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小腸炎和結腸炎。臨牀表現主要有腹痛、腹瀉、稀水便或黏液膿血便。部分病人可有發熱及裏急後重感覺,故亦稱感染性腹瀉。

腸炎腹瀉的食療方

現介紹幾款有止瀉作用的藥粥。

1、涼拌猴頭菇

做法:將猴頭菇洗淨後,切碎,放入碗中,加入適量的鹽、味精、芝麻油、少許醋、糖拌勻後即可食用。

涼拌猴頭菇

功效:這道治療慢性腸炎的偏方主要是以養護胃部爲主,多喫猴頭菇對胃部非常好,也能有效幫助慢性腸炎

2、板慄燉雞

做法:准備一只母雞,去掉內髒後洗淨,然後切成塊,與板慄一同放入鍋中燉煮,再逐步加入生姜、料酒、蔥等,兩小時後出鍋即可食用。

展开全文

板慄燉雞

功效:板慄燉雞能有效幫助慢性腸炎患者恢復。

脾胃功能,能有效幫助慢性腸炎患者改善各種症狀,堅持食用此偏方能幫助慢性腸炎的治療。

3、冬蟲夏草湯

做法:選用上等的冬蟲夏草,切碎後放入鍋中加水煮,直到湯汁顏色逐漸變深,即可關火服用。

冬蟲夏草湯

功效:冬蟲夏草是治療慢性腸炎的最好選擇,服用此湯能有效改善脾胃虛弱、 腎陽虛衰、肝氣乘脾、瘀阻腸絡等現象,是治療慢性腸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香菇粥

做法:將小米洗淨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大火煮沸,然後再放入香菇,等到香菇逐漸熟了以後,即可食用。

香菇粥

功效:堅持每天食用此粥,能有效緩解慢性腸炎的氣虛現象,還能有效幫助緩解各種胃部不適,也不會對胃部造成任何刺激,是治療慢性腸炎的最好良方。

5、豬肚燉白術

做法:將豬肚洗淨後,放入鍋中,加入少許的水,再將白術放入鍋中,一起燉煮。直到豬肚完全爛熟後,就可關火食用。

豬肚燉白術

功效:豬肚和白術能有效治療慢性腸炎,食用此方能有效緩解食欲不振現象,還能幫助治療慢性腸炎。堅持每周食用一次,是治療慢性腸炎最好的方法。

大蒜粥

大蒜30克,去皮,切碎末,粳米100克加水1000毫升煮粥,早、晚溫服,有止痢、止瀉效果。

馬齒莧粥

鮮馬齒莧90克(或幹馬齒莧30克),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用,可止瀉。

山藥蓮子粳米粥

山藥30克、蓮子20克、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用,有健脾和胃及止瀉之效。

黃芪薏米粥

材料:大米100克、黃芪30克、薏苡仁30克

做法:

1、將黃芪洗淨切片;大米、薏苡仁淘洗幹淨。

2、將大米、黃芪、薏苡仁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 煮40分鐘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喫粥100克。正餐食用。

功效:補元氣,止泄瀉。脾虛慢性腸炎患者食用尤佳。

薏苡仁粥

薏苡仁、粳米各 50克 ,加水適量煮粥 ,粥熟入少許白糖調味 ,每日分 2次服食。

荔枝粥

荔枝幹 (去核 )、蓮肉各 5~ 7枚 ,山藥 15克 ,粳米 50克 ,加水適量熬煮成粥 ,入少許白糖調味服食 ,尤適於五更瀉的小兒。

山藥扁豆粥

山藥、白扁豆各 15克 ,粳米 30克 ,加水煮粥 ,入白糖調味食。若以金櫻子 15克水煎取汁 ,加粳米、山藥各 30克煮粥 ,收斂止瀉更佳。

豬肚山藥粥

豬肚 50克 ,切片 ,粳米 100克 ,山藥 15克 ,加水煮粥 ,加少許食鹽調味服食。

烏梅粥

取烏梅 10枚 ,水煎取汁 ,加粳米 100克煮粥 ,粥熟加入少許冰糖調味服 ,對小兒久瀉不止有良效。

參苓粥

黨參 20克 ,茯苓 15克 ,生姜 3片 ,加水煎取汁 ,入粳米 50克煮粥食 ,對小兒虛寒瀉有幫助。

八寶糯米飯

材料:蓮子50克,白扁豆50克,薏米30克,核桃肉30克, 桂圓肉30克,青梅20克,大棗20枚,去皮鮮山藥100克,白砂糖100克,糯米500克,豬油 50克。

做法:將糯米、薏米、白扁豆、蓮子洗淨後分別入籠中蒸 熟,取大碗1個,用豬油10克抹於碗內,再排放青梅、大棗、 桂圓肉、核桃仁、蓮子,加入糯米飯,入籠中蒸30分鐘,取出 翻扣於大盤中,再用豬油和白砂糖溶化後澆淋飯上即成,用以佐餐或用正餐。

作用:健脾益胃;適用於脾胃虛弱,經常腹瀉。

車前子山藥粥

材料:山藥30克,車前子12克。

做法:山藥切碎,研成細粉,車前於擇去雜質,裝入紗布袋 內,扎緊袋口,與山藥粉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用小火煮 成粥,可作點心食用。

作用:健脾清熱,固腸止瀉;適用於慢性腸炎,久而不愈, 腹瀉反復發作。

參草苓術蒸鴨

材料:肥鴨1只,黨參15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

做法:將肥鴨殺死,去毛及肚腸,洗淨,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用紗布包好,放入鴨肚內,整鴨放於大碗中,加蔥、 姜、料酒、鹽、味精、鮮湯,用溼棉紙封住碗口,於籠中蒸至 熟,去棉紙、藥袋,佐餐食之。

作用:健脾補氣;適用於脾虛,消化力弱,大便稀薄。

茴桂黃羊湯

材料:小茴香10克,桂皮5克,生姜10克,黃羊肉500克。

做法:將黃羊肉洗淨,切成小塊,生姜切片,同小茴香、桂皮、精鹽、蔥、姜、料酒一同入砂鍋中,加水適量,燉煮約50分鐘,至羊肉熟爛,食肉喝湯。

作用:補中益氣,散寒止瀉3適用於脾胃虛寒,飲食難以消化,腹瀉便溏。

粟米山藥糊

材料:粟米100克,山藥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粟米、山藥用小火炒至焦黃,研爲細粉,每次取 30克,加水200毫升,煮熬成糊,加白糖調勻,隨宜食用。

作用:補脾胃,助消化;適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瀉便溏。



標題:腸炎腹瀉的食療方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238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