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8日電影《中途島》(又名《決战中途島》)在美國和中國同步上映,截止到2024年4月15日,該片全球累計票房過億,剛好抵消其制作成本……

但我蠻喜歡這部電影,從敘事結構、服化道乃至主題上可算是近年來較爲優秀的战爭電影。尤其是在電影中關於轟炸東京的那群飛行員在中國迫降受到中國軍民救助的片段,很有些“憶當年……”的情懷。

此外,美國影視劇在涉及二战等嚴肅的战爭題材時一般很少刻意醜化敵人,也不會通過編排一些匪夷所思的情節讓人感覺“贏得很容易”,它更擅長刻畫角色置於某種特定環境下的變化,動態地展示战爭的殘酷。美劇《兄弟連》和《風雨太平洋》,電影《紅色機尾》等都保持着這種嚴謹的創作風格。

展开全文

當然,至於不那么嚴肅的二战電影也有,如此前略提過的《霸主》,借二战之名說了一個德軍研究喪屍的故事,其實創意不錯,奈何又在搞正確——

二战美軍傘兵中不但有了“黑白混編”,還讓黑人士兵活到最後成爲一段祕史的見證者。至於德軍喪屍的研發等也語焉不詳,不過好在動作場景設計不錯,特效做得也可以。

影視劇拍攝就像讓廚子做飯,好廚子講究食材,次一點的講究調味,只有老饕才會喫。而一般情況下,作爲娛樂形式的一種,電影本身要有品相,帥哥美女首先走一波,接着是刺激的視覺呈現,然後才是故事主題。

所以如本文开始提及的《中途島》在軍迷眼中必然是佳作,而在一般電影觀衆看來,可能最“熱鬧”的是美日雙方漫天飛舞打得你來我往的空战。

說起來,講二战太平洋战爭爆發的電影略有幾部,童年時看過內地引進譯制的《虎!虎!虎!》,美國人用山本五十六的視角在影片末尾一個人走在軍艦甲板上眺望遠方,那是別人眼中的“勝利”,卻是他眼中的“滅亡”。

本世紀初,一部同樣講述“珍珠港”的電影被搬上銀幕,導演是邁克爾貝,兩位男主分別是本阿弗萊克和喬什哈奈特,女主則是出演《黑夜傳說》系列的颯姐凱特貝金賽爾。和《中途島》一樣,制作成本超過一億美元,但全球票房收獲近五億美金,算是賺了。

我記得當年內地對於這部電影的好評頗高,張惠妹還演唱過該片的中文主題曲。《珍珠港》在2002年還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效剪輯獎,以及最佳音響、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原創歌曲提名。

但要注意,表演類獎項與其無關。

彼時二男一女在剛邁入21世紀的頭一年尚算新人,銀幕上的形象也頗爲養眼。至於導演邁克爾貝在《珍珠港》中就借二战的“東風”過了一把爆炸癮。

但我對《珍珠港》一直都不太喜歡,劇情稍後再講,這部電影在軍迷圈裏被廣泛吐槽的原因就是穿幫鏡頭:

當日本軍機偷襲珍珠港時,於海面上溺在熊熊大火間的是斯普魯恩斯級導彈驅逐艦和諾克斯級導彈護衛艦……不但炸得歡實,還出鏡了不止一次。

這兩種軍艦都是上世紀1970年代的軍事產物,比珍珠港展現的二战時期晚了三十多年。

衆所周知,對於一個高反轉的故事來說,“誠意”達不到,就是嚴謹考究二战軍事細節的“誠意”達不到。這對於邁克爾貝這種後來爲國內觀衆知悉的大導演而言是一種黑歷史。他犯的是最不應該且是最低級的錯誤。

再說故事本身:

兩位大帥哥演的是一對從小長到大的玩伴,情同兄弟。

兩個人對飛行都有着異乎尋常的執着,因此成年後他們加入了美國陸軍航空隊(美國空軍的前身)。“哥哥”本阿弗萊克在夏威夷战地醫院邂逅了女主凱特貝金賽爾,兩人迅速墮入熱戀中。恰逢二战歐洲战場風雲詭譎,“哥哥”參加航空志愿隊奔赴英國抗擊納粹。此時留在國內的“弟弟”喬什哈奈特負責照顧“嫂子”。

一日“哥哥”在空战中失蹤被誤判陣亡,消息傳回國內,“嫂子”悲傷至極,“弟弟”連忙寬慰,僅僅三個月不到,一來二去日久生情,然後大家喜聞樂見的劇情自然演變成“好喫不如餃子……”

說到這裏我要提醒一下可能沒看過這部電影的小夥伴,影片一开始對“兄弟”之間的感情鋪墊特別多,一個出身優渥家庭,一個出身寒門農夫。但自幼兩人互助互幫,一同對敵,且多次互“訴”情義: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然而狗血劇情來了:

“哥哥”生還回國,目睹他最關心的兩個人成了一對,恨不得自己死在歐洲。爲此還跟“弟弟”打了一架。打得正酣時日軍偷襲珍珠港,敵人見證了1970年代末美國海軍的導彈軍艦,“兄弟倆”見證了在絕境中反擊日軍的壯志凌雲。接着二人暫時摒棄前嫌共赴國難,參加了轟炸東京的空襲行動。後在行動成功後迫降中國,又遭遇佔領區裏的日軍巡邏隊,“弟弟”爲保護“哥哥”中彈犧牲。

臨死前“哥哥”對“弟弟”說“你不能死啊!她(嫂子)懷了你的孩子……”

影片末尾,“嫂子”還是“嫂子”,“哥哥”帶着孩子在戶外玩耍……

列位,咱摸着前列腺說話:

這劇情擱在國內抗日神劇裏安排一下是不是得被罵死?

就這,至今都被很多人神捧。

真就三觀跟着五官走唄?

你要說女主不愛“哥哥”吧?其實就沒必要用各種鏡頭特寫強調女主在得知其“战死”後的悲傷,咱也不是說西方人一定都博愛,但才三個月的時間轉投男人的“兄弟”,這個……還是請美國人自己解讀吧。

尤其是“弟弟”犧牲前“哥哥”說“你要當爸爸了!”,因爲出發前女主偷偷找過“哥哥”,希望他把“現任愛人”完整帶回來,告知“前任”自己懷了“現任”的孩子。

最絕的是電影結尾處以美式主旋律的特寫展現了迎着陽光奔走在藍天白雲下的“重組家庭”:

“哥哥”帶着“弟弟”的孩子,“嫂子”眼中盡是溫柔……

服了。

這部電影在本世紀初的成功印證了我的觀點:

作爲娛樂形式的一種,電影本身要有品相,帥哥美女首先走一波,接着是刺激的視覺呈現,然後才是故事主題。

綜上,《珍珠港》總給我一種難以言表的感覺:

說它是“被綁架在一場战爭中的愛情”?

這“愛情”細究起來卻多少有些不忍直視。



標題:這部片子,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1010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