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牛羊肉泡饃就如北京的烤鴨、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一樣家喻戶曉,外地的遊客心馳神往,本地的居民趨之若鶩,一年四季,隔三差五,就要來上一碗,寒冷的冬季更是如此。用筷子順着碗邊劃拉一口熱氣騰騰的泡饃,饃的爽滑、肉的酥爛、湯的濃鮮,都在嘴邊,喝一口清湯,頓覺身體溫暖,寒意漸消;一碗泡饃入肚,全身的毛孔似乎都被打开,從裏到外透着熱乎勁。正因爲如此,泡饃館子的老師傅常說:“咱西安的牛羊肉泡饃耐飢耐寒,暖身暖胃,可是個寶。”

泡饃看似粗獷,實則精致講究。骨肉處理、煮肉、撈肉、掰饃、煮饃,每一道工序都有講究,每一道工序都細致入微。羊肉泡饃的饃,西安人叫它“飥飥饃”,歷史可追溯到唐朝,咱們昨天詳細的介紹了,今天咱們來說湯和肉。

一碗好喫的羊肉泡饃,湯是關鍵。2000多年的歷史裏,湯料不斷演化完善,好的湯能讓一家泡饃館存活百年而不衰,好湯的熬制方法當然也成了商業機密。西安的每一家老字號泡饃館都有自己的獨門配方和技藝,這些都是祕不外傳的,館子裏打工的師傅也不一定知道。

詳細的配比不得而知,但大的工序有跡可循。肉與骨反復漂洗浸泡,肉切塊,骨入鍋,下調料袋,大火煮約4小時,肉塊入鍋,換調料袋,加蓋壓實,旺火燒开熬煮1-3小時,改小火慢燉6小時以上,湯濃肉爛出鍋備用。一鍋好湯,前前後後至少熬煮12小時以上。我們在家制作,當然無法做到館子裏的程度。

展开全文

今天,我分享給大家我自己熬湯的方法,時間、工序沒有館子裏那么復雜,但味道卻不輸館子,雖是家常做法,但兒子、老公覺得比館子裏的還好喫,湯濃肉也爛,特別適合大家自己在家制作。

【牛羊頭泡饃——熬湯】

【食材准備】

主料:牛棒子骨半個、牛肉1斤半

配料:蔥白6段、生姜6大片、幹山楂3片、料酒適量、八角1個、桂皮1段、香葉3片、花椒十幾粒、草果1個、茴香一小撮

【制作過程】

1、牛棒子骨用小刷子清洗幹淨,取一個深一點的容器,將牛棒子骨丟進去,加一點面粉,浸泡2個小時以上(最好4小時以上),中途記得換水,洗幹淨備用;

2、另外取一個盆,將牛肉切大塊,清洗幹淨,加面粉,入盆浸泡,有時間就4小時,沒時間就2小時,中途可以換水,最後清洗幹淨備用;

3、牛棒子骨、牛肉一起裝入超大號的砂鍋中,放入3段蔥白、3片生姜,一點料酒,加入大量的清水(罐子裝滿),开火熬煮;

4、水快开的時候,動手打浮沫,开大火打,大概需要5分鐘;

5、打幹淨浮沫後,將之前的調料全部撈出,下入剩余的所有大料,再次煮开後,轉小火,蓋上蓋子,熬煮至少4個小時,筷子插進去,肉分離,湯色發白即可。

【烹飪小貼士】

1、牛棒子骨商家是整個賣的,我們一次用不了那么多,可以讓商家幫忙敲开,一定讓他們敲,牛骨特別硬,我們在家自己處理起來非常費力,根本駕馭不了。一次用一半,另一半不見水,放在冷凍室,想喫的時候提前拿出來解凍即可。

2、牛棒子骨、牛肉加清水浸泡,肉和骨頭裏大量的廢血就會自動滲透出來,制作出的湯更清,而且腥味減少。1斤牛肉煮好後,大約剩下7兩,大家根據實際情況准備。

3、打浮沫的時候,如果溢鍋,可以將火關小,打完一次後,接着开大火,往復操作即可,浮沫一定要打幹淨,這樣湯才清而不腥。

4、熬好的湯,一次用不完的話,將裏面的蔥、山楂撈出來,否則湯會變酸。在家做,講究不多,可以往裏邊再加一次水,再熬制一次。

【題外記】

最近曬牛羊肉泡饃曬的比較多,身邊的朋友都要來我們家喫,一鍋湯前前後後熬了3次,最後的牛骨頭都被啃了。其實,西安的每一個家庭,都會制作泡饃,各家有各家的特色,各家有各家的做法,千家千味,不用跟館子比,家人喜歡就是最好的泡饃。



標題:家庭小竈自制西安小喫牛羊肉泡饃,介紹詳細,好學習(中篇熬湯)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444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