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嚴肅文學和現實主義得到重視,我這個年近70的老編劇又回到了一线……”

這是知名編劇高滿堂在2023年10月舉行的北京電視劇盛典上發出的感慨。

短短2個月後,2024年开年爆劇《繁花》讓電影導演王家衛的“下凡”穩穩着地,讓沉寂許久的唐嫣重回話題巔峰,也讓原作者金宇澄和嚴肅文學的魅力爲大衆所熟知。

這部曾獲得過茅盾文學獎的文學作品,被業內人士稱爲“讓嚴肅文學的改編开出了一樹‘繁花’。”

《繁花》背後所折射出的是,當下影視IP的來源結構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曾經雄踞影視創作巔峰的嚴肅文學再次受到青睞。而近幾年備受制作方追捧的晉江起點網文則有所遇冷,與此同時,豆瓣閱讀、知乎等平台也頻頻跑出黑馬,成爲影視改編“新勢力”。

這些,都與當下影視創作不再熱衷卷流量卷卡司卷大制作,而是邁向卷質感卷創新卷立意的新氣象,有着密切關系。

嚴肅文學“重出江湖”

展开全文

主旋律鏗鏘有力

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嚴肅文學一直是影視改編的“富礦”。

《人生》《芙蓉鎮》《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等系列由嚴肅文學改編的作品,或展現出溫情敘事下的現實刺痛,或對歷史進行深刻叩問,讓觀衆回味無窮。

張藝謀導演在回憶電影《紅高粱》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並引發世界對中國電影的關注時,曾對嚴肅文學深表感謝:“那些年是文學馱着電影走向世界的。”

而在此之後,嚴肅文學改編的影視劇日漸式微,一方面在於影視改編逐漸轉向“大衆化”,從金庸瓊瑤再到大批量網文初現;更重要的是,嚴肅文學改編難度和高門檻讓從業者望而生畏。

一面是“十年磨一劍”的巨大沉沒成本,一面是扶搖直上的資本經濟。身處以“挑剔”爲日常的行業,從業者紛紛選擇了更爲容易的道路,亦無可厚非。此後近20年的嚴肅文學改編道路上,也有《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曾和觀衆見面,但終究獨木不成林。

直到2022年央視开年大戲、根據梁曉聲同名茅盾文學獎獲獎小說改編的《人世間》成爲爆款大劇。嚴肅文學終於再有回暖之勢。

影視市場經過野蠻生長後,觀衆、市場都需要這些反映時代反映人民的作品。

以《人世間》爲代表的嚴肅文學改編作品,不僅繼承了原著扎實的現實主義風格,讓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有極強代入感,也讓新一代年輕群體看到了曾經的時代風貌。

現實主義的創作熱潮,需要嚴肅文學的文化影響和精神力量。真實、鮮活、溫暖的創作風格,則洗滌了長時段以來備受粗制濫造流量劇困擾的觀衆眼睛。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嚴肅文學的“破局”,也是影視創作環境不斷向好的成果。

當下,改編自徐則臣的茅盾文學獎同名獲獎小說、由趙冬苓編劇的電視劇《北上》,改編自著名作家陳彥獲茅盾文學獎同名小說的電視劇《主角》等已在籌拍。

莫言的《豐乳肥臀》、余華的《文城》、張平的《生死守護》、賈平凹的《高興》《秦腔》、王蒙的《這邊風景》、蘇童的《黃雀記》等也都傳出影視化消息。

年輕人回歸嚴肅文學,在更高緯度和更深層次的體驗中,用青春與閱歷握手,這是一種可喜的進步。

晉江網文“頻頻折戟”

“工業糖精”道路持續收窄

與嚴肅文學“回暖”形成鮮明映照的,則是晉江起點網文影視化改編正在遭遇瓶頸。

曾幾何時,晉江IP改編在影視界一騎絕塵。

鼎盛時期的晉江網文IP改編,創造了很多神話。根據晉江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2005年至今,在晉江文學城連載的小說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或已經售出影視版權的作品超六百部。

在被譽爲“IP元年”的2014年,全民爆款《花千骨》开啓了女頻仙俠劇新風向。隨後晉江網文IP改編便邁上了“快車道”。

一部《何以笙簫默》讓“世間不見何以琛”的愛情童話爲更多女性熟知。這部作品是國內首部單日網絡播放量突破三億的電視劇,百度指數最高達320萬,战果不可謂不耀眼。

次年播出的《微微一笑很傾城》作爲優酷獨播大劇,在2016年創下點擊量破160億,集均5.33億播放量,是2016年全網集均最高電視劇,作品在東南亞也圈粉無數。

古裝仙俠劇《三生三世十裏桃花》上线48小時突破10億,上线15天破百億,同樣也是現象級爆款劇。

近五年的《陳情令》《東宮》《香蜜沉沉燼如霜》《司藤》《你是我的榮耀》也曾掀起過收視熱潮,此後便呈現出頹勢。

經歷了虐戀、女尊、甜寵等諸多類型改編風向的晉江網文,在故事創作、內容審美上已經完完全全走上了工業化流水线道路,甚至出現了部分專爲影視化改編而產生的作品。

來不及仔細推敲的人物角色和過於宏大的世界觀架構,純服務於主角感情线的流水线劇情,在小說閱讀中讓讀者感到節奏快且爽點密,但被搬上影視舞台之後,則往往充滿了雷區和尬點。

2023年,一條名爲#晉江文學17年分水嶺#的話題竄上微博熱搜榜單。大把多年書齡的網友紛紛控訴2017年後晉江網文質量下降、好文難尋,同時指責晉江金榜上皆爲嬌妻文學。

一部作品火了之後便有無數部立意、結構、角色相似的作品,無數低齡作者追着流行元素跑,“禁欲佛子、京圈太子爺、旗袍美人、高冷校霸”等扎堆出現,短短2—3個月內便能量產佔據榜單,作品質量可想而知。

與晉江網文“工業糖精”日趨甜齁的炮制路徑截然相反的,則是青年觀衆愈發成熟獨立的審美價值觀念和影視市場愈發深入人心的“內容爲王”理念。

回首晉江IP由盛轉衰的歷程,不難發現這一時間线,與影視創作從追捧流量經濟到降本增效的轉型之路基本重合。

豆瓣閱讀、知乎鹽選

作者陣地轉移後的“黑馬”

當原本可以帶給人趣味、快樂、放松感的網文失去了鮮活生命力,而以同質化、低幼化的面貌呈現在觀衆眼前,無法有效滿足觀衆的審美需求時,必然會有新的劇本出現在留有“縫隙”的市場中。

《獵罪圖鑑》《漫長的季節》等高口碑懸疑作品精雕細琢原創劇本,《夢華錄》則改編自元雜劇《趙盼兒風月救風塵》。也有創作者將眼光瞄准了當代青年的網絡精神棲息地豆瓣閱讀、知乎鹽選等富有腔調的平台。

豆瓣8.2分的《裝腔啓示錄》被不少都市青年譽爲寶藏電視劇,有CP感的成熟男女互撩,光鮮亮麗背後的“精致窮”和“真疲憊”精准戳中北漂滬漂痛點,爲IP江湖注入高知都市女性的一股新風。

這部小說的原作者柳翠虎北大法學院畢業,曾在紅圈所中倫工作過,有北漂經歷和知識產權初級律師經歷。真實的職場經驗使得她筆下主角的工作生活不懸浮。

而這並不是豆瓣閱讀的首次成功。早在2018年,豆瓣閱讀宣布從豆瓣獨立出來,並完成了來自檸萌影業的A輪6000萬融資,其創作特點便是不以男女頻劃分頻道,而按照言情、懸疑、女性、幻想的類型劃分。

同時豆瓣閱讀相比其他網文平台更加偏向嚴肅向文學向寫作。不少作者名校畢業,有職場經歷,中長篇的體量也適合短劇改編。

《小敏家》《幸福二重奏》《消失的孩子》等影視IP都出自豆瓣閱讀。作者伊北的《六姊妹》已被《夢中的那片海》制片方西嘻影業購买並改編。

而知乎入局“網文IP改編”,則帶有幾分“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味道。

“上知乎,分享你剛編的故事”,已經成爲網友調侃知乎過不去的梗。“一句話擴寫一部小說”的活動,則打響了知乎文學的廠牌。

2019年,知乎用戶夢娃在問題“爲什么後宮中嬪妃們一定要爭寵”中用故事化的方式予以回答,最終連載的回答成了火遍全網的網文《宮牆柳》;同一年,七月荔在問題“如果你是虐文裏的女主你會怎么辦”下創作了《洗鉛華:惡毒女配生存錄》;而馬伯庸則根據“如果你來給《刺客信條》些劇情,你會把背景設計在哪裏?”的提問寫出了《刺客信條:長安》,被曹盾導演改編爲《長安十二時辰》,進而大火。

2023年,《洗鉛華:惡毒女配生存錄》改編的《爲有暗香來》,也挑動着觀衆嘗鮮的味蕾。

從作品創作風格和內容體量上來看,知乎鹽選網文和晉江網文IP差異化不大,主攻短篇小說,以古裝言情、科幻腦洞、懸疑推理、都市現實等方向爲主,因此在影視化改編時也會遭遇晉江IP類似問題。

但知乎鹽選和晉江IP本質上的不同,在於知乎和豆瓣一樣聚集了中文互聯網科技、商業、影視、時尚、文化領域高質量的內容生產者。

而晉江創作者日趨呈現出低幼化的趨勢,早些年間清北等高材生在晉江“龍盤虎踞”的盛況已不復當前。

豆瓣閱讀、知乎鹽選等成爲新的IP富礦,本質上也是高質量作者隨新興平台轉移的一個時代縮影。

但不論是嚴肅文學,還是晉江網文,抑或是豆瓣知乎所帶來的新風,毋庸置疑的一點是,伴隨資本退潮、降本增效成爲影視創作的長期主義,IP市場良幣驅逐劣幣是必然趨勢。只有高品質的IP,才能在愈發激烈的大浪淘沙中佔有一席之地。因此未來影視題材類型百花齊放,將成爲IP來源多元化的外現形式。



標題:晉江網文遇冷,嚴肅文學回暖:影視IP找尋“新富礦”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8168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