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鎮是中國醬酒聖地,被譽爲“中國第一酒鎮”,由於其得天獨厚、與生俱來的天時地利造就了天下美酒,因此這裏從古至今酒坊林立,其中最爲出名的就是我們熟知的茅台酒廠。實際上,在茅台鎮還有一家與茅台酒一樣歷史悠久的酒廠——王祖燒坊。王祖燒坊自茅台鎮王氏醬酒世家十四代傳承而來,300余年專注醬酒的工匠精神,堅守傳統工藝,釀造傳世美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开這家酒坊的神祕面紗!

300余年專注醬酒的工匠精神

明末清初,茅台鎮“王氏釀酒”鼻祖王均柏因張獻忠叛亂從四川永川縣遷入茅台鎮,居住於赤水河畔王家老宅(現茅台酒廠老廠旁),並始創了王氏釀酒技藝,釀酒技藝祕傳於王氏後人。

1887年,王希茂傳人王廷舉爲將祖傳釀酒技藝發揚光大,創立了王祖燒坊。王祖燒坊,300余年專注醬酒的工匠精神,繼承明末清初茅台地域大曲回沙醬香技法,釀造出了王祖燒坊醬香型白酒。王祖燒坊醬香型白酒口感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有“王祖开壇十裏香”的美譽。

堅守傳統工藝,釀造傳世美酒

作爲一家自茅台鎮王氏醬酒世家十四代傳承而來,300余年專注醬酒的工匠精神的王祖燒坊,嚴格遵守醬酒“12987”古法工藝,釀造傳世美酒。所謂的醬酒“12987”古法工藝,就是醬香酒採用傳統純糧固態發酵法工藝生產,整個生產過程主要包括制曲、制酒、貯存、勾兌等四個環節。人們將這種傳統工藝統稱爲“12987”,這五個數字看來簡單,但其中所包含的生產工藝之復雜,遠超常人所想。簡單地說“12987”古法工藝,就是一年一個生產周期,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封壇存放,就這樣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完成了整個的制酒過程。

展开全文

經過長期的釀酒實踐,人們發現端午至重陽節這段期間是制曲的最佳時期。因爲這一段時間,茅台鎮的平均氣溫高,空氣的溼度大,空氣中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多且較爲活躍,特別適合於曲的發酵。端午制曲的原料是小麥,將小麥粉碎,再加入水和母曲粉進行攪拌,然後將攪拌好的小麥裝入方形模具中,經女子赤腳在裝滿小麥的模具上以小碎步踩踏,從邊緣至中心由緊實到略松,保證不散开,是爲踩曲,所得稱爲曲胚。

接下來,就是將曲胚交給時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好好地進行發酵。到了重陽即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的時候,就要投入釀酒真正的原料當地的紅纓子高粱,一共投入兩次即下沙和糙沙各一次,就是所謂的“2”。

“9”就是指九次蒸煮,原料投料後,下沙清蒸一次,沙混蒸一次,此後只加大曲不再投料。沙混蒸後的醅料上甑烤酒爲第三次蒸煮,且第三次蒸煮後的醅料爲熟糟,熟糟經攤涼→拌曲→堆積→下窖→封窖發酵→开窖取醅→上甑烤酒六個輪次循環,共九次蒸煮。

“8”就是指八次反復發酵,清蒸下沙一次,混蒸沙一次,熟糟上甑烤酒六個輪次循環過程中有六次封窖發酵,每加曲入窖發酵一個月,共八次發酵。

“7”就是指七次取酒,第一二次取出的酒,如同人尚年少不知苦,酒體生澀、後味幹淨而甜中略酸;第三至第五次取出的酒最好,稱爲“大回酒”,如同人至中年時春風正盛,值得用一生去回味,其酒體醬香突出,柔和、尾淨;第六次取到的酒稱爲“小回酒”,略帶些焦味;第七次則稱爲“追糟酒”,如同人已年過半百,千帆歷盡,看遍滄海桑田,前塵往事歸於塵,就像酒體醬香味雖長,但是越往後焦味越濃。每一次取出的酒都有用處,要分別儲存,在進入市場前,將不同批次的酒進行勾兌,從而產生奇妙的味道。

然而,新釀出來的醬酒,並不能直接進行勾兌,進入市場,而是必須經過三年半以上的存放陳化才能進行勾調。這是因爲醬酒必須要進行封壇存放,陶壇的透氣性好,空氣可以進入到壇中,使壇中的酒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產生微氧循環,從而產生神奇的化學反應,使釀成的美酒更加的醇厚。

醬香酒的七味如同人的七情,七情相佐化爲百態,七個輪次的基酒相互勾調,將人間百味融入一杯酒中,成就了王祖燒坊傳世美酒!



標題:王祖燒坊:300余年專注醬酒的工匠精神,釀造傳世美酒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9411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