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映的引進電影可謂是層出不窮,有《蜘蛛俠》、《天空之城》、《小美人魚》,等等。在這一衆引進片中,一部名叫《溫柔殼》的國產電影“夾縫中求生存”,在上映一周多後,票房也僅有1200萬,慘淡無比。其實對這部電影抱有期待的觀衆很多,畢竟這是在今年的平遙國際電影展中拿下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三項大獎的影片,但無奈在影院的排片很少,這也就能解釋爲什么票房慘淡了。

在《溫柔殼》的首映現場,導演、演員大鵬在觀後狂誇這部電影,說“是一個勇敢的作品,感受到了堅持,感受到了表達,特別有感染力”。爲什么說《溫柔殼》是一個勇敢的作品,因爲它聚焦的是影視作品中少見的精神病患者這一群體。

《溫柔殼》講述了兩個患有精神疾病的男女,戴春(尹昉飾)和覺曉(王子文)相互救贖、組建家庭、對抗精神疾病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會感覺疑惑,“溫柔殼”有着怎樣的含義,爲什么影片會取名叫《溫柔殼》”,那還得從電影中的一個個意象說起。(以下內容有劇透~)

展开全文

我們看到“殼”字一般會想到“保護殼”,這個含義也正是《溫柔殼》中“殼”的含義。在一次採訪中,兩位主演王子文、尹昉就對《溫柔殼》做出了他們自己的理解:“你的溫柔,是我抵御世界的外殼”。這個“溫柔”是雙向的,是男女主相互救贖組建起的“家”、是兩人共食一個蘋果、也是男主給女主戴上的遮住傷疤的手表

當然,這個“殼”不僅僅只存在於男女主,還有他們爲還未出世的孩子建起的“保護殼”。在男主的夢境中有一位小女孩在用沙子爲蛻殼的螃蟹建“庇護所”,而這位小女孩就是男女主未來的孩子,她想要學遊泳,男主就一直托舉着她即使快要被海水淹沒,這雖是夢境,卻也是他們爲女主還未出世的孩子建起的“殼”,最後影片落幕,孩子一聲聲的叫着“爸爸”、“媽媽”終於平安降世。

當然,這部影片最大的亮點還是在於男女主扮演者王子文、尹昉的演技。王子文在影片中飾演的抑鬱症患者春曉,是一個多年尋找母親無果、患上抑鬱症被小姨送進精神病院的女孩,她在這裏遇到了同樣患有精神疾病的戴春(尹昉飾),兩人由相識、相戀到懷孕生子的過程中波折四起。

王子文在本片中出演的角色類型和其以往出演角色有很多不同,大衆印象深刻的可能還是《歡樂頌》中古靈精怪、俏皮潑辣的曲筱綃,而春曉這一角色的命運卻是悲慘曲折的,在春曉聽到小姨說母親根本不想生下自己時的寒心的淚、在看到戴春是“第一個幫她找家的人”的开心的淚,在戴春被送進醫院要做電休克治療時無助絕望的淚,都被王子文演繹得入木三分,富有感染力。在《溫柔殼》導演王沐提起對王子文的印象時,他舉了一個沒被放進正片的片段的例子,說道“她是個很好的演員”。

而作爲舞蹈家出身的尹昉,也憑借本片讓更多人看到了他的演技實力。他將一個長期生活在精神病院裏的精神病患者情竇初开面對心愛之人的懵懂和木訥、在發病時生不如死眼睛布滿血絲的狀態都讓人看出尹昉的表演功力。

看到這裏,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了男女主名字裏的“彩蛋”,就是那句著名的詩“春眠不覺曉”。而後一句“處處聞啼鳥”中的“鳥”也是在影片中出現了多次的意象,戴春帶着覺曉從精神病院逃跑出來,放飛了春曉心中的“鳥”,當兩人日子步入正軌、一切都有了安頓,覺曉和戴春在散步時,覺曉放飛了戴春心中的“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放飛彼此心中的“鳥”就像是給予對方的“溫柔”。

“一切都過去了,會好的”這是父親自殺前對戴春說的話,愿負重前行的我們也要堅信,一切都會好的,一切都會有變好的那天。



標題:在平遙斬獲三大獎、被大鵬狂誇的《溫柔殼》,成了今年愛情片最佳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61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