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古人那寬廣的酒量面前,我們的酒量實在過於渺小。武松喝下18碗酒後依然能打死老虎,那么他究竟喝了多少我們時代的酒量呢?古人的酒量是否真的遠超我們想象?

一、酒文化源遠流長情有獨鐘

酒,是一種古老的文明產物。在中國,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9000多年前的古代。當時人們已經利用谷物發酵釀制輕度的飲料。在古代社會,酒被稱爲“水席之水”,是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古典詩詞中那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膾炙人口。由此可見,古人對於美酒有着深厚的感情,不論是爲祭祀、祝壽,還是日常飲用助興,酒都是生活必需。

這種酒文化一直延續發展至今,成爲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瑰寶。它早已滲透入我們民族的血脈,成爲生活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线。我們很難想象沒有了酒的場景,因爲它融入了我們骨子裏,與這個民族歷史同生共長。

展开全文

二、武松特立獨行難忘鄉情

武松,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他武藝高強,力大無窮,行俠仗義,在當時是無人能敵的豪傑。但是他心中也有自己的情懷,那就是對故鄉、親人的眷念之情。

這一日,武松獨自一人趕路。他踽踽獨行在鄉間小路上,要去看望已許多年未曾相見的哥哥武大郎。想到即將與兄長相聚,武松不禁加快了腳步。陽光燦爛,步履匆匆之下,口幹舌燥。

正巧路過景陽岡腳下的一家小酒館,武松決定歇歇腳,喝點小酒祛除旅途的疲憊。這家小酒館很小,靠牆擺了幾張木桌椅,中間放一口大酒缸。四周坐着些遊手好闲的飲客。

三、小二的勸酒之三碗不過崗

武松大步走進酒館,在角落裏端坐下來。小二忙上前請他喫酒,端上一小甕香醇的米酒。武松仰頭喝下三碗,只覺得有些解渴,卻未嘗夠美酒的醇香。這時,小二再次斟滿,殷勤地上了三碗酒。

這時小二忍不住勸酒道:“這位英雄,我們門口掛着 ‘三碗不過崗’ 的招牌,意思是我們這裏的酒烈性極強,一般人三碗就上頭了,喝多了是過不了前面險惡的景陽岡的。”

原來,景陽岡前面就是一大片樹木茂密的深山老林。山路陡峭,虎豹蟄伏,即使清醒的人也極易迷路。小二這話是出於好意,他不忍見客人撞上麻煩。然而卻不知武松的酒量早已異常優異。

四、釀酒工藝功不可沒喝量難測准

要知道,在古時候由於釀酒工藝限制,大部分酒類都只能制作成清淡的低度產品。當時最常見的就是以糯米、高粱等谷物爲原料,採用固態發酵的方式釀制的米酒。

這種米酒帶有濃濃的糯米香氣,酒精含量遠不如現代工業化生產的白酒那般高。它更多是一種香醇可口、清甜可口的米香型酒。相當於低度的果酒和啤酒,所以武松能保持基本清醒也就不足爲奇了。

但是,古人的計量工具缺乏精密的刻度,很難做到嚴格的定量。武松喝的到底是多少,他自己也難以具體說清。所以古人對自己的酒量,常是通過模糊的感覺來判斷的,容易產生一些心理誤區,以爲自己可以“多喝”。

五、武松豪邁性格耐酒絕倫

在三番兩次勸酒無果後,小二也就不再勸止。他默默續上酒,任由武松一口接着一口飲下。武松毫不客氣,直悶了十幾碗才進一步緩解旅途的疲勞感。

其實,武松少年時代就有嘗百草醉的絕世酒量。他還記得當年和好友林衝飲酒論英雄的情景,那時便名聲大噪。隨後武藝日漸高強的武松,更是耐酒絕倫,十幾二十碗下肚不過小菜一碟。

再加上他性格豪邁隨性,聞不得勸酒之詞。所以即使知小酒館的酒很烈,也絲毫不將“三碗不過崗”的話放在心上。武松歇了一歇,揚聲再要了數碗,引來其他飲客側目,不少人暗自稱奇。

六、酒壯慫人膽?武松打虎真相不簡單

此時的武松已喝了約20多碗酒,這量折合現代約相當於10來斤的酒精,卻仍神情自若。他將账結清,正打算離去,忽然一聲“嗷嗚”巨吼,一只兇惡的老虎突然闖進酒館!衆人亂作一團,都逃之夭夭。

武松眼見老虎正虎視眈眈地盯着自己,他明白逃是逃不掉了。在千鈞一發之際,武松挺身衝上,揮拳打出。正中老虎頭顱。兩者扭打在一起,拳掌交加,武松終於制服猛虎。

消息傳开後,人們以爲酒壯了他的膽,其實武松打虎靠的是過人的武藝和挑釁的勇氣。他武藝高超,又身處逼不得已,完全憑本能反擊。何況老虎也受了酒氣刺激,反應遲緩。武松正好抓住時機致勝。

七、古今酒量差異的種種因素析

這一番折騰後,武松的酒也基本醒了大半。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武松的酒量之高,可不是我們這些現代人能夠想象和比較的。

其實古今之所以酒量差異如此巨大,這其中自有種種原因的。比如古人的生活極端艱苦,任勞任怨的工作讓體質變得異常強健,這無疑增加了他們的酒量。此外,古人生活單調,小酌助興是主要娛樂活動之一,所以他們從小就適應了酒精。

相反,如今社會形勢發展快速,人們普遍享受着優渥生活,很少從事體力勞動或受苦。所以體質遜色許多,酒量自然難。此外,當代娛樂豐富多彩,很少有人需要依賴酒精尋开心。這都是影響因素。

八、酒量高低無關英雄本色最要

在那個看重豪氣的年代,酒量往往被當作衡量一個人身份地位和氣節的標准之一。所以武松他們也經常以酒會友,討論武藝,展示自己的豪爽。

然而,在這個注重法制文明、講究健康生活的時代,我們需要明白無論酒量高低都並不代表一個人內在的品質。武松之所以爲人稱道,更在於他那種不畏強權、見義勇爲的正義感和豪氣。這也是我們學習他的精神實質所在。

當然,我們今人在享受酒文化的時候,也需要適可而止。畢竟美酒雖美,也還是會損害身體健康的。這一點無需我們過多強調。所以我們需要酌情而飲,適量方好。

結語

看到這裏,我們是否已經明白武松的18碗酒折合成現代量級其實沒那么離譜?更讓我們真切體會到,古人的酒量和體質確實在某些方面遠強於現代人。

當然,我們也無需刻意比拼酒量。畢竟,美酒雖好,飲酒過度終歸有害健康。不過偶爾想想古人的英雄事跡,也能讓我們的酒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吧。



標題:武松當年一連喝18碗酒,等同於現在多少酒?看完漲見識了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5559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