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娛樂原創

文|南如珉 編輯|樸芳

千呼萬喚始出來,三年三年又三年的《封神》終於定檔了。

在整個國產電影範疇中,經常有人打着十年磨一劍的旗號來招搖撞騙,但烏爾善的《封神》是實至名歸的。這些年來,光《封神》的節氣海報都輪了一圈了,觀衆真的是等到花兒都謝了,甚至這輪飢餓營銷之下,餓死了三輪影迷,如今它終於要迎來上映的時刻了。

真正的工業巨制

縱觀整個《封神》的心路歷程,可謂是一路波折。影片最初就是一次前後7年的計劃。於2014年6月正式啓動。甚至後面烏爾善的《尋龍訣》都在爲《封神》作爲試探和實驗,足以看出他對《封神》的重視。如此的大手筆,堪稱是全行業的一次豪賭。

影片始終按照最初的計劃進行,哪怕到了拍攝期,依然准時准點,如約在2018年-2019年完成了拍攝。但在最關鍵的上映階段,卻出現了重大的拖延,完全未能實現2020-2022年上映的計劃。三年疫情的影響、後期資金不到位的影響等等,讓影片的上映推遲了四年之久。

展开全文

其實之所以《封神》能有這么大的話題和熱度,其最大的原因有三。首先便在於它所謂的30億巨制噱頭,如此驚人的預算確實有着極大的破圈熱度,引起了大量圍觀群衆的注意。要知道在此之前,國產片單片最大預算成本也就3億左右,一下子提升到單片10億,確實有一個質的飛躍。

成本的提升,背後是工業標准的提升。《封神》致力於重新定義國產工業標准,這無疑是超出於電影本身的意義。當時所謂的國產大片,往往都是大而空洞,甚至是虛假繁榮,但烏爾善團隊決心用最頂級的工業水准,來打造東方魔幻故事,這個初衷是非常勵志的。

第二便是“東方指環王”的概念,《封神》三部曲完全對標彼得傑克遜的《指環王》三部曲,甚至邀請了《指環王》大量的主創陣容。兩個IP確實有很多相像之處,同爲魔幻類型、群像畫、古裝架空。影迷也有理由相信,《封神》能夠大幅提升國產魔幻的標准,真正將類型工業化。“東方指環王”非常具體的指出了影片的賣點,亦是讓投資人一目了然。

第三便是影片背後的主創了。放眼整個國內,如果有人能夠勝任如此龐大的項目,那么烏爾善無疑是最靠前的備選之一。他的職業生涯幾乎都在致力於魔幻電影的打造,從接手《畫皮2》一舉打破國產票房紀錄,再到後面《尋龍訣》一舉斬獲16億+,讓烏爾善成爲了國內魔幻電影的代言人。

後面黃渤、陳坤、夏雨、費翔這些頂級的主創陣容,也都是烏爾善的老搭檔,包括還有通過海選獲得了一些核心主創,這些都是影片非常重要的賣點組成。這一系列的元素堆積在一起,最終形成了《封神》S級的雛形。

如此重磅的項目,放眼過去十年都極爲罕見,這個局想要攢成,也需要莫大的能量和耐心。如此驚人的投入成本、對電影工業耐心的打磨、集結所有的主創,這些都需要頂級的資源和能量才行。烏爾善和資方北京文化幾乎爲了《封神》傾其所有,如今終於要上映了,仿佛一切都是值得的。

預期如何?

如此重磅的超級巨制,《封神》不單單是一部電影的存在了,往大了說,它見證着中國電影工業的升級。但是伴隨着時間的推進,隨着這個“餅”越來越大,一些觀衆真的有些等不及了。如此這所謂的全行業的豪賭,慢慢從最初的驚豔、期待,到後面的波瀾不驚,畢竟它拖的時間實在太長了,已經慢慢沒有心氣了。

前面提到了關於《封神》三大看點,可伴隨着時間的推移,今年已經是《封神》籌備的第十年,一切都已經發生了變化,如今的大環境再也不是2014年了,甚至有了太多顛覆性的東西。以2023年的視角再重新審視《封神》,卻有着三個劣勢所在。

首先,魔幻類型的大衰退。可以說2008年《畫皮》的上映,讓國產魔幻類型猶如坐了火箭一般,一系列魔幻電影接踵而至,這個火一直燒到了2015年。但隨後便進入了一個漫長的“橫盤期”,這一波衰退更多由內容的崩盤而主導。總之,投資大、周期長、收益小,魔幻電影反倒變成了人人懼怕的類型。

《侍神令》2.73億、《赤狐書生》1.85億、《神探蒲松齡》1.6億、《鮫珠傳》1.13億、《降魔傳》不足1億、《阿修羅》不足5000萬。這些都是近年來的成績。要知道,但凡魔幻類型,基本都得是10億回本。極低的性價比,跟當年《畫皮》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其次,關於電影工業的提升。其實這個話題有些過時了。要知道這兩年已經誕生了《流浪地球》系列,尤其是《流浪地球2》,已經先於《封神》率先突破了10億成本,而且在電影工業領域的貢獻巨大。所以《封神》拖了這么久之後,把很多原本屬於它的第一次,硬生生給拖沒了。而且人們早已發現,內容提升可比工業提升重要多了。

另外,如今觀衆早已對巨額投資這類噱頭免疫了。同類型的魔幻巨制《阿修羅》號稱投資7億,最終內地票房僅有4800多萬,成爲史上虧損最大的影片。從數據層面來看,高成本從來都不是一種安全保證,也很難成爲一種賣點,畢竟觀衆根本不會關心一部影片花了多少錢。

最後,便是近期一些爭議性的物料。其實所謂的主創“逃番”到不用太過擔心,也不能跟爛片所掛鉤。只是最新款的預告片、海報等,再次將觀衆帶入到了10年前魔幻電影扎堆的畫風當中。倒不是說不用心,只能說畫風太過復古,讓觀衆對正片內容有所擔心。

其實一些細心的觀衆早就發現,《封神》很早就不提所謂的“東方指環王”了,在想辦法回避跟《指環王》的對比。這是非常明智的,要知道20多年了,全世界也從未再次打造出《指環王》。而烏爾善最新的《鄭和下西洋》六部曲,也非常聰明的閉口不談對標《加勒比海盜》了。

如今在這么浮躁的行業環境下,匠人精神還是非常稀缺的。烏爾善十年磨一劍的勇氣可嘉,值得所有的稱贊和成功。希望影片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點燃接下來的暑期檔市場,畢竟這是一部極具意義的電影。



標題:《封神》錯過了最佳上映時機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26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