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當季主流飲品,啤酒向來是解憂酷暑的快樂源泉。不過,今年與往常略有不同,在啤酒的賽道上有一個細分品類,正從高端化逐漸邁向大衆化,並進一步“下沉”到區域市場,這個品類就是——精釀啤酒。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除了超市、飯店、小酒館,精釀啤酒开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夜攤、路邊,並成爲消費者的新“桌寵”。

所以,當精釀啤酒开始無處不在時,會改變現有的啤酒行業格局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6月初,美團發布了2023年酒吧指南。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精釀酒館”相關搜索量同比去年上漲320%;在京東超市“618”开門紅28小時,精釀啤酒消費熱情也迎來爆發,成交額同比增長160%。

此外,翻看近兩年啤酒產業相關的擴產項目,有14個都和精釀啤酒有關,相關投資額達75億元。但值得關注的是,投資主體並非大廠,並且酒廠多建於中西部省份和三四线城市。

精釀啤酒的進一步下沉,再加上龍頭企業和資本市場的相繼布局,其品類聲量已經大幅提高,銷量也在近幾年呈現出幾何式增長。盡管目前中國精釀啤酒市場銷量佔比並不高,但是經過長周期的發展,中金公司預計,2025年精釀啤酒市場規模(銷售口徑)將達到1342億元,佔整體啤酒市場規模的17.2%。

展开全文

顯然,精釀啤酒的消費潛力還有待釋放。畢竟“野蠻生長”的背後,是更加多元的消費需求與豐富的場景體驗在賦能。

對此,中國酒業協會祕書長兼啤酒分會理事長何勇曾分析指出,消費升級帶來消費結構轉型,促動啤酒市場結構和產品結構加速轉變,啤酒消費正在從價格到品質、從大衆化到個性化、從社交分享到個人享受、從豪飲到自酌等多個層面發生根本轉變。

但不容忽視的是,因爲精釀啤酒沒有相關法律法規及國家標准做約束,發展至今,雖然品類已邁入高速發展的上升通道,但品質仍是參差不齊,行業亂象叢生。

“如果只是精釀兩個字,它可以下沉到每個村。但是啤酒工業要完成從淡啤酒工藝向精釀啤酒工藝轉變,這個需要漫長的時間來完成。”

北京聖雄品牌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鄒文武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目前所謂的精釀,嚴格意義上就是字面上的精釀,遠沒有達到真正國外精釀的水平。並且國內淡啤酒工藝已經完成了長期的市場教育,雖然精釀啤酒在不斷發展和浮現,但不會徹底改變中國啤酒市場。

“國產啤酒工業是奠定在淡啤酒工藝基礎上的,要想改變整個產品线,國產啤酒工業必須完成全面的顛覆,這個基本上短期內很難完成;另一方面,口味的認同教育也需要時間,已經形成的口味和口感,是很難在战略上完成顛覆的。再說,啤酒工業的變革,不是一些小企業或者精釀館就能完成的,如果沒有領軍企業參與,也很難真正實現。”鄒文武如是說。

的確,工業體系的變革,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說能改變就能改變的。

這是一個龐大且系統的工程,不僅涉及到國家战略,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扶持,還需要產業鏈上的各個端口做出“由內向外”全方面的變革。

在消費爲王的時代,消費者的需求的確可以推動產品的迭代升級,並加速產業的創新與高質量發展,但精釀啤酒想要成爲一個支點,打破原有產業發展的競爭格局,恐怕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本文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華夏酒報



標題:從“高端”到“大衆”,精釀將改變啤酒格局?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456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