富底蕴的城市文化,講述發展歷程中的城市故事,是反映城市生活形態,頗具特色、格調高雅的閔行新“文化品牌”。《城市季風》是一個關乎水和鹽的故事,“裹挾而來的是溶化在水中、彌散在空中的那一勺鹽,或雜陳世相,或呼吸古今”。倘若因此喚起你我對那一小勺鹽的些微記憶,那已經是這陣季風勉力抵達的最深處。

十年時光荏苒,如今重新出發,行走在閔行的街頭巷尾,穿行在時間的縫隙裏,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和心態原創編著《城市季風》“特刊”——《在閔行,遇見上海》一書,最終將這把打开閔行的鑰匙,遞交到您的手中。期望讀者通過這些文字,對閔行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了解閔行與上海的文明脈絡、文化基因,重溫上海城市的基因傳承、城市精神,期待更多讀者通過走進閔行,戀上這座城。



標題:這家燒烤店藏得太深!老板還是玉雕大師丨城市季風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6497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