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數千年的酒文化長河中,醬香型白酒以其獨特的醬香、細膩的酒香、醇厚的口感以及悠長的余味一直備受世人推崇。而這種獨特風味的背後,正是低水分國粹釀藝這一精湛工藝的體現。

那么,到底什么是低水分呢?其實低水分主要是指釀酒環節中开始蒸生糧時的潤糧階段用水量。例如,在3755低水分國粹釀藝中的“37”指100斤高梁只加37斤沸水,“55”則是指低水分工藝的酒精度最好是55度。相比市面上一般添加52斤以上水潤糧的方法,低水分潤糧出酒率低,香氣成分佔比多,酒香濃鬱、酒味醇厚,酒體純正。

然而,隨着現代社會追求高產量、快收益、低成本的風潮盛行,這種傳統的釀酒技藝逐漸面臨失傳的危機。80年代前的茅台釀酒老工藝——“3755低水分國粹釀藝”,也因此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线。幸運的是,仍有一群人堅守着這一傳統技藝,他們以一顆匠人之心,精心釀造低水分絕技之醇。

在這裏就不得不提到茅台一代釀酒宗師王紹彬。他是低水分茅台釀酒技藝的堅定守護者和傳承者,將畢生精力都獻給了茅台酒的低水分傳統釀造工藝,不僅將這一技藝發揚光大,更是在此領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3755低水分絕技的最高造詣。這位國粹釀藝的堅定守護者,又將其真傳全部傳授給了他的弟子袁仲華。

展开全文

二茅袁仲華盡得其真傳,並在守護這項瀕臨失傳的技藝的道路上,一走就是五十年。如今年逾古稀的他,窮其一生追求茅王紹彬的3755低水分國粹釀藝絕技,釀造極品醬酒的大工匠精神,以匠人之心,釀就了一瓶瓶蕴含着深厚歷史底蕴和精湛技藝的醬香美酒。

在傳承王紹彬3755低水分國粹釀藝絕技的過程中,涉及近百個細節的把控,均需要純手工對高梁發酵所需要的水分、溫度、小麥曲和澱粉的拿捏恰到好處。此外,還需要採用傳統的小窖池發酵技術,使用純手工釀造方式,沿用傳統的核桃木鏟、硃砂石蒸酒器、三合土晾堂、糯米祕方窖縫泥等工具和工藝,才能釀造出正宗的傳統極品醬酒。

爲了保障口感細膩、優雅,釀好的酒必須藏養10年以上的沉澱和陳化,讓酒體逐漸變得更加成熟和豐富。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地調整和控制陳化的溫度、溼度和時間,以保證酒體的口感和品質。

這些細節,絕不是現代機械化智能化可以復制、替代的,只能依靠手把手的代代相傳。在實踐中不斷淬煉,在過程中領悟感觸,將近百個細節牢記,數萬次操作中熟練才能真正入門這項國粹釀藝絕技所需要的悟性、技藝、責任心和熱憂。

在如今這個節奏快速的時代,低水分釀造法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和精力,更需要的是對傳統技藝的敬畏和對醬酒文化的熱愛,才能精心釀造每一滴酒,以此傳承中華數千年的酒文化,也爲社會帶來一瓶瓶珍貴的醬香美酒。



標題:袁仲華:匠人之心,釀就低水分絕技之醇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5677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