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胖部/文)臨近收官,《仙劍四》和《祈今朝》這兩部“仙劍”IP劇集,最終沒能上演什么驚喜。

作爲兩大平台的开年古偶,兩部劇遭遇的口碑滑鐵盧,限制了其在播出和話題上的進一步發酵。截至1月底,《仙劍四》的站內熱度最高爲7749,而《祈今朝》在另一平台最高熱度24815,從數據層面都不令人滿意。

相關討論進入了更嚴重的階段。1月31日,#古偶致命四連擊#的話題登上熱搜主榜,引用了近期幾方聲音指出古偶劇已經成爲一種內容無價值、制作無門檻、觀衆無好感的影視窪地,搜狐娛樂近期發布的內容也被引用其中。

圍繞今年古偶第一“劍”的爭議,已經在泛化爲對古偶整體的質疑語境。

古偶劇“蟑螂窩”?

“仙劍”IP劇的失利是個體問題嗎?還是當你在房間裏發現一只蟑螂,家裏已經有了個蟑螂窩?

問題似乎是不言而喻的,關於兩部劇的爭議,其實都是古偶劇老生常談的頑疾。

比如選角,流量先行的演員與缺乏基本的角色詮釋,雖然是偶像劇長期以來的通病,但如今的觀衆無論是對“半永久妝容”還是“夾子音”,已經越來越沒有耐心。

而從角色外形的角度,如今的大部分演員又達不到“靠臉喫飯”,讓演技欠缺的問題顯得難以忍受;尤其是如《仙劍四》柳夢璃這樣的角色,在類似“絕代佳人”的設定下,觀衆對演員的外形有更高的要求,客觀上有無法入戲的問題。

展开全文

再比如美術、服化道等制作層面。《仙劍四》在這方面被指責得更多,無論是近年少見的、如此明顯的演員“摳圖”,還是片尾畫面裏出現的汽車,都讓觀衆忍不住質疑該劇傳聞中的投資額。

最重要的重災區還是劇情。相對來說,《祈今朝》的劇情被認爲有其優點,比如洛氏雙生子的糾葛牽絆,包括輕喜劇化的劇情處理等;而《仙劍四》進入瓊華派之後的部分,也有可圈可點的部分。

但問題也是一致的,故事處理的低幼、降智,給了觀衆三倍速觀劇的理由;故事邏輯的欠缺,也很難吸引路人盤受衆。在演員將“單純”等同於“傻”的刻畫下,這些部分更加讓人難以忍受。

這些吐槽其實完全沒有什么新鮮詞。但問題就在於,如今的劇集不該和過去一樣。

從2021年各平台發力內容升級、降本增效开始,長視頻行業迎來了一次自我洗練、革除弊病的過程,在這背後是平台側的制作邏輯從“流量爲王”轉向“內容爲王”。

當然,這不是因爲頭部平台良心發現,或者剛剛孵化了審美細胞。

“流量爲王”的邏輯是,當大平台們在2014年前後开始做自制劇,相較於靠內容說話,依靠流量明星、制作高流量內容,是更符合互聯網思維的運營模式,資本、行業公司到明星,多年來在這種模式下形成了合謀。

但到2019年後,隨着“億級會員平台”的出現、互聯網人口紅利見頂,用戶轉化率直降的同時內容成本還居高不下,流量的粗暴驅動已經很難爲資本講故事。

靠內容升級、更優質的服務獲得用戶粘性和進一步增長,成爲新的生意路徑。2022年1月,兩家平台的項目會上演了“綠燈會變紅燈會”,“70過2”的淘汰率讓行業震動。

大平台开始玩真格的了。

也就是在這一年暑假,《夢華錄》《星漢燦爛》《蒼蘭訣》等一批口碑主導的爆款,引爆了冷卻已久的市場;2023年初的爆款潮,在已經形成良性循環的劇集市場完成了新的擴圈,讓很多非常規受衆接受劇集成爲新的“社交貨幣”。

但“倒車”开得比預想的更早,也更嚴重。

是時候焦慮了

應該承認,古偶劇的口碑危機有客觀環境的影響。

一方面,不可否認劇集傳播的輿論環境較以往更不友好。因爲各方面的競爭加劇,基本每部劇在上线之初都會經歷口碑衝擊,如《繁花》也在首播日迎來“小時代之繁花時代”的熱搜。

相反,普通觀衆對口碑的接收、口碑到熱度的轉化要更慢,已經成爲市場的新現象,去年不少爆款劇數據都是如此;《蓮花樓》在收官日才實現站內破萬,但收官後反而走出了比較長期的數據曲线。

另一方面,2021-2023年上半年,劇集市場諸多優質劇集持續擴大基本盤,讓更多原本的路人开始成爲劇集受衆。他們沒有以往深度受衆的磕點與爽點,讓熱門劇更容易出現負面口碑。

而市場在內容升級的大環境下也進一步成熟,提高了對劇集的要求,包括價值觀成爲劇集評判的重要指標,這也是近幾年的新現象,更开始尋求偶像劇在情情愛愛之外的更多表達空間。

當劇集質量开始开“倒車”的時候,承擔主要流量任務的古偶劇,面對的危機也更大。

比較明確的現象是,熱門劇开始踩空。

這在2022-2023年其實是少見的,尤其是劇集市場熱度最高的2022年底,平台頭部劇幾乎無一失手,《卿卿日常》的爆款之路可謂順風順水;包括新生代陣容的《少年歌行》,在去年初的“狂飆”潮下也能讓平台立於不敗之地。

但春季檔期开始,主要古偶劇的口碑下滑已經越來越嚴重,少數頭部劇如《重紫》《長月燼明》基本成爲口碑重災區,後者成就爆款,一定程度上還是得益於彼時劇集市場的超高熱度,讓話題轉化率很高。

而在暑期檔,《長風渡》的劇情魔改,讓市場降溫勢頭逐漸明顯,這部站內熱度快速破萬的劇集,居然在收官期跌回了不足萬的數據。此後,更多的劇集开始在播出出現口碑崩盤。

其中有平台側的責任,在市場前所未有的熱度下,選擇上线了不少“積壓劇”清庫存,包括《玉骨遙》《安樂傳》等,以前者的超強傳播,最終也沒能實現站內破三萬。同時,平台過會的難度顯然在大幅下降。

各行業公司也沒再延續上年的品質表現。《蒼蘭訣》制作方恆星引力的古偶新作《七時吉祥》,表現讓行業內外都有些猝不及防。而暑期檔之後的主要內容,包括但不限於《雲之羽》《田耕紀》《寧安如夢》《一念關山》等,都在口碑上表現出或多或少的爭議性。

對於之前“喫過好的”的觀衆,這種整體性的品質坍縮,嚴重拉低了觀劇熱情。當下對兩部“仙劍”所表達的情緒化觀點,可以認爲是獲得希望又陷入失望之後的表現。

對於行業,這已經是個危險的信號。

而各平台與從業者如此迫不及待分饗剛剛升溫的市場,其集體無意識的短視,也着實讓人嘆息。

古偶內容升級,結束了嗎?

不可忽視的是,古偶內容升級或者說劇集行業的改革,本就是個大難題。

多年來,行業的構建都是以一套“流量爲王”的體系建立的,明星以流量衡量含金量,各公司以粉絲基本盤爲主導做營銷,平台用數據給資本市場講故事。即使平台想自上而下地做出改變,同樣會面對來自整個供應鏈的壓力。

搜狐娛樂此前的文章裏,就曾有採訪對象表示缺乏亮點的藝人會被送去演古偶出名,而這僅僅是整條產業鏈的一環。由此不難看到,在目前的行業環境下,打造精品需要很大的代價。

先釐清一個概念,什么是好的偶像劇。

我們不會用正劇的標准要求偶像劇,20多年的行業探索已經證明,相較於一般影視劇,偶像劇以市場中毒性爲主導的制作,重點是進一步放大對年輕男女的“造夢”需求。

如今的觀衆需要的夢境,與過往有相同,也有不同。

相同的,比如對演員的要求,是否足夠美型、主演之間是否存在化學反應,對偶像劇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設定是否讓觀衆有代入感和共情感、演員是否和人物匹配,進一步對劇情提出了要求。

如今,造夢的要求在提高。教育程度和眼界更高的觀衆,不再滿足於五毛特效或室內搭景,對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許多古裝劇开始參考真實的歷史服飾禮儀等;同時,角色的行爲邏輯如果違背當代價值觀,很可能造成劇集口碑崩塌。

那么,過往半年到底是平台和公司需要的一個過渡期,還是真的开了行業的倒車,要看接下來的作品,是否能回到優質偶像劇的序列。

2024年的古偶數量,完全不缺驗證趨勢的樣本。根據各家去年發布的片單,在今年近400部平台劇中,古偶劇超過百部。

其中不乏頭部大劇,比如備受關注的《狐妖小紅娘》系列,以及同爲85花帶來的《與鳳行》《念無雙》;小花們還有《白月梵星》《永夜星河》《錦月如歌》《惜花芷》等。男頻則有《慶余年2》《大奉打更人》《藏海傳》《凡人修仙傳》等。

在這些劇中,多少還能看到2022年平台提出的“無創新不過會”原則,也各有值得期待的原因,希望最終的成品能夠兌現觀衆的期待。

在這個長視頻質變的關口,作爲流量大頭的古偶劇,不能再把好不容易留下的觀衆趕走了。



標題:2024古偶第一“劍”劈空,《仙劍四》《祈今朝》背後的行業大危機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7748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