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麻辣燙突然爆火,背後確實有三大男神!

誰能想到,一個月前 ,“千山萬水,就愛天水”這句文旅宣傳語,還不爲大衆所知;而現在,這裏卻因爲一碗麻辣燙火爆出圈,成了讓許多人心馳神往的地方。

這“潑天的富貴”就這么潑到了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甘肅天水。

就像天水的名字一般,數以億計的網絡流量如同“天河注水”般,一股腦地湧入這座別致的西北古城。

網友調侃說:“上一次有這么多人來天水,還是1700多年前諸葛亮北伐的時候。”

估計天水人也沒想到,自己天天喫膩了的一碗手擀粉、一盤麻辣菜,竟然讓這座2700年的古城突然晉升頂流之列。

截至目前,天水麻辣燙在各大平台熱搜上的視頻累計播放量已經超過65.8億次。

一周時間,就有1000多個網絡達人慕名去天水喫麻辣燙,每天的視頻播放量超過4000萬。

展开全文

外地人不禁好奇,這一碗天水麻辣燙究竟有什么特別的,怎么就值得大家不遠萬裏跑去喫呢?

其實,用網友的話來說:“它的最特別之處就是別的地方喫不到。”

天水麻辣燙的靈魂來自甘肅一種特有的辣椒——甘谷辣椒

這種辣椒已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明末清初可是宮廷貢品。

它的最大特點是辣味極香,但又不會過於刺激,百般滋味全在舌尖。

這甘谷辣椒的辣,加上麥積花椒的麻,還有甘肅人民滾燙的熱情構成了這碗極具地域特色的麻辣燙。

既飽含質樸的人情,又充滿歷史的韻味,重點真的是好喫,好喫,好喫!

爲迎接四方客人,環衛工人連夜刷牆、刷欄杆,普通市民免費給外地遊客送上特產、水,沒處停車,政府大院也爲遊客开放……

現在,天水大大小小的麻辣燙店已經排起了長隊,全都是專程坐高鐵、飛機來喫的。

既然來了,定讓你不虛此行!

除了這碗熱辣滾燙的麻辣燙,天水更是人文薈萃之地,無數歷史名人的故裏就在這裏。

遊客在天水市秦州區的天水古城參觀遊覽 /圖源:新華社

《中國的西北角》一書裏寫道:

“甘肅人說到天水,就等於江浙人說蘇杭一樣,認爲是風景優美、生產富饒、人物秀麗的地方。”

天水,這座古老而文靜的小城,被稱爲隴上小江南,多姿多彩。

這種多姿多彩,如果用味蕾來感知,那就是各種小喫。

圖源:xhs@你鬼神大人/亮亮亮起來

就說帶“粉”字的,就有粉湯、蕎麥粉、洋芋粉、燒雞粉、漿水粉魚、羊肉粉湯、寬粉、手擀粉、酸辣粉絲……說都說不完。

圖源:甘肅農牧廳

要說這甘肅天水,跟“美食”的關系由來已久,這裏曾住着一位中國最資深的美食家——伏羲。

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一,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神。

伏羲廟 /圖源: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

傳說,華胥氏踩巨人足印感孕而生伏羲,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乘葫蘆避洪水,並結親繁衍了人類。

他被尊稱爲仁宗、仁皇、西皇,是中華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

他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觀身上的花紋以及土地的特性,進取身上的器官,遠取天下的萬物,用一條長畫代表陽,用兩條短畫代表陰,陰陽搭配,畫成八種不同的圖案,稱作“八卦”,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

現在,你去天水伏羲廟,在參天古柏的掩映中,會看見一尊高達3米的明代伏羲造像端坐大殿正中,手持刻有太極八卦圖的圓盤。

天水市伏羲廟裏的伏羲坐像/圖源:視覺中國

在部落遷徙、發展的過程中,伏羲以蛇爲基礎,融入各部族圖騰的主要特點,將其演化成中華民族的象徵——龍。

直到今天,全世界的華人都自認是“龍的傳人”。

除此之外,伏羲的另一大貢獻,是教人們結繩、織網、打魚、捕獵,使原始先民由自由採集進入到農耕和狩獵時代,促進了原始畜牧業的產生,用文明的燈火引導先民擺脫鴻蒙未起的狀態。

伏羲古名“庖犧”,《補史記·三皇本紀》曾記錄了伏羲得名的理由: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所以說,伏羲可是中國最資深的美食家。

天水是伏羲文化的發祥地,每年舉辦的“公祭伏羲大典”被國務院列入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

圖源:視覺中國

作爲目前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祭祀伏羲的廟宇,被譽爲“華夏第一廟”的伏羲廟,每年都吸引着無數海內外遊客前來尋根祭祖,旅遊觀光,感受伏羲文化的魅力。

所以,如果你此時正在天水,大可以喫飽喝足後去一趟伏羲廟,瞻仰人文始祖!

他說服父親起兵,开創輝煌的大唐王朝;

他战功赫赫,打下唐朝半壁江山,收天下英雄爲己用。

他就是千古一帝——李世民。

圖源:視覺中國

初登皇位的李世民,把隋煬帝作爲反面教材來警誡自己以及下屬。

他學荀子,把人民和君主的關系比作水與舟,相信“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他體察民情,選賢任能,麾下聚集了房玄齡、杜如晦等賢相,也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爲大唐江山一心謀劃,甚至連玄奘法師這樣的佛門人才也爲其所用。

他开創貞觀之治,爲唐代250多年的基業、後來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圖源:《貞觀長歌》

他用兵如神,驍勇善战,被稱爲天策上將;

作爲三軍主帥,他親自偵查前线,上战場在前,撤退在後,衝入敵營救下將士;

他兩天不喫飯,三天不卸甲,跟將士們同甘共苦,他在战場上高喊:“吾竭忠殉國,豈顧身乎!”

圖源:《貞觀長歌》

有他這樣的君主,將軍愿爲國徵战,文臣敢上書谏言。

在他的努力之下,君臣齊心合力,开創出一個清平的世界。

即便後來他的帝王生涯也有諸多荒腔走板之事,但不得不承認,他是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皇帝之一。

如果你想“穿越時空”,親觸歷史,尋得一方有關李氏根脈的歸棲,來甘肅吧!

到隴西成紀(今天水秦安縣北),看看李世民的祖地如何?

到李世民御筆親書的“李家龍宮”——位於甘肅省隴西縣的李氏宗祠,一探究竟。

圖源:視覺中國

紅牆青磚的建築,懸於屋梁的千條雕龍,無一不訴說着李氏的過往。

穿行其中,你定會追憶起那些燦爛的李氏故事,合閉雙目,屏氣凝神,仿佛回到了那個歷史時空。

大唐的天空下,他就站在那裏,筆落成風雨,詩成泣鬼神。

他就是李白。

圖源:視覺中國

一如驚濤卷岸,一如冷夜篝火,一如鯤鵬展翅,一如駿馬遊疆,這就是盛唐的李白。

他的快意苦愁,或厚重,或清淺,都因他的詩被人們銘記。

他是詩人,但人們更愿意稱他爲“詩仙”,他是爲詩而生。

有了詩,李白的人生縱然寂寥,但天地間總有寄身之所。

在群星璀璨的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大概沒有哪個文人受到的關注和喜愛能與李白相比。

人們喜歡他,不僅是因爲他奇絕無比的詩才,以及他對理想的矢志不移,還因爲他崇尚人格自由平等的傲岸,這是即使在帝王面前也絲毫不打折扣的傲骨,是“天子呼來不上船”的快意不羈。

李白總說“人生得意須盡歡”,但其實,他的人生基本上都是在各種失意中度過的,但這不影響他舉酒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

這是屬於盛唐的氣質,雍容中有傲岸,狂醉中有從容。

可以說,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太白醉酒/圖源:視覺中國

李白的詩才,歷代文人多有贊譽,但少有人能與之媲美。

詩歌之外,李白的詞和散文也很有質地,他不僅文採蓋世,還精通劍術和音律,書法也是筆酣墨飽、雄健灑脫。

余光中說:“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這說的便是李白。

三分豪情,七分醉意,絕世的風流瀟灑,他有顆縱逸之心,盛得下世間萬種風情。

李白,經歷過盛唐的太平盛世,也飽受安史之亂的战爭苦痛,他的文學成就與他的仕途經歷構成了他人生中的兩個冷熱極端,命運總是讓他在成功與失敗間遊走。

源:話劇《李白》(北京人藝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李白的仕途生涯是落寞的,但即使風雨如晦,他仍是那個豪情滿懷、快意天地的李白。

在李白的詩文中,其實很少涉及家世,偶爾有所提及,也往往只提元祖,諱言近親。

但他會反復向世人強調,並引以爲傲的是“本家隴西人,先爲漢邊將”。

所以李白的家在哪兒?就在今天的甘肅天水。

來甘肅吧,與李白一道,自天水出發,“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往長安去!

源:《長安三萬裏》

甘肅、天水,和你印象中的是否一樣?

有“長河落日”,也有“蒹葭蒼蒼”;

有“大漠駝鈴”,也有“在水一方”。

初來這裏,始於尋味,迷於人情,醉於文化。

源:視覺中國

來到這裏,喫已經不是唯一的目的,你發現:

甘肅“沒有路”,就一條絲綢之路

甘肅“沒有廊”,就一個河西走廊

甘肅“沒啥錢”,就一座亞洲最大的金礦

源:視覺中國

甘肅“沒啥科技”,就是發射了很多衛星

甘肅“農業一般”,也就生產了全國一半的玉米種子,以及有全國第一的馬鈴薯銷量

甘肅“沒啥景點”,就是被“孤獨星球”評爲“亞洲十大最佳旅遊景點”

甘肅“沒啥名人”,也就有伏羲、李世民、李白……

來天水,來甘肅吧,讓寫滿歷史與故事的西北風帶你尋一碗正宗的麻辣燙!

作者:倚歌,一個想把山河與春風都寫給你看的小衆作者。

圖片來源於新華網、央視新聞、視覺中國、天水融媒體中心、豆瓣影視及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標題:天水麻辣燙突然爆火,背後確實有三大男神!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9482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