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早在神農時代,人們就已經發現了茶葉的存在。古人將“茶”列爲开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的其中一樣,由此可見,茶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根據採制時間不同,茶葉裏還有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之分。其中清明前後採制的茶葉,被稱作春茶;到了6、7月份採制的茶葉,被稱作夏茶;再往後到了8、9月份採制的茶葉,就被稱作秋茶;到了10月份及之後採制的茶葉,就被稱爲冬茶。

同等條件下,春茶比較珍貴,口感要更香一些,因此深受人們的歡迎。同樣是春茶,根據採制時間不同,還可以細分爲明前茶、二春茶、三春茶、回春茶,你知道它們之間有啥區別嗎?哪種茶葉更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有關茶葉的小知識。

明前茶、二春茶、三春茶、回春茶,是怎么劃分的?

經過一個冬季的養分累積,到了春天,自然界萬物復蘇、欣欣向榮,也迎來了春茶的收獲期。

就以“西湖龍井”爲例,一年只在春季採摘,分4次採摘。這其中的時間劃分點,參照的是二十四節氣。在清明節氣前採摘的,屬於頭春茶,也叫“明前茶”。清明節氣之後、谷雨節氣之前採摘的,屬於二春茶,也叫“雨前茶”。立夏左右採摘的,屬於三春茶,再往後一個月,是最後一次採摘,被叫做回春茶。

展开全文

從茶葉品質來說,同等情況下,明前茶要優於另外3種,因爲天氣還沒那么熱的原因,很少會打農藥。過了清明節後,天氣越來越熱,蚊蟲也變多,有些時候就會用上一些農藥。而回春茶屬於春茶裏的最後一摘,此時的茶葉就沒那么嫩了,一般還帶有茶梗,品質相對要差一些。

如果某一種茶葉,春天會採摘四次,我們就可以參照上面提到的節氣標准,來進行一個時間劃分,採摘的時間越早,通常口感越嫩,受污染較少,清香味十足。當然,前提是同一種茶葉,在採摘時間上做的對比。

影響茶葉口感的其它因素

從上面對春茶的劃分,我們就可以知道一個道理:开春後採摘的第一茬茶葉,要優於往後採摘的其它茬茶葉,這個採摘時間一般不會晚於清明,因此這部分茶葉就是人們常說的“明前茶”。民諺中也有提到,“明前茶,貴如金”。

影響茶葉口感的因素,除了採摘時間外,還和其它因素有關。在這裏,我給大家列舉其中3個比較重要的,可以做個參考。

第一,產地因素:同樣是龍井茶,“西湖龍井”被公認爲品質要優於其它龍井茶,這就跟產地密不可分。產地不同,就會形成生長環境的差異。一般來說,四季分明、海拔較高、空氣中水分足、溼度高的地方,茶樹通常會長得更好,產出的茶葉品質也要更高一些。這屬於得天獨厚的優勢、大自然的恩賜。

第二,茶樹因素:茶葉是從茶樹上採摘的,茶樹本身的樹種、樹齡,以及生長過程中是否有用一些化學肥料,也可能會對長出的茶葉品質有影響。這也是爲什么有些茶葉在售賣的時候,要強調“老樹茶”、“古樹茶”的原因。

第三,採摘因素:品質好一些的茶葉,大多在晴天的清晨採摘,因爲這時的空氣溼度較大,氣溫較低,可以避免茶葉鮮味流失,堆放的時候也不容易萎縮。反之,如果在連綿的陰雨天採茶,茶葉中溼度過高,內部容易積水,很難制出好茶。

第四,制茶因素:就拿大名鼎鼎的西湖龍井茶來說,其採用的炒制技藝是獨一無二的,被評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會用到拋、抖、搭、煽、提、甩、抓、推、扣、壓磨等10種手法,並且選的都是經驗十足的老師傅。換句話說,如果隨便找個人來炒制西湖龍井,口感可能大打折扣。

清明節將至,大家在挑選春茶時,可以將上面的知識做個參考,相信會對你有幫助,弄懂再买不喫虧。



標題:买茶葉:明前茶、二春茶、三春茶、回春茶啥區別?哪種茶葉更好?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9545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