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本是高山》是根據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真實事跡改編,講述了以“教書救人”爲己任的張桂梅校長和一群初出茅庐的老師,義無反顧地在大山裏推動創建中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引領女孩們走出大山、勇敢逐夢的動人故事。

《我本是高山》定於11月24日全國公映。日前,影片在北京舉行了首映禮,如今全劇組主創正在全國路演的路上,並且路演首站,就選擇了故事原型的發生地——雲南。而本片的片名《我本是高山》,也是來源於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誓詞“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裏面蕴含着不服輸的精神。

但就是這樣一部勵志又感人的作品,卻在尚未上映之前,遭遇了大規模的網絡口誅筆伐。《中國電影報道》官方微博就發文表示:早在《我本是高山》首映前的9月份,就已經有人爲這部影片的“口誅筆伐”做着鋪墊。這些人依靠“男導演、男演員”,首先挑起性別對立的爭論,表達着“男導演拍不好女性故事”的離奇邏輯……

展开全文

但是不幸的是,即便往日被觀衆們簇擁的“六公主”,在爲《我本是高山》說了幾句公道話之後,也遭遇了來自網友的各種非議,並將其判定爲“鮮有的”“惡意的”“有組織的”詆毀聲音。常言道“事出反常必有妖”,如今的網絡風向,究竟是網友的“民意”,還是被人“誤導”,或者是有組織的網絡狙擊?相信總會早日真相道白。在這裏战台烽也是無比希望《熱搜》這部講述網絡輿論黑水战的電影,能夠盡快公映,也給公衆以更多的冷靜心態、客觀視角和更強大的辨識能力。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到了今天,看過《我本是高山》這部影片的觀衆,仍然是極少數,大部分的網友不過是人雲亦雲,被帶着節奏走。但大家確實又言之鑿鑿,好像都已經憑借想象,能夠感受到影片的全部一般。其實,若是所有評價這部影片的網友,都會买一張票去支持,等回來無論好評差評真的無所謂,但《我本是高山》也真的能夠收獲票房的奇跡了。所以,能不能說,大家都欠《我本是高山》一張電影票呢?

而對於已經走進影院觀看過這部影片的战台烽,也確實想說一下本人的觀感。其實在整個觀影過程中,個人的情緒,一直被影片牽引着前行,並沒有太多的時間或者精力,來關注到被大家提到的細節元素,畢竟,這部影片,會讓我想起太多類似的成長經歷,我是一個上大學之前都沒有見過山、工作兩年後才看到了大海的土生土長在魯西南平原小城的孩子。

同影片中類似,我們當年高中的時候,大部分同學家庭生活都不富裕,學校的飯菜也很簡單,早餐基本就是稀飯鹹菜,錢多的同學會再买一塊豆腐乳,能舍得喫雞蛋的並不多。也是在高考前夕,學校領導去本地教育局爲我們這些考生們申請了一些經費,每天定量給大家免費供應雞蛋,並且租了大客車,分批送孩子們到各自的考場……很多場景,都與《我本是高山》中的劇情有呼應,因而被深深共情。

所以就战台烽而言,從來沒有像觀影《我本是高山》這樣,對“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有這么深刻的理解,感謝張桂梅老師,迄今已經幫助超過兩千名貧困女孩,走出了大山,擁有了選擇自己未來的權利。同樣感謝海清老師,作爲這部電影的發起者和主演,不僅讓更多的觀衆通過影片認識和了解到張桂梅老師的奉獻與付出,而且也會讓更多的觀衆,引發對知識的渴望,對命運的思考。

對於大山裏的孩子們而言,知識能改變命運,但張桂梅老師,更是拉她們出泥淖,扶她們上战馬的拯救者。我們常說,千裏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我們也不會人人都會遇到如張桂梅老師這樣的鞭策着與激勵者,但《我本是高山》這部影片,卻可以讓所有人都明白,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未來就踩在我們腳下,無論身處何方,無論多大歲數,爬坡不止,奮鬥不息,讓理想的光芒永遠閃耀,才是不負這寶貴的生命。

海清老師也真的值得尊敬,她並沒有安享於自己的舒適圈,近年一直在挑战表演的深度與高度,從桂英到桂梅,她所詮釋的都是平凡之人,卻又用自己瘦弱的身體,迸發出強大的生存能量,什么是好演員,什么是好角色,相信大家看過《我本是高山》便會明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本是高山,只要我們能時時擡頭遠眺,一直努力攀爬,總能到達更遙遠的美好。我依然在爬,希望繼續與大姐同行,也愿用《我本是高山》這部影片與所有的朋友共勉。



標題:《我本是高山》突遭網絡襲擊,打差評的網友都欠影片一張電影票吧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5350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