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邪

“科目三即將登上春晚。”

這個消息出現即登頂,和“梅西缺陣”共同成爲2024春節前討論聲量最大的兩件事。

在不少人心裏,“科目三”的走紅是不可思議的。它的配樂、動作、使用場合,都將國風轉爲土嗨,加上“男色營銷”的映襯,並不適合在正式的場合出現。

在許多年輕人看來,“更不適合出現在春晚”。

春晚,是闔家歡樂的必備項目,是幾代人溝通交流的媒介,是熱鬧喜慶的過節象徵。但同時,它的符號被偶像生態、碎片內容、情緒時代賦予了衍生的含義。變成了粉絲們自證咖位的年度行程,短視頻的素材和選題,以及觀衆們“印證狂歡”的工具。

“春晚押題”成爲了節前標配,靠着調侃收割流量池的表現之下,小娛搜索分析之後,看到的更是大衆對於內容創作本身,以及對當下低級創作方式走紅、被效仿、被批量產出的不解、迷茫。

展开全文

春晚似乎只是成爲了一個切口。大衆需要一個足夠普世的載體,去承載所有的情緒,承載所有的期望。

科目三的走紅,雖然被貼上了“不體面”的標籤,卻也成爲它傳播力強、受衆龐大的證明,走上春晚的支持力。

回到底層,還是那一句簡單的衆口難調。

怎么才能把“科目三”用好,才是對於當下內容創作的重要一問。

夢起papi醬,三年又三年

七年前,《papi醬的春晚預測》橫空出世。papi和朋友霍泥芳,一人舉着一根筷子,從主持人演到馮鞏,從蔡明演到郭冬臨,五分鐘不到的視頻,歌舞匯聚、熱梗齊聚,一經發布,就在B站衝上排行榜第一。

隨着視頻裏出現的“辣眼睛”“藍瘦香菇”等詞匯和情節被逐一應驗,《papi醬的春晚預測》成爲養老視頻,在每年春節前被盤到包漿。

以此爲起點,對春晚的預測視頻成爲了每年的必備項目,並逐漸演化出了“整活”的標准套路。

對2024年春晚的預測,大多以“網絡熱梗抖包袱 +融入社會議題拉近觀衆距離+和和美美大結局”的三段式結構。

目前被押寶的2023網絡熱梗,包括但不限於,mbti人格測試衍生出的諧音梗“相親相愛ie家人”,和東北旅遊一起走紅的南方小土豆,以及賣萌語氣尊嘟假嘟。

小品的議題,大多以婚戀、婆媳關系、加班站崗等情景开啓,短視頻創作者們最愛的結尾,則是膾炙人口的“大家一起包餃子”。

大多數的春晚預測,或多或少透露出了對春晚部分程序化小品的調侃,但最开始的“春晚預測”,其實就是一場以流量爲基准的靈感選題。

papi醬曾經在採訪中提到了這個選題的偶然性。“那天其實我們是在聊另外一個選題,聊到十一點多了,大家說歇一會兒,然後就聊起來春晚,說到了好玩的地方,然後就說那就拍視頻,很快,當天晚上兩點多就拍完了。”

視頻最後的小字寫着:感謝每一位爲陪伴我們度過春晚的老師,期待新一年的春晚。

那一年的春晚,也確實不負衆望,出現了不少高質量節目。

還沒有說出“辣眼睛”的蔡明,和潘長江靠着《老伴》這個小品,貢獻了不少金句。

比如“顏值越高,責任越大”、“取個快遞人都不一定給他”、“媽媽得送你去動物園”,以及真摯濃情的土味告白——“什么你的我的,連你都是我的”。

被網友戲稱“最後防线”的沈騰,褪去“奸懶饞滑”,演了個孝順女婿,被魏翔的“心有力而余額不足”噎到無語。

除此之外,以“大家閨秀”和“大家跪下”姥姥爲切入口的《姥說》,春晚難得的完全南方口音小品《阿峰其人》,也都出現在2017年春晚。

但到了2023年,觀衆們發現,類似節目越來越少,四個多小時裏能被大多數人記住的,似乎只有沈騰去暖氣片接熱水,賈玲和張小斐的“小肚雞腸”。馮鞏不再是固定嘉賓,蔡明不再夠毒舌,只有孫濤還是一如既往。

AI作圖,by娛樂資本論

連帶着春晚預測,开始有了倒逼創作端的強勢。拍攝主題從單一的短小品,开發出導演緊急开組會、00後當春晚導演、寢室春晚提前看等多樣化形式。

开播前,春晚似乎已經變成了“調侃生活”和“印證狂歡”的工具,或者說被解構成了段子本身。

不只“科目三”

“科目三即將登上春晚”的消息,成爲了新一輪的爆發點。

爲什么科目三不招待見?

加速之後變得土味的《一笑江湖》,加上強勁的鼓點,怪異魔性又意義不明的動作。學起來很快,傳播性很強,記憶點十足,但確實也如同大部分反面意見所說——不好看、不好聽、不好評。

相似的梗還有我姓石、郭老師、掐脖舞、愛如火、flower舞。

“土嗨”和“搖子”,就仿佛千禧年間的非主流、精神小妹之風,以不同尋常的審美席卷而來。他們通過互聯網快速地尋找到同好,借由興趣社交飛速傳播,在各個重疊的社群裏頻繁出現,呈現出火遍全網、“霸凌”網絡的形勢。

年輕人對科目三的反抗不關於場合。

前段時間,韓國男團Enhypen在演唱會隨機舞蹈表演“科目三”的話題和視頻衝上熱搜。

小趙恰巧在現場,目睹了偶像與土味的碰撞,聽到了身邊人發出來的尖銳爆鳴。“我的演唱會搭子看到他們开始跳,就停止錄制了,還在好友群裏發公告,說不要給她發相關視頻。”

小趙也收到了朋友們發來的視頻鏈接。“我當時只覺得不太好看,都沒意識到這就是科目三,也沒想到後來還上了熱搜。”

這次春晚預測似乎也是同樣的情況。以春晚爲切口,在社交平台有話語權的年輕人們,开啓對網絡熱梗的模仿整合,而在這種對“科目三”的反抗背後,其實是年輕觀衆對於低級內容創作方式的不滿。

隨着情緒、視覺成爲碎片時代的主導,拍攝方式、剪輯技術、配樂審美、硬核文本等等一系列要素,已經不再是網絡爆款的必備要素。一段好笑的脫口秀,可能是數年前就出現過的段子。一首爆火的歌,無論從歌詞還是編曲都亮點不多,唯一的優點是足夠“好唱”。

越來越多在年輕審美中被評判爲“粗制濫造”的內容,以受衆無法理解的頻率和速度收到關注,甚至淹沒了許多高質量內容和創作可能性。

年輕觀衆們排斥的是網絡梗上春晚嗎?

或許並不是。

被打上投機取巧、快餐笑點標籤的諧音梗,總有能頻頻出圈的名場面,2022年北京台春晚馮鞏的諧音梗猜人名,在抖音獲得了近五十萬點贊。2023年,馮鞏賈旭明再次借諧音梗的形式推出《影視新春樂》,仍舊在社交平台好評無數。

重要的是梗怎么用。

“你不能拿到什么就往內容裏硬塞。一個節目裏,如果不靠網絡詞匯就能演,就不要動不動芭比Q、拿來吧你、猥瑣發育別浪。”

參與過幾次春晚小品的編劇小林告訴河豚君,網絡熱梗可以作爲台詞、情節甚至背景出現,但不應該把梗當作kpi,或者作爲結果導向去使用。喜劇的創作,應該始終維持意外性和新鮮感。

科目三甚至可以作爲一個新的情緒符號出現。而不是一回家就看到父母在學科目三這種直白的情節。”

大部分網絡梗的出現,似乎都是在一種調侃、巧合、意外的環境下。無論是完顏慧德的longly,還是被當作bgm使用進而开始代稱貓咪、寵物的哈基米。而當這些被以“劃重點”的形式加入到新的作品中,勢必被削弱了新鮮感,因而更需要新的解讀、詮釋方式再度釋放笑點。

近幾年春晚的搞笑名場面大多也因此。飛躍的鄧超,喫雞的張若昀,穿高跟鞋的撒貝寧都作爲春晚笑點,無心插柳柳成蔭,在社交平台病毒傳播。

或許在年輕觀衆們對科目三、網絡熱梗的模仿中,不少人想要發問的是,如果“科目三”上了春晚,能有驚喜嗎?春晚,會如何把這些網絡梗,玩出新的樂子?

科目三,給哪些人看?

爲什么科目三能上春晚,爲什么很大一部分網友已經默認,科目三登上春晚是即將發生的"事實",這背後的邏輯再簡單不過。

春晚大概是目前唯一個足夠大衆向、整合性的節目,因此春晚面向的,包括龐大的受衆,也包括“讓科目三火”的人群。

節前回到家鄉的李然告訴小娛,他就偶遇了科目三。大年二十八傍晚,他出門覓食,看到附近的廣場上,大約二十個阿姨列隊站着,放着科目三當Bgm熱身。

科目三的走紅,或許就是在這一個個年輕人難得觸碰的日常裏。這很難不讓人想起曾經被視作廣場舞王者的鳳凰傳奇。

彼時《最炫民族風》《月亮之上》《自由飛翔》等一系列歌曲襲卷樂壇,也獲得了不少“土”“俗”的評價。

隨着沉默的大多數被越多越多地觀測到,沉默的螺旋被社交媒體打破,鳳凰傳奇的支持者獲得了發言的渠道和工具,刺激鳳凰傳奇進入大衆視野的頻次越來越高。網絡用戶被迫开始理解“地氣”審美,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被曾經嗤之以鼻的重節奏蠱惑。

海底撈愛好者居明在一個月內偶遇了三次科目三“點單”。在看過現場表演之後,他有點理解科目三能走紅的原因。

“挺有儀式感的。跳之前服務員還得跟上菜一樣來一句:您好,這邊是您點的科目三。”居明甚至感覺,點科目三其實比聽店員唱《生日快樂》的難度更低,“因爲它動靜更小一點。”

他決定,年後喫海底撈也要鼓起勇氣點一次科目三,“單純覺得好玩,和喫飯前說個段子一樣。在現場的氛圍下,你不會管他土不土,只會管能不能喫的更开心。而且還是免費的服務,不點白不點”。

足夠土和俗,也意味着足夠的好理解。在某春晚預測視頻的評論區,不少網友提供新點子的同時,諸如“可是這樣,我奶奶就看不懂了”的聲音也正在出現。

如何平衡觀感,找到通俗易懂又新鮮有趣的內容方向,一直是大衆給予春晚的期望和要求。

大衆對於春晚的熱情,對於春晚內容的再創造與理解從未停止。

即便是在被高度調侃的2023春晚,其話題仍舊刷榜熱搜。鄧超孫儷的情頭、宋軼的鞋子、沈騰的表情包甚至是台下觀衆的反應,都在2024年春晚前,再次成爲大衆的精神食糧,滋養着大衆對於春晚的厚望。

在這樣的情緒底色下,年輕人對“科目三”的容忍度或許是可伸縮的。伸縮的關鍵點在於,能夠爲非科目三愛好者提供的內容,達到了什么樣的質量和比例。

我們可以看“科目三”逗笑別人,也想知道宮廷玉液酒,到底多少錢一杯。

(文中均爲化名)



標題:春晚跳科目三,爲什么不可以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79938.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