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人們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制成米飯,亦可熬成粥,口感不一,各有風騷。若懂得一些熬煮小技巧,還能煮出養人的好寶貝。

喝粥油,調和脾胃

熬粥時,你是否留意過漂浮其上,那層薄薄的“黏膜”?這可是個好寶貝。

它叫粥油,又稱“米油”。

清代醫學家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便稱:“米油,力能實毛竅,最肥人……以其滋陰之功,力勝於熟地也。每日撇出一碗,淡服最佳。”

粥油之功用,在於調和脾胃,在於補充人體生發之氣,能潤養五髒,補腎生精。

老年人不同程度地存在腎精不足,常喝粥油,有助補益腎精;幼兒、患有慢性胃腸炎者,喝粥油有助補益元氣、增長體力;產婦適當喝小米粥油,也有不錯的滋補作用。巧手制粥油

備小半碗小米(大米),洗淨;鍋裏放適量水,燒开後再加入米,待水燒开後轉小火慢熬,其間不要再加水。

如果喜歡稀一點,熬半個小時左右;喜歡稠點的,可再多熬20分鐘。關火後不要馬上攪動粥,稍放涼後,粥油便出現了。

溫馨提示:想熬出優質的粥油,煮粥所用的鍋必須先刷幹淨,不能有油污。煮的時候最好用小火慢熬,熬制時最好不要添加任何佐料。

需注意,粥油的主要成分是糊精(即大米的澱粉分解成葡萄糖的中間產物),還有少量的單糖,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喫鍋巴,健脾消食

除了粥油,米還能制成鍋巴。

注意,這裏的鍋巴,可不是零食的鍋巴,而是糊了鍋底的米飯。

有人會問了:不都說燒焦的食物會致癌嗎?

但中醫上的“焦”,是無油幹炒至微微焦黃、焦黑的狀態,以此來增強藥材本身消食化積的能力,與燒烤的焦並不是同一種。

舉個例子,中醫裏的焦三仙,便是三味藥炒焦而成。

而在很早以前,人們就有用焦鍋巴入藥的做法。

鍋巴有和中、健脾、消食、止瀉之功,適合胃弱者即慢性胃炎、不思飲食者食用;脾虛、消化不良、久瀉不愈的老人、小兒、病後消化力弱、食積腹痛者也可以喫一些。

溫馨提示:一般電飯鍋做飯比較難產生鍋巴,可以採用石鍋來制作。



標題:煮飯煮粥時這樣做,煮出養人的好寶貝!健脾胃、助消化,快學起來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140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