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刺客”輪到現制酸奶。2月22日,話題“45元一杯的酸奶你會买嗎”登上微博熱搜榜,在該話題的投票中,有1.8萬人選擇“不會买,太貴”,有超過6000人選擇“啥酸奶啊貴成這樣”,有明眼人指出這個品牌就是Blueglass。此前,有消費者就在某外賣平台評價Blueglass不僅貴,而且“對腸道不友好”。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日號稱“酸奶中的愛馬仕”的Blueglass將門店开進南京、寧波,擴張腳步加快,搶佔市場野心凸顯。隨着門店的擴張和下沉,“貴”與“不安”的聲音也隨之而來。

有業內人士表示,Blueglass主打的就是通暢,但45元一杯的價格確實有點高,在不具備相應研發技術和功效的前提下,更多的是宣傳噱頭。

45元一杯引爭議

“一杯酸奶=24罐快樂水”。在微博話題發起的“45元一杯的酸奶你會买嗎”投票中,不少消費者提出質疑,“現在的東西只要價格擡上去就好賣,但是質量誰監管”。也有消費者表示,“對於商家定價而言,永遠瞄准的是兩個互不相幹的消費群體。你覺得貴的東西,一定不是賣給你的”。

被吐槽的品牌是Blueglass,其官網顯示隸屬於北京悅活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前身是創辦於2012年的阿秋拉尕青藏酸奶。2018年,阿秋拉尕青藏酸奶升級更名爲Blueglass,第一家店开在北京華貿購購物中心。截至目前,Blueglass品牌全國有100家左右的門店,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

Blueglass自出道起就主打“無糖”“輕卡”“無負擔”等迎合都市白領的健康需求,門店也打着“一杯讓你變好看的高品質酸奶”的廣告語。如果說以前的Blueglass還是簡單宣傳喝了能美容養顏,從2019年开創膠原蛋白酸奶品類後,就越來越朝着營養劑方向發展,輔料也不滿足於深海藻藍蛋白、雪燕、銀耳。2023年9月1日,Blueglass先是推出小藍瓶,宣稱將B420乳雙歧杆菌與酸奶結合,添加了高膳食纖維,有1000億活性益生菌;並緊接着在5天後推出了高膳食纖維plus版,專爲supergirl打造。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和其他現制酸奶相比,Blueglass配料表一點也不少。以其銷量最高的“小蠻腰”爲例,配料表中除了酸奶、桑葚、藍莓、火龍果、草莓外,還添加了小藍瓶1號等,其打印的密密麻麻4張標籤上,小藍瓶1號含有新鮮生牛乳發酵、嗜酸乳杆菌等8種,“小紅袋”營養成分則高達19種。

展开全文

曾因虛假宣傳被罰

就在今年1月29日,Bluglass在南京、寧波的雙首店齊开,开店勢頭迅猛。“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2月1日,Blueglass門店數量159家,分布在上海、北京、廣東、浙江、江蘇、四川、湖北、河北8省13市。

Blueglass在策馬狂奔的同時,品牌管理並沒有及時跟上。2021年10月,Blueglass母公司北京悅活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新增一則行政處罰,處罰事由爲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第(四)項,處罰結果爲罰款6萬元。具體主要違法事實爲,當事人自2021年5月1日至2021年6月11日在其微信小程序“Blueglass阿秋拉尕酸奶店”中“天然藻藍蛋白酸奶”及“我們的超級食材”模塊中發布“超強抗氧化功效”“增強免疫力”“消除自由基”“對抗炎症”“促進細胞活性”“快速合成彈力蛋白”“清除體內自由基”“具有水潤肌底”“美容養顏”“延緩衰老”“賦予皮膚天然的呵護”等宣傳用語。

Blueglass雖被譽爲“酸奶界的愛馬仕”,但“火出圈”除了因爲口味和價格高,還有各種投訴。

2022年1月8日,有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台投訴,“幾天前,飲用Blueglass酸奶後晚間就出現肚子疼痛不適。”在某社交平台上,還有消費者表示,“連鐵胃也受不了,3個小時去了五次廁所”。

傳播星球App聯合創始人付學軍表示,Blueglass使用的“無菌發酵”“疫苗級冷鏈配送”“冷萃”等工藝技術以及宣傳的成分和功能可能確實讓人覺得神奇,但是否真的有如宣傳得那么神奇,還需要消費者自行判斷。

還能跑多久?

近幾年,現制酸奶賽道進入快速發展期,Bluglass也嘗到了一波行業紅利。2020年、2021年,Bluglass所屬企業北京悅活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先後進行了A輪、B輪融資,投資方分別是斯道資本、優山資本、愉悅資本、華創資本和凌波資本。其中,後三家在這兩輪融資中都投了Blueglass,此後就再沒有融資的相關消息。

付學軍表示,“Blueglass之所以能夠在消費低迷的當下脫穎而出成爲網紅現制酸奶品牌,可能是因爲其高端定位和獨特的營銷策略吸引了消費者的注意。價格高昂可能讓人覺得更有品質,而且網紅效應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但目前Bluglass在行業內面臨的競爭越來越大。紅餐大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全國現制酸奶品牌的門店數超過了2.3萬家。2022—2023年,超20個現制飲品品牌入局現制酸奶賽道,其中大部分爲茶飲品牌。其中茉酸奶以1600家門店數領跑。

隨着入局品牌增多,良莠不齊的亂象顯現。首先,同質化問題顯現,現制酸奶品牌的產品結構多爲“水果+酸奶”的組合,組合形式較爲單一,產品相似度也較高,容易讓消費者產生審美疲勞;其次,有部分現制酸奶品牌被曝出產品原料不健康、熱量較高等,折射出現制酸奶多層次的配料背後的健康隱憂。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爲,“目前來看,在體重管理、顏值管理、營養管理、大健康管理的‘四個管理’的加持之下,新生代對於創新的產品是沒有防護力的,他們主要是看賣點、顏值,但很多品牌不具備研發的技術,更多是一些噱頭,智商稅的成分很高”。

付學軍表示,在健康風口的當下,Blueglass擴張速度很快,但是隨着爭議的增加,是否能夠持續下去還需要時間來驗證。靠着網紅打法是否能夠延續也是一個未知數,需要看消費者的反應。

針對產品品控、虛假宣傳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通過郵件向北京悅活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發出採訪函,截至發稿前未收到回復。

北京商報記者 孔文燮



標題:Blueglass擴張不停,網紅現制酸奶能火多久?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8325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