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晚間,電視劇《鄉村愛情16》在優酷7集上线,正式开啓了首播模式。從目前的這幾集內容來看,這一季講的依舊是謝廣坤作妖,宋曉峰丈母娘“懷孕”等等家長裏短的故事。該劇當中,象牙山的各大企業,依舊是欣欣向榮的景象。尤其是开局,光喫過年的飯,就喫了兩集之多。

老編我之所以看《鄉村愛情》系列電視劇,主要是想看看趙本山老師的戲。奈何,《鄉村愛情16》首播劇情,一口氣上线了7集,但這7集內容當中,趙本山老師只有兩場戲。第一場是群戲,他家开始過年。第二場戲,是簡單的對手戲,他和媳婦談兒子不成器。這兩場戲,也沒啥笑點,反倒是看着挺悲涼。

從現在這7集來講,想看趙本山的話,這部《鄉村愛情16》應該不能滿足觀衆們了。話說,這部電視劇,7集內容,趙本山老師只出了兩場戲,爲什么這部電視劇還那么火呢?喜劇,當然是其中一項原因。但如果我們認爲“喜劇”是它火的唯一原因,就大錯特錯了。

《鄉村愛情》系列劇,其實滿足的是一大批學歷不高、認知能力有限的觀衆的樸素的價值觀表達的需求。我這裏強調一點,“學歷不高”和“認知能力有限”這兩處,我不取其貶義,因爲我的很多鄉親朋友們,都是這個樣子的。這是一個普遍的、共性的特徵,這個群體,也是非常容易被電視劇們忽視的群體。

展开全文

最近這些年,電視劇在敘事價值觀上,現代化了很多,城市化了很多,反倒是缺乏了《鄉村愛情》這類價值觀的敘事內容。《鄉村愛情》系列劇,不能簡單地歸爲鄉村價值觀敘事。因爲當下的鄉村價值觀,也不是《鄉村愛情》當中這個樣子的。這部電視劇的價值觀,似乎可以歸爲“阿Q式”的,傳統農業時代的價值觀殘余。

如果我們帶着更高的智慧去審視這部電視劇作品當中角色的時候,會發現他們的悲劇性。這批角色,如果在魯迅先生筆下,一定是被哀其不幸和怒其不爭的。但是,在《鄉村愛情》系列劇當中,這批角色沒有被哀其不幸,相反,劇作熱情洋溢地講着他們蒸蒸日上的生活,即便是這種生活已經超離了農村生活的真相。

同時,《鄉村愛情》系列劇也沒有怒其不爭。相反,這部電視劇以角色們表面上的“爭執”來求取笑點,獲取所謂的包袱和樂子。魯迅先生筆下的這些角色,以指出其劣根性,來實現悲劇價值——尼採式的悲劇。《鄉村愛情》系列劇當中的這些角色,也運用他們的劣根性,來實現大量的喜劇包袱、笑點內容,在這種,沒有哲學、社會學上的悲劇,只有簡單幹脆的喜劇,不需要動腦子的樂子。

經典文學作品當中,以角色劣根性爲前提表達的作品,讀者們閱讀之後,會生出莫大的悲憫來,還有更多的人性反思,和求取善良的莫大動力等等。比如說,大家讀《悲慘世界》,一定是我說的這種感受。我相信,我的讀者們,是有閱讀《悲慘世界》的能力的。但是,《鄉村愛情》系列劇的鐵杆觀衆們,不一定有這個閱讀能力。

在這部電視劇作品當中,則不把劣根性指向悲劇,而是指向了簡單的逗樂子。它甚至於不要什么喜劇的內核是悲劇的設定。《鄉村愛情》系列劇當中,採取了一種認可與贊譽這些劣根性的方式,爲大家營造了一個農村世界的烏托邦。舉個例子。

《鄉村愛情16》一上來,就是各家都在喫年夜飯,然後,這批人,就嚷嚷着,這個講話,那個講話的。站在更高的維度上來講,這其實就是劉震雲老師所說的,平常生活當中不被重視的那批人,他們往常都是自言自語的。而越是這個時候,他們越需要一種無用的講話式的表達。但是,《鄉村愛情16》卻並不站在更高的維度上嘲笑這批人,這批講話者。相反,劇作認同這些講話,並且營造這種喫飯之前的講話氛圍。

這種營造,就讓很多知識層次不足、認知能力有限的觀衆獲得了莫大的認同感。大家感覺,自己的價值觀終於被一部電視劇認同了。現實生活當中,這些觀衆,其實都是沉悶的,是不被重視的,沒有表達機會的。能夠在一部電視劇作品當中,看到自己認同的價值觀,他們如獲至寶。

大量落後與落伍的價值觀,被《鄉村愛情》系列劇認同起來,喜劇表達出來,繼而,形成了一個農村的烏托邦世界。持有這類價值觀的觀衆,當然會看這類電視劇上癮了。這種上癮,跟很多觀衆看《覺醒年代》上癮,異曲同工。(文/馬慶雲)



標題:《鄉村愛情16》首播,7集內容,趙本山只兩場戲,爲何還這么火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7798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