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山今/文)2023金雞百花電影節已經落幕。今年,搜狐娛樂依舊來到廈門前线,見證了阿裏、貓眼等頭部公司的推介會,以及電影節的創投單元。

推介會和創投,是觀察市場很好的切口。

頭部公司的推介會昂揚又奮進,我們清晰看到了市場的重振。創投依舊充滿爭論與自我表達,它更清晰地反映出,後疫情時代,電影市場最重要的兩個字,票房、票房還是票房。

01 市場回血

對比去年的金雞推介會,今年很明顯感受到電影市場正在恢復、回血

2022年,彼時還處於疫情期間,市場近一個月沒有新片上映,來到推介會的影片以積壓項目爲主,也幾乎無法確定檔期。

好消息是,去年亮相金雞市場推介會的影片,大部分都在2023年都順利上映,比如《滿江紅》《宇宙探索編輯部》《消失的她》《不虛此行》等等。

今年電影市場恢復往常。來參加推介會的項目,一半都是未來兩個月內會登陸院线的新片,比如《無價之寶》《三大隊》《我本是高山》《怒潮》等。

頭部項目也正在恢復中。

劉德華梁朝偉主演的《金手指》跨年檔上映;《流浪地球3》和雷佳音主演、馬伯庸編劇的古裝歷史新片《敦煌英雄》官宣定檔;陳可辛的重點項目《獨自·上場》《醬園弄》也被提上日程。

展开全文

其他值得關注的頭部項目,還有陳思誠執導、麥家原著的懸疑電影《解密》;計劃於2024年上映的《維和防暴隊》;謝霆鋒張學友主演的《海關战线》;劉德華主演的《危機航线》《東方華爾街》,吳京回歸動作片領域的《風聲水起》等。

行業回血的背景下,頭部公司的儲備項目也逐漸增多。去年,三家公司共推介41部新片。今年,光阿裏、貓眼兩家公司的儲備項目就達到60+。

對於這些頭部公司來說,在各個類型賽道同時發力,成爲它們的重點。喜劇、愛情、懸疑、現實主義、犯罪、動畫……每個類型賽道都能看到它們的布局

同時,行業對於高質量IP仍然渴求

去年賣出2億+的口碑電影《愛情神話》已確定拍攝第二部,將有新演員加盟;香港大賣的喜劇電影《還是覺得你最好》也將推出第二部;劇集表現不錯的《少年歌行》計劃推出動畫電影;《花束般的戀愛》將翻拍中國版,版權方經歷一年多的提案才拿下改編權。

危機也存在。三年疫情之後,資源和金錢愈發集中在少數頭部公司手中

在前不久的全國電影推介會上,中影、華夏、貓眼和阿裏這四家公司,在項目儲備量上佔據壓倒性優勢。其他如博納、新麗、萬達等公司,待映項目數量大幅減少,光线影業則是直接缺席了推介會。

去年風風火火來到金雞的萬達影業,重點頭部項目只剩下《三大隊》和未定檔的積壓影片《維和防暴隊》,今年也沒有再單獨舉辦推介會。

行業在未來或許會呈現更明顯的二八效應。

02 必須與觀衆共鳴?

目光轉向創投環節。

三年疫情後,市場容錯率越來越低,行業內對票房的渴求也越來越迫切。商業片需要票房,文藝片也不再掩飾對於票房的期待。

這種變化也體現在了今年的創投環節。

去年搜狐娛樂來到金雞創投時,發現很多導演會強調自己的商業性、娛樂性、類型化。

今年,站在台上的導演們不再自我強調商業化,而是台下的業內評委們,會反復詢問他們幾乎同樣的問題——你希望你的電影被多少人看到?尤其是那些氣質偏文藝的作品,會得到更多關於市場問題的討論。

《世媛》的創作靈感來源於某真實案件的深度報道,講述女主角龍世媛被性侵,在反殺的過程中失手殺死了對方。後來她離开農村,去到大城市的工廠流水线,認識了新的男性,但那段過去仍然沒有放過她。

這是一部現實主義女性作品,在終審評委提問環節,《世媛》得到最多的建議,就是如何尋求更多觀衆的共鳴,或者更直白一點說,如何獲得更多的票房

真樂道制片人劉瑞芳說以目前的劇本來看,《世媛》只能跟很少的人達成共鳴,希望導演能夠找到更多的共鳴點。

導演張雨杉回應,她在創作過程中也被問過類似的問題——“你希望有多少人看到你這部電影?我希望很多人。女性主義電影不該只有女性看。”

台下三次元影業的制片人任寧補充,“我們今年投了不少文藝片,口碑好,但市場反饋一般。票房一方面是數字,一方面是多少觀衆與你達成了共鳴。

三次元影業出品的《白塔之光》還在上映中。這部曾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電影,目前僅收獲不到600萬票房,上映11天,排片佔比已經降到了0.2%。

第二天的科幻片創投單元,作爲主評審的郭帆至少提出了三次“跟我有什么關系?”

《彗星少年》是一部關於AI與老年人臨終關懷的科幻片,制作預算800萬。

聽完闡述後,郭帆給導演提出意見:“真正的科幻片,核心是科幻高概念和故事緊密融爲一體,第二就是‘跟我有關系’,和每個觀衆有關系。”《超時空同居》導演蘇倫也說:希望導演能夠抓住商業性,抓住與觀衆的共鳴。

與我有關、與每個觀衆有關、與更多觀衆產生共鳴……從商業片到文藝片,都在反復強調與觀衆的“共鳴”。

如評審黃建新所言:“你要跟觀衆建立親近關系,觀衆才會喜歡你,創投的電影要進入到觀衆層面。你不喜歡觀衆,觀衆怎么喜歡你?

這或許折射了後疫情時代,資方對市場與票房的迫切渴求。就像前段時間胡歌爲《不虛此行》求票房,《永安鎮故事集》制片人揚言要和影評人約架,文藝片不能再自說自話,文藝片導演也不能再沉迷自我表達。

另一方面,創投長久的同質化困境依舊存在

最近一兩年的節展創投上,湧現了很多藏族和女性題材作品,它們基本圍繞民族信仰及女性復仇展开。今年金雞的創投上,也出現不少女性反殺內核的作品,包括上文提到的《世媛》。

同質化背後,實際指向的還是市場問題。

英皇電影的制片人梁琳說:“連着三個女性復仇故事,有些倦怠感。市場上也有很多同質化項目,市場要怎么去選擇?還有資方的選擇。女性被壓迫然後復仇,變成了某種固定模式,要怎樣才能脫穎而出?”

“只是拍出來,砸到市場上,水花也不見得有多大。”

03 科幻是未來?

另一個明顯的行業趨勢是,科幻賽道得到了自上而下的重視

從頭部公司的片單來看,今年推介會上出現了科幻題材的儲備項目,比如章笛沙執導的《群星閃耀時》,以及時間冒險主題的動畫片《時間之子》

今年金雞的創投環節,首次增設了科幻片單元,組委會從160個項目中最終選出5個項目進行路演。不僅如此,郭帆不久前創辦了免費的科幻電影訓練營,課程爲期半個月,爲熱愛科幻的年輕創作者提供集中培訓。

同樣,在科幻片創投單元,中國影協科幻電影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郭帆擔任副會長,成員還包括《獨行月球》導演張喫魚,《超時空同居》導演蘇倫。

這種重視不難理解。兩部《流浪地球》的成功,暗示了科幻題材的巨大商業潛力。中國科幻研究中心發布的《2023中國科幻產業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科幻產業總營收877.5億。從文學到影視、手遊、文旅,均呈現“井噴式”增長。

同時,《流浪地球2》被選送奧斯卡,角逐最佳國際電影。科幻賽道的繁榮與高質,是文化軟實力的側面證明。

但困難也顯而易見。剛起步的中國科幻電影,應該走哪條路?

在科幻片創投單元,李霄峰(《少女哪吒》《風平浪靜》)導演的《星際信使》引發了最激烈的討論。

前四個科幻項目均是小成本電影,最低的《時間褶皺》預算僅300萬,最高的《飛向群星的少年》,提出的預算是3500萬。

《星際信使》卻是一部超大規模的科幻片,改編自韓松小說《冷战與信使》,世界觀架構極其宏大,制作周期長達6年,主評審王紅衛預計投資規模2億起步

台下的評審幾乎都給出了較消極的反饋。《李獻計歷險記》編劇張小北建議導演僅保留原作最核心的人物、故事,視覺奇觀方面做簡化處理。郭帆、王紅衛、張勃(《流浪地球》概念藝術指導)等評審均給出了類似的建議。

只有導演張喫魚反饋較爲正向,他對李霄峰說:“中國現在還沒有自己的《星球大战》,爲什么不能是你拍出來呢?”

但事實便是如此,在當下市場中,這樣一部投資規模極大、投資風險極高的科幻項目,很難得到更多支持。

《星際信使》得到的反饋以及其中的矛盾,或許折射了中國科幻電影所面臨的困境,從小而美慢慢做起,還是復制《流浪地球》的大制作?

這是從業者們需要做出的選擇。中國科幻電影,揚帆起航,道阻且長。



標題:金雞2023觀察:劉德華陳可辛王一博等新片待映,電影市場回血重振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4964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